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西县大营子乡:描绘村美民富壮美画卷

富康新村互助组成员王淑芹到帮联户家中开展互帮互助活动。

内蒙古自治区及林西县有关领导到富康新村视察。

星火巾帼志愿服务队队长母晓洁(右一)入户走访,征集住户的志愿服务需求。

建档立卡贫困户在老君沟村扶贫车间务工。

富康新村的村民们在闲暇之余跟着志愿者学习东北秧歌。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林西县大营子乡喜报频传。一座座村庄美丽如画,一幢幢新居星罗棋布,一条条道路四通八达,一项项产业生机盎然,一张张面孔笑意盈盈……大营子乡人民的小康,不再是梦。

三年间,从经济落后、发展迟缓、班子无力、人心涣散的危机中重整旗鼓、励精图治,逐步向繁荣创新、幸福宜居的魅力乡镇迈进。

三年来,从搞建设、谋发展,面临经济重振、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的压力下攻坚克难、跨越赶超,全乡发展动能保持强劲,乡村面貌焕然一新,百姓生活持续改善,幸福指数不断增强。

三年里,从“基础设施完善、富民产业强大、生态环境宜居”的总体思路指引下抢抓机遇,奋勇争先。全乡通过争取项目资金1.3亿元、招商引资2.1亿元,共落地达产项目63个。通过项目拉动经济收益、增加就业岗位,带动村集体经济收益380余万元,惠及村民6800余人,人均年增收3000元。坚持因地制宜发展蔬菜主导产业,建设“环城万亩设施农业蔬菜产业园区”,让群众富在产业链上。广大农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明显改观,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如今,全乡上下真抓实干、砥砺奋进,共同书写了“产业旺乡、富民强乡、和谐美乡、宜居新乡”的魅力新篇章。2020年先后荣获“全国‘十三五’美丽搬迁安置区”“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试验项目”“巾帼志愿阳光站”和“自治区农村牧区公共服务体系十大典型案例”四项殊荣。可以说,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上,大营子乡不断探索新模式,在林西县率先走出了一条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的创新之路。

美丽搬迁安置区

让百姓日子越来越红火

2018年,大营子乡在全乡距离县城最远、村民居住分布最广、建档立卡贫困户最多、居住条件最差的老君沟村,投入3200余万元建成了易地搬迁新居——圆梦新村。该新村总建筑面积591亩,安置房145处,惠及9个偏远自然村,安置建档立卡贫困户145户308人。圆梦新村通过易地搬迁圆了百姓“安居梦”“致富梦”,美丽干净的新村环境,带贫减贫的创新机制,为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提供了新经验、新做法。

致富增收“产业美”。为保障产业支撑,圆梦新村配套建设了扶贫产业园区暖棚134栋,发展优势种植产业。2018年至今,通过暖棚整体出租、招商引资等方式,发展种植辣椒、豆角、硬果番茄等特色产业,引进客商种植中草药2500亩,积极推行“六小工程”,鼓励村民自主搞养殖。三年来,发展设施农业为贫困户增加收益267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35万元,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5万元。

干净整洁“环境美”。圆梦新村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建成活动广场、便民超市、活动室、卫生室等附属设施,村内道路畅通,水电暖齐全,环境优美,宜居宜业。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只是物质脱贫,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才能致富奔小康。近年来,通过村两委号召动员、定期评比、群众监督的方式,全村上下自觉改善生活陋习,爱护新村环境,培育文明新风,各个角落干净整洁,靓了村子、美了家园。

安居乐业“生活美”。圆梦新村产业园增设了扶贫车间,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提供就业保障,增强新村“造血”功能,夯实脱贫攻坚后劲。扶贫车间安排就业人员45人,其中吸纳贫困户15人。“人最怕没有盼头。有了国家扶贫的好政策,我们一家子又重新有了生活的希望,自从搬入了圆梦新村,不仅有了新家,而且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这两年,我们老两口在车间就挣了8万多,家里的一切都在变好,我们也越来越有干劲儿。”老君沟村脱贫户许景琴说。

