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保护!今天,认识一下忻州这四段长城

2020年11月24日,国家文物局发文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名单,其中忻州四段长城榜上有名,分别为:繁峙县的明长城茨沟营段、代县和山阴县的明长城新广武——白草口段、偏关县的明长城小元峁段和明长城老牛湾段。
经国务院同意,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了《长城保护总体规划》。按照《长城保护总体规划》要求,国家文物局在充分听取长城沿线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中央、国务院相关部门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研究确定了第一批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名单。这批重要点段的构成以秦汉长城、明长城为主线,与抗日战争、长征等重大历史事件存在直接关联,以具有文化景观典型特征的代表性段落、重要关堡、重要烽燧为主,共计83段(处),其中秦汉长城重要点段12段(处),明长城重要点段54段(处),其他时代长城重要点段17段(处),包括战国秦长城5段,唐代戍堡及烽燧4处,战国燕长城2段,战国齐长城、楚长城、赵长城、魏长城各1段,以及金界壕遗址等具备长城特征的边墙、边壕、界壕重要点段2段。
京畿屏藩的茨沟营段长城
明长城茨沟营段坐落于繁峙县神堂堡乡境内,与河北省阜平县接壤。这段长城是晋冀分野,站在当年守卫北京的角度看,是京畿屏藩。
长城茨沟营段的遗存有茨沟营长城(当地叫韩庄长城)、明代古军堡茨沟营堡等。茨沟营长城是忻州境内保存最为完好的明长城,蜿蜒于太行山脊,无论砖砌石砌都保存完好,空心敌楼和砖砌马面整齐排列,雄浑壮观。这段长城在2019年10月被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
韩庄长城之春
茨沟营堡又叫应关城,位于繁峙县神堂堡乡茨沟营村,明代建筑。1986年被公布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茨沟营堡平面呈长方形,周长1.5公里。城墙底宽4.5米,顶宽3米,现残高4米,部分墙体完整。有正门一座、箭墙一道、内洞4个,现残存北城门一座,基座砖砌,券洞贯穿东西,上筑门楼三间,进深三间,硬山顶,前设披檐,城门镶嵌明万历年间石匾一块,阴刻楷书“应关城”三字。
明长城茨沟营段以墙体论,保存较为完好的是繁峙县神堂堡乡韩庄村一段,城墙随蜿蜒起伏的山势修筑,墙高6.6米,顶宽3.6米,砖石结构,每隔一段就有一座敌楼。从韩庄到茨沟营20公里的地段上,共有13个敌楼,每座敌楼都以“茨字”编号,楼门洞上方有匾额,镶嵌着“茨字XX号”,按从北到南的顺序编号,直到茨沟营,因此韩庄长城也被称为茨字号长城。韩庄长城段现存6个敌楼,为茨字22、23、24、25、26、27号台。6座敌楼除一个坍塌严重外,其余基本保存完好。敌楼呈正四棱台形,高12米,底边长12米,顶部略小。底部砌有石条9层,石条以上用砖垒砌。
茨字号长城韩庄段还有一个名字——竹帛口,这里曾经是个关口。作为明内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茨沟营堡为中心,东起河北涞源狼牙口,西至繁峙县韩庄村北,与平型关长城相接,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
以险著称的白草口长城
明长城新广武——白草口段其实是雁门长城,山巅的砖砌长城白草口长城(当地叫猴儿岭长城)最大的特点是险。为何老百姓叫猴儿岭,意为坐落长城的山崖陡得只有猴子才能爬上去。长城从坐落白草口堡的山谷蜿蜒爬上近七八十度的山崖,其奇险状况堪与北京箭扣长城媲美。
