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望|独家:中民投的又一个冬天 华安财险李光荣入主带来了什么?

图片
腾讯新闻《潜望》 作者 刘鹏
“2019年是中民投发展历程中,最不平凡、最为艰苦的一年。”去年的12月31日,戏称自己从武汉“自带板凳和干粮”的百步亭集团董事局主席茅永红,在担任中民投应急管理委员会主席数月后如此感概。
2020年过去,这家注册资本500亿元的民企巨舰,再次度过了“最不平凡、最为艰苦的一年”:债务依然悬顶,叠加疫情影响,流动性困难仍未根本解除。而发出感慨的茅永红,从上海返回武汉,退出一线管理。
接替茅永红全面主持工作的,是低调的资本大佬:华安财险、特华系掌门李光荣。他在中民投2020年6月份组建的第三届董事局中当选副主席,随后出任中民投首席执行官。再之后,管理层中拥有民生银行系背景的悉数出局。
腾讯新闻《潜望》独家获悉,李光荣入主之后,除了继续推进整体重组方案、发起设立纾困基金之外,还为中民投重新梳理了发展新方向,即以“保险+资管”为核心,推动四年前以25亿美元收购的思诺保险与TPRE合并公司Sirius Point 再保险公司通过并购提升市值,并推动其收购国内第二梯队保险公司,尤其是寿险或健康险公司,进入中国保险市场。
在这一发展新思路之下,中民投现有的产业中与“保险+资管”关系不大的,股权将被中民投逐步稀释乃至完全退出。
有内部人士对腾讯新闻《潜望》戏称,成立时被称为“中国版摩根士丹利”的中民投,以后的思路更像“中国版伯克希尔哈撒韦”。
可惜的是,世上的巴菲特只有一个。尽管李光荣拥有多年保险与投资操盘经验,但历经高杠杆扩张、股东分散、债务悬顶、人事动荡,中民投宛如陷入泥沼的大象,助其脱困并重置坐标系,可谓困难重重。
李光荣对此也有深刻认知,在全面主持工作后的一次内部会议上,他感叹称,“中民投是困难企业,需要国家和债权人出面纾困,各方面都把中民投看成了负担和包袱,事实也基本如此。”
特别是此前高管团队和中层畸高的绩效奖金,存在诸多腐败问题。一个月前的一场舆论危机,也让市场得一一窥中民投的历史包袱。对于中民投子公司北京中民资产总经理助理兼业务部总经理陈籽均的举报信,传遍金融圈。腾讯新闻《潜望》了解到,该事情发生后,中民投集团高层率队赶赴北京,对该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吴铮和陈籽均停职调查,同时对北京中民资产开展全面审计。
“正是整体重组实施方案落地的关键时期,这个事情影响极坏,我们希望查清事实。”一位接近中民投人士表示。
但相比债务危机最为严重的2019年,中民投的情况也在改善。腾讯新闻《潜望》独家获悉,李光荣到任后,中民投与债权人、长城资产一起组建了重组工委会、执委会,整体的重组实施方案目前已经上报至监管部门。此外,债委会已经协调中民投集团总部流贷降息至2.75%,目前正在协调各有关方面,试图将这一利率水平覆盖旗下各子公司,进一步展期降息,减轻负担。
李光荣团队空降
6月8日,中民投宣布完成第三届董事局和监事会的组建,原应急委主席茅永红转任董事局主席,杨小平、孙荫环、左宗申、史贵禄、李光荣、林腾蛟、林波、王丽影、王树华等9位股东代表任副主席。
中民投表示,此举标志着公司由应急状态向正常公司治理转换。
随后,李光荣被推选为中民投首席执行官。“一线的事情都是李光荣说了算,茅永红基本处于半隐退状态。”一位中民投内部人士对腾讯新闻《潜望》描述,李光荣所创立的特华投资,是中民投的创始股东之一,李光荣走向台前,是众多股东的意愿,代替职业经理人对中民投进行直接管理。
但留给股东的中民投,已是满目疮痍,一地鸡毛。
成立于2014年的中民投,由民生银行前董事长董文标牵头59家民营企业组建,注册资本500亿元,被誉为民企巨舰。但以投资为主业的中民投,押注众多过剩产能,叠加宏观经济下行周期,由投资深入介入产业运营,深陷泥沼。
