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情深——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芷江画卷

大地情深——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芷江画卷
记者 谢商精 杨玉捷 谭仕光 通讯员 龚卫国
图片
(大美芷江)
登明山,俯瞰远眺,百里芷江如诗如画。
这座著名的“和平之城”,曾因中国在此接受日本政府无条件投降而写下不朽篇章。如今,一场与贫困展开决战的壮阔战场正在这里摆开,慷慨激昂,步履铿锵。
时光不语,山河见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芷江以崭新的姿态和顽强的精神,让逐梦小康的浪潮在这片广袤大地奔涌,书写了壮怀激烈的奋进史诗。
岁月苍茫,大地情深。如今,走进芷江,一幕幕美丽的图景目不暇接,一个个精准扶贫项目落地生根,一张张幸福的笑脸绽放收获的喜悦。
图片
(蜡农采摘白蜡。)
放眼芷江,雷竹笋、刺葡萄、甜茶、白蜡、油茶、芷江鸭、猕猴桃、柑橘……一个个特色产业的培育和壮大,点亮了脱贫致富全面奔小康的新希望,促进了乡村振兴
冬日阳光温热,在五里牌村雷竹笋基地,漫山的竹笋郁郁葱葱。
大清早,挖笋“老把式”覃双梅背着一大袋有机肥来到竹笋基地。“现在正是中耕培管阶段,得赶紧把肥料施下去,明年能有个好收成。”望着眼前碧翠的竹笋,40岁的覃大姐笑得爽朗。
在基地上挖笋有收入,在春知蓝笋业公司做些切笋、烘烤的工作也有收入,一人拿着两份收入,覃双梅一家脱了贫,日子越过越红火。
笑容背后,连接的是芷江以产业扶贫引领脱贫攻坚的坚实之路。
曾经,摆在芷江面前的脱贫任务艰巨,贫困人口有15486户50843人,既是湖南省重点贫困县,也是国家武陵山片区扶贫县。
脱贫攻坚,芷江如何奋起直追?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离不开产业支撑,近年来,我们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走出了一条符合芷江特色的产业扶贫之路。”芷江县委书记龚红果说道。
该县投入1.5亿元帮助84个贫困村发展柑橘、芷江鸭、高山葡萄等“一村一品”产业。目前,建成光伏电站84座,种植葡萄2800公顷、水蜜桃1333公顷、柑橘13100公顷,养殖芷江鸭860万羽、绿壳蛋鸡240万羽等,5万元以上集体经济收入的村达到75%以上。
制定产业奖补政策,对实施主导产业的贫困人口按照1500元/亩的标准进行奖补,扶持发展柑橘、葡萄、蔬菜、桃类、烤烟、优质稻、香菇、猕猴桃、杨梅、芷江鸭、绿壳蛋鸡、优质肉牛等特色产业,为贫困群众指明发展方向。
以“四跟四走”为指引,着力于省级龙头企业、市级龙头企业、合作社、大户与贫困户形成利益联结机制,采取委托帮扶和股份合作等模式,实施规模化经营,牵动贫困户发展产业。
大树坳乡新庄村群山绵延,绿意葱茏,自然条件十分适宜高山刺葡萄生长。脱贫还得“靠山吃山”,振兴刺葡萄产业,新庄村产业扶贫才有“主心骨”。
举全力培育,新庄村高山刺葡萄一路高歌猛进。2019年,该村刺葡萄产业面积57.6公顷,总产值42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9446元。
同时以大树坳为中心向周边乡镇辐射,形成了从有机种植、合作社销售、葡萄酒加工的产业闭环。唯楚酒庄年产3000吨刺葡萄酒,2020年在直接帮扶贫困人口2460人的基础上,再新增帮扶贫困户800人,每年给贫困户分红80多万元。
在芷江,有一种喝起来甜甜的茶叶,每年开春至清明节前,当地百姓都会上山采摘,作为款待贵客的茶饮佳品,这就是深受侗乡群众欢迎的“野生甜茶”。
为让其成为老百姓的“致富茶”,芷江在新店坪镇大竹园村、碧涌镇大山村、田坪村和罗岩村,发动401户贫困户集中发展野生甜茶产业基地,4个村共投入产业帮扶资金116.7万元,采取股份制形式新建集中连片野生甜茶基地38.87公顷。丰产后甜茶每亩纯收入 1600 元,每个贫困户平均增收 800 元/年。
无垠蜡林落花雪,琼宫玉宇不夜天。芷江是国内白蜡老产区,所产白蜡质量优良,畅销海内外,有“中国白蜡之乡”的美称。
芷江镇的胡家头村、垅口村、塘家桥村、杨家村、艾头坪村、桥边村、曲溪垅村等村地理位置比较偏远,村民致富途径比较单一。镇党委瞄准了白蜡养殖这个传统产业,鼓励村民尤其是贫困户加入其中。目前,芷江镇的白蜡基地已达800余公顷,年产白蜡46余吨,1200多人实现了稳定脱贫。
在发展富民特色产业过程中,一大批致富带头人脱颖而出,通过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村民发展产业,为芷江产业发展提供了中坚力量。
杨银,从芷江冷水溪乡走出的农家阿妹。她创办的湖南杨家将茶油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成为湖南省西部地区专业生产茶油、菜油等原味食用油的大型生产企业。
自2014年以来,杨银带领公司员工在芷江、会同、辰溪、洪江等地建有标准化油茶林基地330余公顷,采取委托帮扶、劳务帮扶形式连接建档立卡贫困户共175户505人,有效带动了贫困户脱贫致富。
