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惠水|驻村扶贫 着色青春

我叫罗欢欢,1995年生,2018年1月,我入职县文化馆,是一名青年歌手,就在同年5月,带着组织的重托和信任来到上衙村参与驻村工作。

在我驻村的这两年多的时间里,发生了很多让我记忆深刻的事情,我最想跟大家分享的是一个“两兄弟”的故事。

罗欢欢看望搬迁户

上衙村是非贫困村,村容整洁,民风淳朴。在一栋栋漂亮楼房的背后,却有两所破旧不堪的木房子,蔡顺德、蔡顺海两兄弟就住在这个木房里。房前院子泥泞不堪,远远就能闻到猪圈里传出的刺鼻的酸臭味儿,要垫几块大石头才能从院子里穿过到屋里。

罗欢欢看望搬迁户

哥哥蔡顺德,驼背,智力正常,家中有四口人。他的妻子没有读过书,在家照顾两个孩子。女儿叫婷婷,智力残障,儿子叫小贵,活泼机灵,学习成绩很好。

弟弟蔡顺海,46岁,却只有七八岁的智商,大家都习惯称他为“老海”,和他76岁的母亲共同生活。

他们是上衙村六组的建档立卡户,对于一个刚毕业就参与驻村工作的我来说,要帮扶这么一家人,一点思路都没有,帮什么?怎么帮?我行吗?心里有很多问号,能不能胜任这一工作,心里万分纠结和矛盾。

罗欢欢与贫困户讲解搬迁政策

后来,工作队队长经常带着我到他们家里宣传帮扶政策,商讨帮扶办法。最后决定,最好的帮扶就是让他们搬迁,解决他们的住房和收入问题。

关于动员搬迁,可以用“不容易”三个字形容。

刚开始,不论怎么说,两兄弟就是不愿意搬。蔡顺德的妻子甚至还说:“哪个敢拆我房子,喊我搬家,我跟他拼命!”看这势头,硬让他们搬迁,好像不是办法。后来,我们干脆不说搬迁的事儿了,隔三岔五地去他们家帮忙打扫卫生,辅导孩子作业,帮奶奶摘摘菜,还帮他们喂猪、挖地萝卜等。

经过长时间的相处,我们之间的关系由原本有些紧张、对立,变得友好、和谐。见时机成熟了,驻村工作队再次试着给他们讲搬迁政策,告诉他们在移民搬迁安置点有扶贫车间,在车间打工一个月可以有两千多元的收入,领到的城市低保比现在高,还能把孩子送到县城读书等等。

从没读过书的小贵妈妈说:“真的吗?为了小贵,我想去看一下房子,只要娃能好,我去干什么都愿意!”“真的,你放心!”我坚定地告诉她。

“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小贵”,他们终于答应搬迁了。一周后,我们工作队陪着他们一家人住进了新房。

入住新房那天,我亲自带着小贵去城关二小报名。走进学校,小贵满心欢喜,他蹦蹦跳跳地跑过来跟我说他很喜欢这个学校,就要在这里读书。听了这句话,我顿时心里暖暖的。

有一天上班途中,在公交车上我碰到了“老海”,我问他干什么去,他说回老家看看。最让我没想到的是,智障的老海居然主动给我付了车费。我不忍拒绝,我知道如果拒绝,他会很受伤害,很受打击。我随机把手中的早餐和水果递给了他。

前不久,蔡顺德打电话给我,他说他在附近找到了一份工作,他的妻子在扶贫车间上班,女儿婷婷在惠水特殊学校上了学。他说让我放心,他们一家人在城里生活得很好。挂了电话,我心中产生一种从未有过的幸福感。

这就是蔡顺德、蔡顺海“两兄弟”的故事,这也是我的扶贫故事。我要感谢我的扶贫户兄弟俩,是他们让我成长,是他们让我自信,是他们让我懂得付出总会有收获。

我的青春在这扶贫历程中有了色彩。(罗欢欢)

来源:惠水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