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正好 去成都的老街巷走一走

阳光正好,适合外出。去哪里呢?

作为一座历史底蕴丰厚的城市,成都拥有很多有意思的老街巷,它们承载着大家对城市的记忆,也见证着城市的发展。今天,让我们在五世同堂街、五昭路、猛追湾街路、建设路走一走,去寻觅那段被遗忘的时光。

五世同堂街:

位于锦江区书院街道,南起三槐树路,路口对着庆云北街,北端止于玉皇观街,与城隍庙街交会处延接五昭路。整条街长180多米,宽不过6米。这条街的得名,据传是因这里有一张姓人家五代同居,世称“五世同堂”。五世同堂宅址在清光绪时设经征总局,民国时改设四川法政学校,后又改设省立一中,成都解放后设为成都市第二中学。

抗战时期,《华西晚报》于此成立,陈白尘、白杨、黎澍、张骏祥、吴祖光、丁聪等一大批文化名人汇聚一堂,积极为报纸供稿。其中著名漫画家、舞台美术家丁聪的《阿Q正传插画》曾在此报连载,引起强烈反响。《华西晚报》的出现,为鼓舞大后方人民的抗日信心,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昭路:

这是一条并不长、仅扁担宽的巷子,紧邻着玉皇观街、昭忠祠街、城隍庙街和五世同堂街。五昭路是在抗战时期打通的一条疏散通道,因为连接北端的昭忠祠街与南端的五世同堂街,故取名五昭路。

巷子里有挂着串串香肠的鲜肉铺,摆放着豆瓣、咸菜缸的干杂铺,旁边裁缝店里的师傅正在一丝不苟地缝缝补补。巷子里还有花香满屋的时尚花店,小资情调的咖啡厅……无论周围的街坊邻居,还是慕名而来的年轻人,都可以在这条既充满烟火气,又兼具怀旧感和现代感的小巷,捕捉到自己喜欢的生活气息。

猛追湾街:

猛追湾街因街近府河猛追湾而得名。唐僖宗乾符三年(876),剑南西川节度使高骈筑成都罗城,引河水过城北转东,河道在转东时形成一个急湾,河水流速急增,船行至此,便呈先后追逐的猛势,所以人们称这段河道为猛追湾。

这里最“怀旧”的就是成华公园。这个公园占地150亩,前身是1986年修建的成都游乐园。曾经的游乐园拥有当时全国最高的高空过山车。如今园内的设施都已拆除,唯独保留下一部分过山车。那份深埋在小时候的难忘记忆,承载着很多老成都的童年记忆。

现在,这里以“城市中的田野,都市中的绿肺”为主题,整个园区以银杏、水杉等大型树木为主,在保留原有绿化的同时,新增绿色植物,创造自然的现代生态景观。昔日热闹的儿童乐园,成了一个全开放式的城市公园,是周围居民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最近秋意浓,落叶黄。可以叫上几个好朋友,漫步成华公园,一起感受那份深秋的惬意。

建设路:

原成都老工业基地东郊核心区域,位于成都五城区之一成华片区。作为成都工业时期的烙印,满载着厚重的历史底蕴,记录着城市发展的点点滴滴。

走进成华区建设路八二小区,东郊特有的“工业红”格外显眼,这是一五时期的成都标志性工业建筑风格,它结合了苏式和中国古建筑的特点——苏式建筑的厚墙,中式建筑屋脊的飞檐,房顶的青瓦。

“八二小区”是指原宏明无线电器材厂厂区的生活区。曾经,这里不仅有卫生科、俱乐部、灯光球场,还有托儿所、职工学校和食堂等,简直满足了人们“足不出户”。那个时候,工人和家属都住在这里,街坊邻里非常熟悉,邻居间饭后串门、聊家常、生活中相互帮忙,小孩们一起“裹起耍”……

现在,工厂早已停产,老工人们都已退休。八二小区里的大院情怀也以另一种方式在延续——密集的住宿楼和稳定的常住人口,催生出了很多小有名气的餐饮店。老味道吸引着已经离开大院的人们常回来看看,也招揽着慕名而来的新食客。一座大院,几条老街,承载了很多人的记忆和特殊的情怀。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袁弘 摄影/视频 黄骏阳 编辑 李旻 校对 蔺虹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