扶贫改革试验区

让农村养老越来越幸福

富康新村隶属于大营子乡二八地村,“易地搬迁+”扶贫模式被列为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试验项目。近年来,大营子乡紧扣“搬得出、稳得住、有产业、高收入”的总目标,投资3560万元建设富康新村易地搬迁小区,总安置贫困户132户210人。富康新村完善配套设施,投资397万元同步建设配套高标准暖棚12栋,作为大樱桃种植示范基地,打造绿色有机品牌。同时强化后续管理,将居家养老服务与社区管理相融合,开创了后扶贫时代“居家为基础、互助为特色、产业做保障、社会为辅助”的新型农村社会化养老新模式。

搬出穷山沟,过上好日子。大营子乡积极探索,逐步构建富康新村“居家养老、亲情关怀、义工帮扶、邻里互助、智能服务”的立体式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真正让百姓搬出穷沟、切断穷根,迎来富足安康的好日子。“现在的幸福指数老高了。”70岁的村民王义祥告诉记者,一个是暖和了,原来冬天家里冷,现在有20多度;一个是漂亮了,原来雨天两脚泥、晴天一身土,现在走上了柏油路,房前屋后种上了果树、栽上了花,富康新村建得跟公园似的。

培育新产业,托起增收梦。富康新村实施特色种植、发展光伏、家门口就业与庭院经济等产业扶贫模式,在建成高标准暖棚的基础上,引进经济作物南国梨在庭院种植,利用村集体经济流转800亩土地,发展油菜花产业,逐步探索油菜带动乡村旅游及产业发展的脱贫道路,解决了贫困户发展产业单一、增收不稳等问题。“光伏每年收入1600多元,种果树收入2000元,暖棚打工收入9000多元,我们还有种植油菜花和枸杞子的分红,这样的生活太有保障了!”村民杨柏林乐呵呵地算起了经济账。

积分制管理,增内生动力。富康新村通过积分制管理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富康新村的居民自主参与生产劳动、公益活动、邻里互助、卫生保洁等,获得积分在爱心超市兑换生活用品。村民丁占元和刘桂兰夫妇搬到新村后,主动申请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获得积分奖励觉得既知足又有面子,村民张金英通过自己的劳动在爱心超市经常兑换米面粮油。“富康新村以‘感恩团结、互助自强’为‘村训’,通过生活互助、养老互助,充分调动了全村居民为新村着想、为他人着想的自觉性与积极性。在这样的氛围中,富康新村会有一个更加幸福、光明的前景。”大营子乡人大主席、富康新村第一书记程志刚介绍。

巾帼志愿阳光站

让志愿服务越来越暖心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大营子乡富康新村“巾帼志愿阳光站”作为全国“巾帼志愿阳光行动”首批35个试点之一,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巾帼志愿服务活动,突出关爱老年群体,做出更优质的服务,总结相关经验,打造独具特色的志愿服务品牌。

汇聚“她力量”,在志愿服务中绽放“她风采”。组建两支“巾帼志愿服务队伍”。一支是由本村23名有爱心的妇女组成的暖夕阳巾帼志愿服务队,她们本着“就近、就邻、就亲、就友”的原则开展“一对一”或“多对一”志愿帮扶工作。另一支是由县内13名知识女性自发组成的星火巾帼志愿服务队,她们来自于各行各业,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到富康新村针对老年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这里的老人就像我们的亲人一样,他们开心是我们最大的追求,老人们的每一句感谢,我们心中都备受感动。志愿服务我们会一直坚持下去,号召更多的姐妹加入到这个温暖的队伍中来。”星火巾帼志愿服务队队长母晓洁说。

激发“她力量”,在关爱老人中实现“她价值”。巾帼志愿者们打扫卫生、为老人理发、陪老人聊天……用点滴行动来驱散老人们的孤独,用温暖与奉献为新村增添浓浓爱意。80岁的李炳善是一位双目失明的孤寡老人,他每天只能简单活动,家中的环境卫生成了需要解决的一大难事。得知情况后,巾帼志愿者们经常来到家中为老人收拾被褥、叠放衣服、擦桌子、扫地,搀扶老人到门口晒太阳。“孩子们每隔几天都轮番来看我,帮我收拾屋子和院子,每次她们来都是我最开心的时候。”李炳善激动地讲道。多样化、专业化、接地气、聚人气的志愿服务,成为了新村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凝聚“她力量”,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她担当”。走进“美家美院典型示范户”王守云的家中,室内家具物品摆放整齐,窗明几净,室外庭院种树栽苗,生机盎然。“我都78岁了,做梦都没想到还能搬到这么好的房子里生活,不把屋里屋外收拾利索了都觉得对不起这么好的国家政策,我争取多享几年福。”王守云拉着县妇联主席李成华的手说道。县乡两级妇联通过发挥妇女在美丽家园创建工作中的主人翁作用,激发她们的内生动力,通过多次评比,富康新村多个院子已悬挂“美家美院典型示范户”荣誉门牌,示范户房前屋后干净整洁,院内花香飘溢,美家美院带动了群众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公共服务新样本