让中民投陷的更深的是内部管理问题。一方面是多点开花,一方面又是盘子太大无人负责,投出去的钱很多打了水漂,同时职业经理人团队畸高的绩效奖金以及贪腐问题,也让人咂舌。
2月21日,中民投控股的上市公司上置集团就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主席彭心旷因涉嫌职务侵占罪被正式逮捕,公司执行董事陈东辉因涉嫌职务侵占罪被拘留。
在李光荣看来,中民投的问题主要是内部因素、主观原因造成的。主要体现在领导力、执行力和协同力上。
他直指原来的领导力问题:一是知识结构和工作经历与投资公司的要求不相匹配;二是对“公司”这种组织形式的本质,认识不深刻,未能意识到“公司”还承担着很多未了的社会责任;三是缺乏长期战略思维,没有战略定力,且战略方向不清晰;四是对公司治理认识不深刻,不尊重股东的知情权,三会一层的监督制衡机制失效,董事会和管理层权限划分不清晰。
在执行力上,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过分依赖“吸储-放贷”的间接负债经营模式,盲目追求资产扩张,资产负债久期不匹配;二是决策流程不透明且流于形式,重大投资决策容易形成 “一言堂”;三是未建立投资公司的市场化运作方式,大部分资产均无法产生稳定经营现金流,没有核心竞争力。
在协同力的问题上:一是服务国家战略做的不够,没有能够积极协同国家战略;二是在外部与股东缺乏协同,甚至不尊重股东的知情权;三是在内部各业务板块之间缺乏协同,每一个板块都自成体系,有集团化倾向;四是各职能部门之间缺乏协同,沿用了商业银行的条线管理,而没有建立大数据共享管控平台。
就任首席执行官后,李光荣从渤海国际信托带来的汪杰宁、陈雷分别出任中民投副总裁和总裁助理。中民投的原管理层悉数被撤,旗下公司高管拥有民生银行系背景的,也都出局。
新的自救抓手:保险
在经营策略上,中民投宣布,将改变自有资金投资的模式,并由重资产的“投资+运营”向轻资产的“投资+平台”转型。
转型的抓手,紧紧围绕着“保险+资管”。早在成立之初,李光荣就曾以中民投执行董事、董事会咨询委员会主席的身份,阐述中民投“由保险切入打造金控集团”的战略。
但由于并没有管理职能,李光荣的设想仅停留在建议上。前述中民投内部人士表示,中民投此前内部摊子铺得太大,各业务板块彼此隔离,缺乏统一管理,股东的一些想法只是口头说说而已。但李光荣来了之后,正好是业务持续收缩和聚焦时期,保险会成为整个集团的重要抓手。
按照李光荣的设想,中短期而言,投行和基金管理将成为中民投的业务先手,也是中民投三五年内摆脱困境的重要抓手。中民投将通过引入纾困基金,重组投资板块,使其将以自营投资为主的业务模式转变为以PE基金管理为主、财务性资本市场自营投资为辅的业务模式。资本市场业务以资产配置和精选个股为基石,进行稳健投资,获得支出现金流。
中长期而言,中民投将围绕保险业务进行产业投资,通过并购整合和运营,重新定义产业链,用创新、管理、运营,提升产业效率和企业效率,利用新技术开拓创新,创造成长新价值,将中民投发展成为以一流保险集团为核心的“保险+”生态圈产业集团。中民投国际将成为民营企业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一个战略基石。
长期而言,中民投将以“保险+资管”为核心,保险也是将来产业投资和PE投资的资金来源,如“健康险+健康管理+慢病管理 +医疗+生命技术”的产业生态投资、“车险+汽车售后服务”的产业生态投资等等。中民投将在追求承保利润的基础上进行稳健的投资。因此,中民投将继续推动思诺与TPRE合并公司SiriusPoint再保险公司通过内生发展和并购提升市值。同时,推动SiriusPoint再保险公司联合中民投国际和其他战略投资人一起收购国内第二梯队保险公司尤其是寿险或健康险公司,进入国内保险业,逐步发展成国际性保险集团。