产业富民,山乡巨变。如今,芷江已经开启产业富民、振兴乡村的新征程,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在致富奔小康的大道上阔步前行。
图片
(山村通了致富路。)
村村通上水泥路、户户喝上自来水、家家住上安全房……这些变化,对于贫困群众来说,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脱贫攻坚,基础为先,夯实水、路、电、房等各项基础设施和加强社会保障成为芷江脱贫攻坚的必由之路
打好脱贫攻坚战,基础设施必先行。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芷江大力实施交通、水利、危房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大社会保障力度,提升了脱贫攻坚支撑力,筑牢了脱贫攻坚根基。
“现在我们一家人一年有三万多元的收入,家里的老房子也推了,重新修了两栋新房子。”芷江三道坑镇小渔溪村村民张明勇站在自己的新家前,喜笑颜开。
今年42岁的张明勇家里有六口人,父母都有残疾,同时生有一对双胞胎儿子,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用他自己的话说,导致过去家庭贫困的原因还得说是村里的泥巴路。
2015年,芷江交通运输局实施公路通畅工程,对小渔溪村的部分道路率先进行了水泥硬化,水泥路从村主干道一路通到了张明勇家门前。“现在路通了,我种的东西和养的几十只羊再也不愁卖了。”张明勇高兴地说。
芷江县委副书记、县长王海涛介绍,自2014年至今,该县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服务农村全面小康的重要抓手,累计投入资金13.31亿元,帮助全县206个村建设公路2188.7公里,完成公路安保设施569.8公里。今年,芷江已全面实现全县25户以及100人以上自然村水泥路“组组通”; 206个行政村通客车实现100%全覆盖,彻底改变了农村行路难问题。
“住有所居,居有所安”是每个人的梦想。农村危房改造是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核心内容之一,也是托起困难群众“安居梦”的重要举措。
“住进新房子,过上好日子。”谈起现在的幸福生活,晓坪乡青竹溪村贫困村民邓长纯黝黑的脸上泛着红光,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邓长纯居住的老房子因白蚁蛀蚀,被纳入危房改造,并选址新建。一年前,他们一家搬进了敞亮的新房,“房里设施齐全,比过去强多了。现在每年我还种柑橘,年收入有5万元,终于脱了贫,明年我还打算扩大种植规模,向年收入10万元‘进军’。”对于未来,邓长纯信心满怀。
安居之后走新路,邓长纯只是千万群众当中的一个。
2014年以来,芷江大力推进危房改造工程,把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及五保户、低保户、残疾贫困家庭及其他困难群众纳入重点改造对象。截至目前,该县累计投入2.2亿元,为12467户困难群众解决了住房安全问题。
饮水安全助脱贫,涓涓甘泉润民心。
从城镇向城郊再到边远分散村,纵横2096平方公里,流经几百余处管网工程的惠民之水,携甘甜进万户,成为芷江提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的坚强保障。
数年光阴,背水一战。该县坚持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作为脱贫军令状考核的重要内容以及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必须补强的重要短板来抓,通过全面查漏补缺、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有效解决饮水不安全问题,改善供水水质。
夕阳下,芷江镇黄潭桥村老屋里组贫困户张茂礼正在做晚饭,拧开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哗哗流入水池中。“以前,我们这喝水都是靠到弯里的井塘挑水,碰上下雨,担上来的水还是黄泥巴水。现在好喽,县里在村里修建了自来水工程,还定期有人对水质进行检测,我们终于可以像城里人一样喝上放心水!”张茂礼高兴地说。
与张茂礼一家有着相同体验的,还有芷江千千万万户生活方式因水而有了翻天覆地变化的农村家庭。
今年,芷江对206个行政村贫困对象的饮水安全状况逐户调查摸底,分年度精准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采取“一延、二建、三打、四改”的方式,即由县水厂、乡镇水厂向周边村延伸供水,在乡集镇与人口密集的地方,新建联村集中供水工程,在边远、分散村庄农户家门前,打小型深水井,对供水规模小、水质不达标的乡集镇老水厂进行改造扩容,提高供水能力、扩大供水范围。通过多层次的项目实施,全力破解农村饮水难题。
