索信达港股上市一周年:市值增长近4倍,它到底有多了解银行?

【出品:适道商业】

从上世纪90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互联网技术就掀起了以金融业为代表的数字经济转型升级之路,如今,这一探索之路还远未停止。#大数据营销系统#

随着AI、大数据等技术的成熟和普及,利用智能科技将银行的数据转化为有价值的信息以支撑银行经营的精准化,重塑银行发展驱动模式已经是大势所趋。

据《2020金融科技化系列研究报告》显示,从2015、2016年开始,股份制银行率先打响了银行金融科技子公司的探索之战,一些头部银行纷纷成立科技子公司,试图通过数字化营销实现客户精细化管理和转型升级。

然而,由于不同人力、资源和成本等多种复杂因素,金融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时常处于“雷声大,雨点小”的状态。

除了少数头部银行外,大多数中小银行依旧面临着数据治理、业务流程、工具技术、管理聚合等多方面障碍,难以满足IT自研、全功能全流程服务等要求。

以往,上述原因尚且可以作为企业转型动作缓慢的理由,然而在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加速了全行业数字化的步伐,金融行业的数字化营销也成了一道迫在眉睫的大考。金融业迫切需要具备相应落地能力的供应商来帮助他们实现数字化快速转型升级。

而这一年,同样是索信达上市一周年。这家有着“港股AI第一股”称号的AI公司,在这短短一年时间里,市值由原来的6亿增长到了如今的23.8亿(数据截止时间:2020年12月13日)。

就在12月9号,索信达正式收购了银兴智能。

作为一家专业化大数据技术服务供应商,银兴智能在大数据平台有着优秀的服务能力,会进一步帮助索信达加速大数据平台领域的业务成长。

同时,基于银兴智能在金融机构领域的服务经验,这次收购也正将为索信达的市场拓展添砖加瓦。

如今,索信达已经吸引了不少金融机构的目光,作为招行、中行、建行等银行以及许多大体量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合作伙伴,在“零售业务转型”和“金融科技应用”两方面已经积累不少成熟案例。没有前人经验可供参考,索信达是如何成功“摸着石头过河”的?

索信达的“前世”‍

常言道,草蛇灰线,伏脉千里。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有迹可循,想要看清楚索信达如今的商业版图,还要回到创立之初。

2004年,索信达在深圳创立。

当时,科技行业正发生着热火朝天的变革,互联网的发展来到了一个超级大年。

彼时传统的银行模式还停留在以产品覆盖为中心,利用网点阵地、片区开发、业务联动等方式获客,人力物力成本极高,传统金融拥抱科技的趋势正在涌动。

在当时那个互联网尚未“连接一切”的“前大数据时代”,索信达将主要精力放在硬件基建,专注为股份制银行提供运维相关的服务,配合银行进行数仓建设等业务,提供的服务为企业解决了跨部门数据协调、数据安全隐私、数据质量、信息孤岛等多项问题。

早在2016年之前,索信达曾经一度切入金融、制造、零售和政府四个领域,包括徐福记、中国广东省高院、vivo、oppo等客户。

其早期试水的广东省高院的岭南法院项目,通过给1500个案件打标签,从而精准匹配新案件,极大提高了案件筛选效率。

但多个领域一把抓,业务不聚焦。

经过内部战略复盘后,一场“革命”在索信达内部大刀阔斧地开展起来。除去金融领域,其他一律砍掉,专注于提供零售银行的数字化营销解决方案。

这样决策的背后也是基于索信达对市场规模的考量:金融业中银行的科技投入占比最大,超80%的科技投入来自于银行,而超50%来自于头部银行。

从此,金融行业智能营销和风控成为索信达的专攻领域。

这一选择很快被证明是正确的。

基于精准营销解决方案以及风险管理解决方案的需求与日俱增,中国金融业占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市场份额,预计在2023年将会从2018年的14.8%上升到19.5%,预测市场规模将达到1921亿元人民币。

索信达的敏锐让它一方面避开了诸如阿里、腾讯之类巨头公司纷纷竞争的云计算赛道,同时又在细分领域积累优势,较早地形成了自身的企业护城河。

从最早为股份制银行提供运维相关的服务,配合银行进行数仓建设,到加强银行的大数据、AI等软件技术的占比,索信达迅速开启一条从硬件公司向软件公司的转型之路。

索信达的“今生”‍

在2020年披露的年中报中,索信达数据解决方案产生的收入延续了以往增长势头,较去年同期增长约64.9%。

仅2020年上半年,公司累计申请发明专利41项、专利发明授权9项、累计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86项。