图片
白草口长城。(图片来源于网络)
白草口段长城第二个特点是精。一是墙体垒砌得精致,在长城攀爬山崖的最陡处,墙体并不宽,只有一两米,用城砖修成锯齿状,宏大的锯齿惊险地排列到山顶,几个地段的长城墙体就筑在悬崖边上,长城和石壁互补,相互增添着高度,真有壁立千仞之感,老百姓也称此处长城为锯齿长城。
白草口长城爬到山巅,雄踞着几处空心敌楼,敌楼建筑精致,敌楼的门洞上皆有雕花门券,砖雕之精细令人叹服,如同晋商大院的门洞砖雕,但远比那大院的砖雕大气,因为毕竟是国家工程。
此段长城东行到新旧广武一带,虽然剥落成为夯土长城,但墙体仍是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墩台体量高大,傲视朔漠。因这是明代雁门关外的关口防线,雁门关又是九塞之首,战事频仍,为了御敌,长城墙体坚固高大是必然的。
雁门山下的旧广武城始建于明代,无论墙体还是城门,都完好如初,保存之好为全国稀有,现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广武城附近有一座长城空心敌楼,惨遭破坏后,只留一座破门洞,如同残月,被游人戏称为“月亮门”。前几年“月亮门”倒塌舆论大哗,2020年又照原样恢复。从社会对一座空心敌楼倒塌的关注程度可以看出雁门长城之重要。
烽堠密布的小元峁长城
明长城小元峁段在偏关县老营镇境内,是明外长城之极边,也称二边长城,其中最为漂亮的是马头山长城和好汉山长城。
距小元峁村最近的是马头山长城,是偏头关二边长城中最为壮观的一处,是偏头关长城最有代表性的一处,有偏关长城的八达岭之誉。此地长城墙体纵横交错,蜿蜒于山脊,若龙蛇横卧。烽堠墩台林立,密如棋局,散铺于群山之间。在多若繁星的烽台中,最有魅力的是马头山首墩,坐落于马头山的至高点,为高约10米的圆台形建筑,粘土夯筑,虽未包砖但十分坚固,数百年风采依旧。它是长城内侧陪伴方墩的系列圆台中的一座,但此处的地形是长城和方墩在其山脚,圆台坐于山峰,首墩比长城墙体和方墩高30余米。脚下的方墩是一座花楼,是北向两个箭窗、东西各一个箭窗、南向一个门洞的十字穿心结构的小型空心敌楼。首墩因坐落于最高峰,脚下群山连绵,所有长城墩台尽收眼底,是此段长城防御的指挥中心。马头山尽管地处山脊,但为重要的军事隘口,经历了许多战事。嘉靖十五年(1536年)八月,俺答分道从马头山、红门口入寇,合兵南掠。
图片
偏关好汉山长城
马头山山势平缓视野空旷,但烽堠墩台距离很近。墩台为何如此密集真是一个谜团。据分析,主要是山脊的长城防御中排布有不同的火路,虽说密集乱布但自有规律,墩台间各自有传递信息的“上下线”,亦有布局交叉火路的说法。
和马头山长城紧连的是好汉山长城,亦是偏头关明二边长城中最为漂亮的段落,北与马头山遥相呼应,南与柏杨岭犄角相望,好汉山居于中路,以三座山岭为制高点,均匀地摆布成每隔十里为一个军事防御单元的布局。长城墙体沿蜿蜒的山脊行进,盘曲如龙,墙体外沿马面密集,内侧烽堠密布,墩大台密,充分展现出此处长城防务的战略地位。长城修建初期山上筑有好汉山堡,后被废弃。坐落于山巅的好汉山首墩是好汉山长城段的至高点,海拔1650米,墩为一座规模宏大的实心砖砌敌楼,长宽均15米,高12米,站在首墩上,左右长城墙体与各烽堠墩台历历在目。明代,此处是好汉山长城防御段落的指挥中心,现在是观赏外长城的最佳位置,长城墙体连环的曲线,优美的造型,加上错落有致的墩台散布,令人叹为观止、心旷神怡,顿生“不登长城非好汉,不来此处真遗憾”之感。另外好汉山的山体为土岭,迎敌方向的山坡又长又缓,长城内侧则沟深坡陡,易攻难守,没有战术回旋余地,守卫此山真需好汉,因此古人把此地称作好汉山。另外好汉山松林茂密,是偏头关森林长城的一个标志。
与黄河握手的老牛湾长城