通过“联渠引水”,化“零”为“整”,构建“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投入新机制。2016年至2020年,先后投入资金1.45亿元,共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17.2818万人,其中贫困人口3.9615万人,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
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能少。当前,脱贫攻坚到了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最后一道防线。芷江织密社会兜底保障网,提高贫困户参保缴费标准,确保兜牢贫困群众基本民生底线。
5月中旬,新店坪镇对伙铺村部村务公开栏里,张贴全村低保对象名单,胡丽华一家6人名列其中。根据胡丽华家庭发生变故后的实际困难,县民政部门今年对其进行提档升类,全家一年享受低保救助金达到2.52万元,以解决她家看病和小孩就学的后顾之忧。
今年,芷江通过依托农村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残疾人“两项”补贴等政策,对没有劳动能力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扶脱贫的特殊贫困人口进行社会保障兜底,对边缘易致贫户、脱贫不稳定户采取针对性措施确保他们不致贫返贫。
截至目前,芷江全县有农村低保对象4639户8772人,其中建档立卡农村低保对象2753户6195人,实现农村低保“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和残疾人“两项”补贴“应补尽补”。
同时,加大对生活困难对象的临时救助,将家庭年最高救助标准由不超过2000元提高到不超过5000元,将2000元以下临时救助审批权限下放到乡镇。去年来,芷江为各乡镇下拨临时救助资金625万元,还募集慈善捐款113万元用于脱贫攻坚兜底保障。
好风凭借力,乘势启征程。芷江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豪迈步伐,必将成为驱动该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发生跨越式历史巨变的新动力。
图片
(美丽的碧涌黄沙侗寨。)
易地扶贫搬迁,是一局越下越“活”的大棋。在这场“棋局”中,芷江创新战略思路,从产业发展、就业保障入手,引进扶贫车间,实行“2+6”保障措施,让搬迁者既“安居”又“乐业”
走进芷江侗族自治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七里桥安置区“扶贫车间”,只见40多名工人在各自的生产线上有条不紊地工作着。
“楼上住新房,楼下把活干,党的政策真是好,大家走上致富路……”工人罗小妹一边干着手中活,一边念起顺口溜。
2017年4月,建档立卡贫困户罗小妹从该县碧涌镇搬入城郊七里桥安置点。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又没有技术,罗小妹一度惶恐。“后来车间对我们进行集体培训上岗,让我彻底稳下心来,现在每个月不仅有固定收入,还方便照顾孩子,我很满意。”罗小妹高兴地说。
安居是手段,摘掉贫困帽是目的。
芷江通过发展扶贫车间、加大就业帮扶、积极鼓励创业等方式,让搬迁群众端稳就业“饭碗”。截至目前,全县累计促进就业创业808户1382人,实现了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家庭“一户一人就业”。
“对症下药”解难题,精准施策促增收。在芷江城郊七里桥的山塘水库中,一群群麻鸭“嘎嘎嘎”地欢快嬉戏。这里养殖的麻鸭,大都是易地扶贫搬迁户饲养的。
“2017年初,一家6口刚搬到七里桥安置点,当时确实有点担心以后生计问题,我和爱人参加了县里举办的养殖技术培训班,又被吸纳到芷江民丰农牧实业有限公司易地扶贫养殖基地上班,两人月收入达5000元,心里才有了底。”洞下场乡天堂坪村易地扶贫搬迁户粟小平感叹:“送钱送物不如送技术。”
养鸭要技术。不满足现状的粟小平白天在基地与鸭为伍,晚上回到家认真学习养殖方面知识,掌握了一技之长的他决定自主创业。
“公司统一免费发放鸭苗,统一技术服务,统一保底价收购,让我吃了定心丸。”粟小平介绍,从2017年11月开始,他依托“公司+农户”的直接帮扶模式,饲养了第一批6000羽麻鸭,两个多月出栏后,纯赚28000多元。今年,他又养殖了3批麻鸭,纯收入达8万多元。同样,在七里桥安置点,拥有一技在手的张学堂、李复元、张实良等12户搬迁户也走上养鸭致富路。
截至2018年底,芷江共投入2.69亿元全面完成“十三五”省定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全县1073户4104人易地搬迁贫困户已全部入住新房。
同时,实行“保留农民身份、农村产权不变”和配套“就业、就学、就医、社保、低保、临时救济”的“2+6”保障措施,对跨行政村安置的群众给予土地流转补助,兜住了搬迁群众民生底线,较好地解决了贫困群众搬迁的后顾之忧。
