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滑县王庄镇旺海家庭农场的手工粉条好吃劲道,每年能收入100多万元

河南日报农村版记者艾德利 通讯员王圣
2020年12月22日,隆冬的豫北乡村的早晨显得格外安静,而位于王庄镇董村的滑县王庄镇旺海家庭农场内却热闹非凡,十几名村民正按照传统的红薯粉条制作技艺,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开始了忙碌的一天。
图片
“从现在到年关近两个月时间,都是红薯粉条生产销售的旺季。外地客商要想订购纯红薯粉条都需要打电话或网上提前预约。”滑县王庄镇旺海家庭农场负责人董旺海表示。
现在制作传统红薯粉条,需要数十道复杂工序,烧火、和面、漏粉、捞粉、冷却、冲洗、晾晒、收条、整捆装箱等,不仅仅需要工人们有丰富的制作经验和机器操作的娴熟技能,还需要工人们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因为制作粉条的每一道工序都非常讲究,费时又费力,十几名村民,每天加工出来的粉条也只有2500余斤。
图片
图片
多年在外地经商的董旺海,发现纯红薯条有非常大的市场潜力,于是,他决定返乡创业,种植红薯加工粉条。2018年,董旺海承包了河南日立新能源公司光伏空地120亩、流转村民土地85亩,开展红薯种植、粉条制作的创业之路。当年,他种植的高淀粉红薯喜获丰收,加工生产纯红薯粉条12万斤,收入达125万元,第一次尝到了种植红薯加工粉条的甜头。
滑县王庄镇旺海家庭农场经过两年的不断发展,每年红薯种植面积稳定在200亩左右,收获新鲜红薯160万斤上下,生产纯红薯粉条在14万斤左右,收入130万元左右。
图片
“我们加工出的粉条粗细均匀,色泽纯正,耐煮性强,入口柔韧筋道,不含任何添加剂,还有淡淡的红薯芳香,因此深受顾客的信赖。”董旺海说,“为保障生产红薯粉条口感和质量,先期拿出1000斤红薯进行实验,让农场员工和附近群众试吃,结果大家都觉得手工制作的粉条好吃劲道。于是决定进行产业化生产,实现红薯种植加工利润的最大化,这样自己能多挣点钱还能帮一些村民就业增收。”
“在旺海家庭农场干活,虽说工作有点累,可是收入不错,每天工资有140块钱,冬季农闲这两个月,光我一个人就能挣到近万把块钱,一家人的日常开支都有了保障。”正在晾晒粉条的董村村民张女士兴奋地说。
图片
作为食品,红薯粉条加工必须保证质量,严格把好加工的每一道工序,否则会影响粉条的质量和口感。可以说加工粉条可以说那是冰火两重一天,工人需要吃苦耐劳。
“下一步,我们准备新上一套红薯粉条加工设备,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但在关键环节继续保持传统的手工做法,继承传统的红薯粉条口感和味道。延长粉条生产加工链条,春节前夕,组织员工精心制作‘虎皮渣’来增加粉条的附加值,也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务工挣钱机会。”滑县王庄镇旺海家庭农场负责人董旺海满怀信心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