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期满后,她申请医疗帮扶延期

图片
科尔沁右翼中旗人民医院里,上午刚刚忙完两台手术的贾丽华走向食堂,趁着中午的短暂空隙吃了几口午饭。还没来得及多休息一会儿,看了看墙上的钟表,贾丽华又回到了门诊开始了下午的门诊出诊。自从去年国庆节后来到科尔沁右翼中旗以来,这样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便成了她的日常。
从通州到科右中旗,从都市到草原。贾丽华说,自己喜欢到新的地方,用自己学到的东西帮助到更多的人。
图片
来到内蒙古的第一天,就遇到了一例病例。一位24岁的患者,女孩子未婚未育,突发剧烈腹痛伴恶心呕吐,经过检查发现双侧卵巢长出了直径10厘米的巨大畸胎瘤,其中右侧卵巢畸胎瘤发生了蒂扭转。
情况紧急。以往,在科右中旗进行治疗需要进行开腹手术,那么患者腹部必然要留下一道长长的刀疤;如果做微创腹腔镜手术,就得去外地,很可能耽误最佳时机。贾丽华说服患者留下救治,并进行了微创手术,术后腹部几乎看不到手术瘢痕。
“其实,当时医院里配备了妇科微创设备,但是医生技术有限,一年微创手术的数量仅有十几台,远远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贾丽华意识到,医疗帮扶,不光是帮当地做几台手术的事儿。她开始带领当地医生,一步一步学习操作微创手术。“有了贾老师手把手带教,很多大夫都学会了进行宫腔镜、腹腔镜操作,现在一个月就能做30多台微创手术。”科右中旗人民医院妇科主治医师敖斯琴说,她还从贾丽华身上还学到了医患关系沟通、病历书写、远程系统操作等多方面技能。
由于地区的差异,科右中旗的医疗条件有限,多数的患者经济条件相对较差,很多游牧民都是被病痛折磨得难以忍受才上医院,常常把一些小毛病拖成了严重复杂的疾病。“患者怕花钱,所以既要为患者制定周全的治疗方案,又要考虑到患者的经济能力,尽量让患者花最少的钱得到最好的医治。”贾丽华在出门诊时,尽量让患者少花钱,“比如挂专家号30块钱,遇到患者我都会提醒,下次挂3块钱的普通号就行,能省一点是一点。”
科右中旗是内蒙古自治区里蒙古族人口占比最高的旗县,全旗超八成人口为蒙古族同胞,有的患者汉语说得不流利,只能通过蒙古语进行交流。为了能够方便与蒙古族同胞交流病情,贾丽华也趁机学会了几句蒙古语,“虽然还不会日常交流,但像是‘疼’、‘谢谢’这些日常用得到的简单词语,已经能听懂了!”
今年10月,一年的医疗帮扶即将期满,贾丽华却和许多扶贫医生一起提出申请:将医疗帮扶延期。贾丽华说,看到当地医生不断学习成长,自己想继续通过传帮带,为这里培养一支不走的医疗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