老牛湾是长城离开大海之后第一次与黄河拥抱之处中华民族最引以为豪的两大文化元素——中华民族的象征长城和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此汇聚。此处的晋陕蒙黄河大峡谷是中国十大最美峡谷之一,老牛湾段又是其中最美的一段。明代古堡老牛湾堡坐落于状如牛头的三面环水的悬崖峭壁之上,建成于明成化三年(1467年),是明代长城防御系统的屯兵城堡。高大雄伟的望河楼屹立于绝崖之端,傲视着黄河峡谷,是兵营瞭敌之处,是明代长城建筑的精品,也是老牛湾景区的标志。古堡的石砌城墙和城门、瓮城皆保存完好,堡内古碑碣承载历史,古庙宇尽显沧桑。堡内居民皆为守关将士后代,所有民居建筑因势向形,就地取材,全部用石片堆砌而成,因其石窑石院石围墙,石地石炕石大门,石碾石磨石仓柜,成为全国罕见的石上人家,闻名全国,一座村庄是一座经典的石头建筑博物馆。
图片
偏关老牛湾堡。杨东 摄
长城从老牛湾黄河畔出发,三座隘口六座军堡,奠定了它防御之重地的地位,是偏头关整道长城中关口最为密集的一段,是战略防御最为紧要的一段,也是经历战事最多的一段。
滑石涧堡是明二边长城上的一座重要军堡,始建于明宣德九年(1434年),为山西镇总兵李谦始筑土堡,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大修,万历十年(1582年)包砖,万历十九年(1591年)、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又历大修。周一里一百三十二步,高三丈五尺。设操守1员,所领在旗军300名,马骡74匹(头),分管边墙12里,边墩砖楼11座,火路墩10座。此处是黄河峡谷迤东较为平缓之处,明代俺答瓦剌侵犯中原必须要突破长城防线,堡西的黄河峡谷不易突破,往东行十公里,即可从滑石涧口进犯。因而滑石涧堡的防御形势十分严峻。
现在滑石涧堡成为偏头关长城旅游最有价值的旅游景点,看点有五:一是长城古堡。长城东来西去,古堡为重要隘口。堡墙保存完好,南门高大,镇宁门的匾额依稀可辨,城门顶端《创修滑石涧堡砖城记》石碑巍然屹立。堡内有牌坊石柱、古乐楼、峁高台、明察院、公署、守备公衙、中军官衙、把总官衙、街巷石券窑洞等,多为明清遗存。堡北的砖砌城墙保存完好,有两处垒砌的不规则衔接,乃长城建筑中的谜团。二是阶梯长城。堡西长城墙体为夯土筑就,呈阶梯状从沟底通向古堡,甚是神秘,为长城建筑中罕见。三是西口古道。位于堡东侧幽深的沟谷内,俗称滑石涧口,是关内通向关外较为平缓的通道,曾是走西口的重要通道,是由关内通往呼和浩特最近的通道,明清时期车水马龙,蔚为壮观。四是明代水窖。堡内有古水窖13眼,呈地下窑洞式,全为条石砌筑,防渗性能良好,保存完好,为长城古堡中稀有。水窖内存有一通明代石碑,记载着修筑水窖之史实。五是古道附近的巡检司旧址,建于陡峭的沟壁中央,为高大的石砌券洞建筑,至今威严神秘。
从滑石涧堡到驴皮窑口一段,是长城古堡墩台最为密集之处,正北附近为驴皮窑口,极目远望还有白泥窑堡、正泥墕堡、灭胡口、南庄窝口及林立的烽堠墩台。驴皮窑口不仅是长城上的重要关口,还是当年的西口古道。关口为幽深的黄土冲刷成的V型沟谷,长城蜿蜒跳沟谷而过,沟畔垂直的土崖顶端存有长城墙体残段,巍峨犹存。以关口为中心不到1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分布有七座空心敌楼,长城雄伟,墩台密布,形成以平胡墩为中心的长城防御群,以应频繁之战事。平胡墩坐落于沟谷中央的台地,为高大的四眼空心敌楼,底部边长16米,顶部边长14米,残高11米。台体为砖石结构,台内为回廊结构。按当地传说,这座墩台是一个龙头,龙身为一道隆起的弧形山梁蜿蜒通上山腰。龙爪、龙尾皆布有三眼空心敌楼。平胡墩一是镇守关口古道,二是与两边山梁上的西哨墩、北哨墩、东哨墩呼应。墩台南侧的古庙、北侧的八海窑洞古油房皆保存完好,古驴皮窑村石窑洞悬挂于崖壁中央,甚为神秘。靖胡墩坐落于沟东高阜的阳洼子村头,是北向四眼、东西向三眼、南向一门两窗的空心敌楼,是偏关境内迄今保存最为完好的空心敌楼,底部边长14.4米,残高12米,台体外部砖石垒砌,台体内为回廊结构,与平胡墩呼应。
来源: 忻州在线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