从深山搬出,向幸福靠近。如今,大山里的贫困户们“挪”出穷窝窝,搬进新家园,开启新生活。
图片
(易地扶贫搬迁户粟小平养鸭走上致富路。)
所有力量向脱贫攻坚一线聚合、所有工作向脱贫攻坚一线聚焦、所有资源向脱贫攻坚一线聚集……秉持这样的思路,芷江206支工作队、560名驻村帮扶干部、3967名结对帮扶干部尽锐出战,拧成一股绳,聚力脱贫攻坚
“扶贫之路,任重道远;不忘初心,驰而不息......”这是芷江春知蓝笋业有限公司驻企干部姜春兰日记里的一句话,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无数驻村、驻企干部的心声。
脱贫攻坚鏖战急,遍地英雄下夕烟。在这场硬仗中,芷江许多和姜春兰一样的党员干部躬耕一线,挺膺而出,成为脱贫攻坚的“主心骨”。
全县40名县级领导和18个乡镇主要领导包乡包村包户、97个县直单位负责人包村,深入脱贫主战场;
从各乡镇、各单位选派20余名年轻党员干部下沉企业,为企业支招献招,当好企业发展小助手;
206支工作队、560名驻村帮扶干部、3967名结对帮扶干部、1250村支两委干部,立下“军令状”,挺进最前线。
初心如磐,坚定不移;使命在肩,砥砺前行。
巍巍明山,山有多高,路就有多远。从2019年11月调任芷江县委书记,上任初始,龚红果便走访了全县18个乡镇,84个贫困村。
坚持身在一线、心在一线、干在一线,龚红果用脚步丈量芷江脱贫攻坚之路,也走进了群众心窝。
在这场伟大生动的实践中,芷江广大党员干部全力付出,用真情真心,让这片广袤大地焕发勃勃生机。
11月27日,细雨霏霏,寒风朔朔。土桥镇洞下村脱贫户杨芳南心中暖意融融。因为在驻村帮扶干部的合力帮扶下,他家屋顶漏雨的问题已得到解决。
今年11月上旬,联村县直帮扶单位负责人、包村乡镇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队、村支两委干部聚到一起,在村脱贫攻坚联合党支部书记、县林业局局长吴金华带领下,逐户排查整改问题。发现杨芳南家房屋有根房梁破烂、屋顶漏雨,“四支队伍”分工合作,仅4天就将房屋维修好了。
“问题解决快,缘于‘四支队伍’集村部的工作机制。”吴金华深有感慨地说。
自全市决定开展“四支队伍集村部,干群同心攻脱贫”行动以来,芷江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四支队伍”建立“三级化解”工作机制,对排查出的问题和矛盾,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队能当面解决的要当场办;村无法解决的交由帮扶单位和乡镇来化解;乡镇和帮扶单位无法解决的再交县扶贫领导小组解决。
今年,该县以脱贫攻坚“百日攻坚”为抓手,在3月-6月期间,行业部门、乡镇、村、驻村工作队、结对干部定期进村入户,围绕“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和社会兜底、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农网提质改造、村卫生室等政策落实,开展全面排查,查找短板漏项,制定解决方案,实行限期销号。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未来将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芷江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指示精神,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芷江县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若干意见(试行)》,包括巩固脱贫成效,消除绝对贫困,推进与乡村振兴基础有效衔接;深化农村改革,壮大乡村产业,推进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有效衔接;补齐设施短板,改善人居环境,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有效衔接等七个方面共三十八条措施。
走进三道坑镇木叶溪社区干溪坪,只见庭院里花草连片、干净整洁、别致有序,一派舒适怡人的景象。
今年以来,三道坑镇以美丽示范院落建设为突破口,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乡村振兴、全域旅游等工作紧密结合,摸索出政府奖励引导、村组为主体、群众参与的工作办法,由驻村网格干部、村组干部、党员群众代表组成工作小组,引导每个院落做到院子勤打扫、污水进管道、菜园要除草、家禽不乱跑、柴火堆放好、环境管护好等工作,全面开展了院落公约商定,清洁家庭、文明家庭、尊老爱幼家庭等评比活动,引导群众养成良好习惯,树立文明新风。
目前,该镇已建成8个示范院落建设,覆盖260户109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