腾讯新闻《潜望》获悉,李光荣为推进这一战略,在思诺合并交易、亿达中国出让控股权两个事情上,团队成员向董事、股东反复沟通汇报,“最后都是经过七八次交流汇报,才终于取得董事和股东的理解、支持。”
在这一发展新思路之下,中民投现有的产业中与“保险+资管”关系不大的,股权将被中民投逐步稀释乃至完全退出。例如亿达中国出让控股权给国企,嘉业和上置集团引入战投等。
华安财险往事
之所以笃定“保险+资管”的长期战略,跟李光荣的过往经历息息相关。
从国有金融部门出来之后,李光荣于1998年成立特华投资。2002年,特华投资入主并实际控制了华安财险。
华安财险成立于1996年,与新华、泰康、华泰同期获批。2004年,华安财险申请到了彼时唯一的非寿险投资型产品业务试点,这一业务威力堪比后来搅动资本市场的万能险。
根据当时媒体统计,从拿下试点资格的2004年至2008年之间,华安财险通过投资型财险产品累计揽下保费收入350亿元,公司规模更是从偏安于华南一隅的小型财险公司,跃升至行业前五。在A股迎来2007年大牛市的市场下,华安财险那一年的综合收益率高达32.5%。
借助华安财险,李光荣在资本市场上开始纵横捭阖,2004年,入主精达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份;后来又成为宝光股份的第二大股东,关联公司被市场称作“特华系”。
接近华安财险的高层人士曾对《潜望》表示,在业绩突飞猛进的当时,华安财险欲借势IPO,登陆资本市场。
但这个梦想很快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波及下搁浅。受制于宏观投资环境恶化,利率下行等因素,华安财险折戟资本市场,仅在海通证券一只股票上,华安财险的亏损就有约20亿元。
但李光荣与海通证券的关系一直保留到现在,他不仅担任过海通证券的独立董事,他所掌控的华安财险,高管层也有来自海通证券的身影。
投资端不利,承保端承诺收益过高,华安财险顿时陷入巨大的现金流压力。当年12月,保监会发布《关于加强财产保险公司投资型保险业务管理的通知》,对财险公司销售投资型产品的条件、产品收益率水平、手续费、财务管理、投资管理等做出新规定。
通知首度要求理财险的经营必须与公司偿付能力高度挂钩,只有满足最近连续4个季度的偿付能力充足率高于150%,才可申请该产品,而一旦财险公司上季度末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小于150%时,应立即停止投资型保险产品的销售。同时针对产品收益“通知”作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预定(收益)型产品的收益率不得超过同期银行定期储蓄存款利率的80%;非预定型要每天公布产品净值。
在监管限制之下,华安财险再未获得新的非寿险投资型产品业务额度。
海航成为华安财险救兵,在2011年华安财险发起增资扩股以缓解偿付能力危机时,海航旗下两家公司作为战略投资者进入,共计持股19.64%,成为华安财险第二大股东。
自此开始,海航系与李光荣的特华系,在资本运作上互动频繁,人事也多有重叠。在担任华安财险董事长之外,李光荣还于2014-2017年间,出任海航旗下的渤海国际信托董事长。
腾讯新闻《潜望》获悉,李光荣之所以出任这一职位,是海航集团前董事长王健主动邀请之果。在2011年吸引海航入股华安财险后,两人私交甚好。为表示诚意,李光荣在接受邀请后提出,不要一分钱工资。
在2019年低调复出之后,李光荣是否能够复制渤海国际信托的经验,拯救中民投这头陷入泥沼的大象,尚待观察。
前路未知,他又开始了新的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