让乡村振兴越走越扎实

走入大营子乡和平村,冬日的暖阳铺洒着干净整洁的村落,一栋栋大棚托起了群众的“致富梦”,一户户家园构成了美丽的“好风景”,全村上下热火朝天搞建设、齐心协力谋发展,处处洋溢着邻里和谐、民风淳朴的氛围。近几年,和平村在“组织引领、产业振兴、制度创新、激励机制”等方面想点子、找举措,坚持党建引领,优化产业结构,创新发展思路,探索出独具特色的“六个一”工作法,并以“网格化”管理和“积分制”推动为基础,以村规民约、负面清单为框架,为全乡做强产业、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能力和效率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

组织引领助推产业振兴“萌新芽”。大营子乡和平村为建设产业强大、富裕宜居的美丽乡村,积极探索“六个一”工作法,即一枚党徽,亮身份;一份承诺,拾初心;一张清单,找差距;一起行动,抓落实;一百积分,强考核;一个核心,促发展。通过坚持“党支部融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理念,按照“园区+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思路,以全乡打造环城万亩设施农业蔬菜产业园区为契机,通过党建搭台、支部带领、党员带头等系列举措,和平村产业发展越来越强大,集体经济越来越雄厚,农民生活越来越富裕。

制度创新助推精神文明“绽新花”。和平村积极探索“网格化”管理和“积分制”推动相结合的工作经验与模式。通过以自然村划分网格为基础,建立一网多用、一网多责机制,村“两委”班子成员包片,村民组长包格,网格员包户,确保了网格脉络畅通、运转有效。同时量化标准,分类施策,以积分奖励为标准,积极调动全村百姓构建文明美丽村庄。通过“网格化+积分制”的实施,和平村产业发展突飞猛进,应急响应迅速高效,环境整治群策群力,村庄和谐民风转变,全村上下形成了争先创优、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激励机制助推村容整洁“结新果”。和平村逐村逐组召开村民大会,修改村规民约,通过制定负面清单的方式,真正将村规民约宣传到位、落实到位。在“积分制奖励”和“负面清单制约”相结合的模式下,美丽乡村干净整洁,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农村环境卫生由“无人管、管不全”向“全村管、全面管”巨大转变,和平村村民自觉参与人居环境整治,人人争做美丽乡村建设的参与者与践行者。

“近年来,大营子乡党委、政府突出党建引领,把脱贫攻坚、产业发展、乡村振兴作为重中之重。通过实施国家改革试验区项目,创新提出扶贫资产优化整合使用方案,推出以互助为特色的农村新型社会化养老模式。通过实施‘环城万亩设施农业蔬菜产业园区’,创建了产业富民新路径,同时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上加大投入力度,在网格化管理、乡村环境整治、集体经济市场化运营方面寻求突破,探索了新农村、新时代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之路。今后,全乡将以获评国家、内蒙古自治区的四项殊荣为契机,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通过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项目的实施,引领全乡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再上新台阶。”大营子乡党委书记鲍艳利介绍说。

“美丽搬迁安置区”让百姓日子越来越红火,“扶贫改革试验区”让农村老人越来越幸福,“巾帼志愿阳光站”让志愿服务越来越暖心,“公共服务新样板”让乡村振兴的脚步越走越扎实。如今的大营子乡走出了一条产业兴旺、百姓富裕的发展道路,强村富民奔小康的梦想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在新时代前行的征程中,厚积薄发,砥砺奋进,大营子乡正铆足了劲头,拉开了架势,全力书写未来全乡经济社会发展、乡村振兴的锦绣篇章!(特约通讯员 李晓军 通讯员 董大伟 刘金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