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藏族英语老师,投身石刻研究,成就了西藏唯一的石刻博物馆

已经忘记,这是第几次来到日喀则了。
日喀则是从古到今的后藏重镇,藏语称“溪卡孜”,意为“土地肥美的庄园”。这里汇聚了西藏山水地貌的精华,还有着“世界青稞之乡”的美誉。
提起日喀则,旅行者们便会想起日喀则境内定日县的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还有一座能媲美拉萨布达拉宫的黄教寺院——扎什伦布寺。
图片
图片
去日喀则的交通很方便,从拉萨火车站坐上一列火车,40元车费,不到三个小时,便可以到达。
很喜欢那一列火车,名叫“唐竺古道号”,内部是浓浓的藏式风格。
图片
图片
冬日的日喀则,阳光灿烂万里无云,并没有你想象的那样寒冷。
在日喀则古城北侧,有一座日喀则宗遗址。某一日我站在那个十字路口,看着日喀则宗,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无数的回忆交叠。
即使去过二次珠峰大本营,去过二次扎什伦布寺,我依旧想来日喀则。这一次到达了日喀则的江孜县、亚东县和聂拉木县,让我对日喀则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图片
在日喀则宗遗址的对面,发现了一个日喀则石刻艺术博物馆。
这是2019年6月刚开业的博物馆,也是西藏第一家以石刻艺术为主的专业博物馆,带你们一起去看看。
图片
走进博物馆,迎面而来的是墙上三个巨大的佛像,浓浓的艺术气息。日喀则珠峰文化旅游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格桑朗加,热情的接待了我们。
图片
日喀则石刻艺术博物馆共有两层,建筑面积约450平方米。这里汇集了公元7世纪至19世纪之间大量的西藏精美石刻,分为艺术初兴、百花齐放、融会贯通、继承发展、调查保护五部分内容。
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100余件,囊括了近年来出土的石碑、石刻、造像碑等各个种类。
图片
图片
在西藏,无论是街头巷尾,还是寺庙佛塔、百姓人家,或多或少都能发现一些石刻的踪迹。
博物馆内,一个藏族的义工讲解员,向我们一一讲解了这些石刻的历史和由来。
图片
图片
这是一尊“米拉热巴尊者座像”,是后期镀金的,她说。
来到这个博物馆,不得不提的是一个藏族男人,名叫格旺。他是忠实的石刻“守护者”,也是这一家博物馆的馆长。
格旺馆长从2014年开始从事石刻的研究工作,2019年借助上海援藏出资,这家博物馆终于落成,用时五年。
图片
图片
在与“格桑朗加”的交谈间了解到,格旺馆长曾经毕业于原日喀则师范学校,是当地较早一批的英语教师,因为教书教得好,升任了校长,在多所中小学校留下了履历。
后来他辞去校长工作,全心投身石刻研究。整天挎着一部单反相机,一听到哪里有新的石刻,马上就赶过去。
图片
博物馆里有一张地图,上面标注的每一个红点,都是格旺馆长曾经发现时刻的地方,几乎涵盖了整个西藏。
父子俩经常风餐露宿,对石刻进行拍摄、测量和拓印,留下痕迹。
图片
这家博物馆是格旺的心血。
博物馆的一个角落,还有一尊格旺馆长的蜡像,形象的展示了在冰天雪地,他是在怎样艰苦的条件下从事研究工作的。
图片
“西藏石刻大部分刻在石板和崖壁上,受自然和人为破坏,日益减少。”格旺馆长曾担忧的说。
“成立博物馆就是要呼吁每个人为石刻艺术的保护和传承贡献一份力量,让西藏石刻艺术在中华文化中绽放夺目光彩。”
因为有了格旺馆长这样执着的人,我们才能在博物馆里,安静的欣赏这些美妙绝伦的石刻艺术。
图片
在日喀则石刻艺术博物馆,还有一个互动项目——石刻拓印。游客在这里,可以感受这些精美的石刻,是怎样转移到一张宣纸上的。
图片
“西藏石刻分布广泛、历史悠久,这些精美绝伦的石刻集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于一身,是了解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 格旺馆长曾说。
从一名英语老师到博物馆馆长,格旺馆长带给我很多的思考。怎样的一种执着啊!
小贴士:
西藏日喀则石刻博物馆免费开放
开放时间:周一到周五
上午10:00-13:00 下午 15:30-18:30
日喀则除了壮美的风光,还有青稞、藏红花、蜂蜜等很多农特产品。从博物馆出来,我去了西藏阿古邢巴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直播了一次,带粉丝们看看糌粑是如何生产的。
“阿古邢巴”的意思是农民伯伯,当地的藏族姑娘“次旦卓玛”,热情的向我们介绍了一些生产情况。
图片
原材料仓库里,堆满了青稞,不愧是“世界青稞之乡”。特别有意思的是,从青稞到糌粑,是通过古老的水磨方式。
图片
水流的速度给了足够的动力让巨大的石磨转动,青稞于是变成了藏族同胞的主食糌粑。
粉末飞扬,我站在那里,没多久就白了头。
图片
又去了德琴阳光庄园,这里生产“蓝天净土”品牌的一系列产品。很喜欢这些包装,设计的很到位,浓浓的民族风。
图片
青稞米、青稞饼干、青稞黑豆黑芝麻饮、青稞挂面....海拔3900米以上的雪域高原,原生净土种植的青稞,被加工成了各种产品,深受消费者好评。
图片
青稞粉还可以做成面包哦!真心希望雪域高原这些绿色健康的农产品,能被更多人知道。
图片
如果你想要购买日喀则的这些特色产品,在日喀则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都可以把心仪的日喀则特产带回家。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