这种依托科技发展进步的数据解决方案业务占比提升,也在印证着其软件服务能力的稳步攀升。

这也意味着,无论是基础硬件能力还是大数据处理解决方案,索信达都已得到较大的提升。

比如索信达提供的人工智能营销解决方案,能够为零售银行营销带来营销体验、营销渠道和营销决策三大变革,全方位助力零售银行的智能化升级,在业内独一无二。

这样的成长速度与其经营理念密不可分。

“用户体验至上”可以说是索信达的首要信条。

对于金融机构的营销来说,用户体验至关重要。当用户来到金融机构的私域流量阵地后,用户产生的标签可以帮助金融机构提供恰当的服务。

然而传统金融机构对于用户画像的评定往往来自于问卷等固定模式,针对性和灵活性十分受限。

事实上,用户画像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通过实时互动获得反馈、不断调整用户画像才是提供精准服务、打造完美体验的基础。

基于这一点,索信达打造了动态调整用户画像的能力,能够从多角度分析用户行为并做出行为预测,为金融产业提供不同的服务范式。

在此基础上,索信达还在致力解决安全缺口。在索信达内部,数据的使用一直是一条红线,其承诺绝不贩卖和泄露数据。在数据可用不可见技术的研发上,索信达一直持续加强投入,通过数据与安全双线并行,致力解决行业的瓶颈问题。

除用户体验之外,“场景化”也是索信达的法宝之一。

如今,金融服务和互联网商业场景在随时随地实现无缝对接,索信达深入“场景”金融,将客户的衣食住行的场景与金融机构紧密联系在一起。

比如索信达灵犀系列产品包含了智能营销平台、实时营销平台、个性化推荐系统以及标签管理系统四大能力平台,其中覆盖了拉新、促活、漏斗、路径、事件、病毒、匹配以及流失八大场景的分析模型,可以迅速对用户的金融行为作出反应。

图:索信达灵犀平台

索信达通过其积累的领先头部金融公司服务经验,开发出了150多个高价值场景,并搭建出了300多个模型。

在此基础上,索信达一方面不断迭代自研软件和AI产品,帮助银行等机构提升营销效率;另一方面进行产品降维销售,将已经软件化的产品进行标准模块化出售,以应对不同的需求场景。

如今,索信达对银行的用户运营赋能已经从零售线扩张了其他的业务线,反哺整个金融主业,协助整个金融生态圈。

比如依靠大数据技术可以进行用户分层与用户分群,进一步将用户群细分。

其与华为云联手上线的客户微细分模型成为首个上线ModelArts的金融营销模型,该模型通过庞大的交易数据,提出了“数据图像化”的新思路,极大释放了算法力量,帮助银行建立起更加精准的用户模型。

图:索信达营销报表模板

又或者,通过完善、全面的标签体系实现数据对业务赋能的快速提升,促活用户唤醒,打造用户想要的服务体系。

从城商行的案例便可以看出,索信达可以说是目前最了解“银行”的供应商。

面对农商行数字化营销过程中的标签功能分散、渠道协同不完善、标签体系不清晰等问题,索信达以应用落地为主要目标,瞄准标签咨询服务需求、标签平台技术需求以及标签平台功能需求这三大痛点,迅速将咨询、技术、功能三个需求模块同时推进,打造出完善的零售标签体系,帮助其迅速实现数据赋能。

从早年的数据基建和管理入手,到后来的大数据分析以及多条业务线,索信达摸爬滚打一路走来,成长为细分领域的知名企业。

强大的咨询能力与端到端的交付能力,是索信达逐渐走到聚光灯下的“秘诀”。但未来如何拓展更多客户,如何继续打响品牌,依然任重而道远。

正在落地的未来‍

所幸,索信达正在得到越来越多客户的注意。

索信达头部银行的覆盖率超70%,同时,在大量传统银行转型的迫切需求下,其银行客户维度已经从头部银行延伸到城商行、农商行等多家机构。这些机构代表的认可度也正在蔓延到其他行业中。

举例来说,今年6月份索信达自有产品-灵犀产品首次与国内全国性大型综合类证券公司签约,标志着其智能营销业务从银行领域辐射到证券领域,证实了以往案例经验和现有产品的可复制性,灵犀产品可能成为索信达业绩增长的引擎。

在与客户合作过程中,瞬息万变的业务需求往往需要调配多个部门,这就要求产品具有很高的匹配度和可用性。

而这也恰好是索信达灵犀的能力所在。一旦客户开始使用,迁移成本将使得客户轻易不再变更供应商,企业也就更易进入发展的正向循环。

在涉及到智能营销、客户画像、安全风控、数据应用平台等多项业务的过程中,索信达不断沉淀整合数据价值,为研发提供了有力支撑,目前已经有了200+大数据及AI应用及服务的成功案例,近三年银行客户复购率100%。

索信达关于未来道路的规划十分明确:不断加强头部银行优势,致力将头部银行的市场占用率从现有的56%提升至80%。

同时,拓展证券业、保险业、城农商行三大市场,发掘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以及农行等合作对象的更多合作机会。

如果说金融科技市场是一场激烈的赛事,那么目前看来,上市一周年的索信达正处于优秀选手之列,当金融市场上出现越来愈多的“索信达”,金融业的成功转型也将成为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选股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你对银行业的转型怎么看?我的微信公众号:适道,欢迎关注,一起聊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