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村民最亲近的人

图片
张晓君给群众普及防疫知识。张晓君供图
初见到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党校教师、西滩乡簸箕湾村驻村干部张晓君时,他正在五金杂货铺里给村里的榨油坊买滤网。
回到村级服务中心后,张晓君向村委会主任袁朵魁询问榨油坊的出油情况。
“出油了,但是渣滓还是多。”
“别着急,回头我找个师傅来,给咱们教一教。”张晓君安慰道。榨油坊今年7月份刚建成,是村里的集体经济来源之一。
十时,村级服务中心院里,响起了轰隆声,是村里的两台收割机,要下地作业了。“这两台播种机我们购置后,以一年1万元的租金租了出去,租金收入村集体经济。”张晓君说,除此之外村里还有播种机、拖拉机等机械,为了更好地管理农机,村里成立了农机服务合作社,合作社为周边村社提供服务的同时,也会为本村农耕和丰收季提供农机服务。
2018年4月,张晓君来到簸箕湾村当驻村干部,在村民眼里,张晓君还是个陌生人。这一情况,让这个30多岁的年轻人心里落差很大。乡村干部犹如地基中的钢筋,位子不高,但责任很大。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党校教师,张晓君明白,要想得到乡亲们的支持、认可,还有大量细致的工作要做。
于是他挨家挨户上门走访。不了解政策,就耐心解释;有想法的,一一记在本子上,能落实的尽可能落实。一趟趟跑下来,张晓君发现,“村里群众和他说话交流的多了,只有心贴心地沟通,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
有了信任,帮扶也就顺畅了。在张晓君和扶贫工作队的努力下,协调和争取到高原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资金130万元,一事一议项目100万元,综合各类建设项目资金共计1300多万元,对村里的基础设施改造完善,同时置办村集体产业。
村道边上的橙色护栏,给村里添了一抹亮色。篮球场上,孩子们在打篮球,旁边的休闲广场上,堆满了谷子。“我们村是西滩乡10个村中发展的最好的一个村。”谈及村子的状况,张晓君的语气里满是自豪。
张晓君的自豪,是有底气的。村里总共有39户贫困户,其中9户有低保兜底,10户有资产收益,还有20户在发展养殖产业。张晓君还举了个例子,“就拿贫困户杜俊正家来说,他家因病因学致贫,他的两个孩子,依靠雨露计划,学费不用发愁。通过产业发展资金,购置的三头牛,发展到现在也有13头了。”
与两年前相比,张晓君最大的感受是村里人的意识变了。以前村民杜文林喝完酒到处惹是生非,见到张晓君他们还会骂骂咧咧。
对此,张晓君并不生气,反而再三去杜文林家看望他,并劝他戒酒。张晓君动员村两委的干部,只要见到杜文林,就要上前劝导。在众人的努力下,杜文林把酒瓶子撂到了一边。
去年年初,杜文林主动找到张晓君,表示他想找点活干。张晓君把杜文林的情况反映到乡上后,五十多岁的杜文林,自此成为了一名护林员。“杜文林现在的变化非常大,他一个人独居,但家里一尘不染,他从一个不入眼的人,变成了大家都看得起的人。”杜文林的变化,让张晓君觉得他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截至7月29日,簸箕湾村集体经济账户余额达到了40多万元。对于这笔钱,张晓君也有计划。“目前,我们就是在攒钱,等攒到50万元,我们想用这笔钱,给乡亲们缴纳医疗保险、水费等。”
虽说村里贫困户的生活都有了保障,村集体经济增收也有了渠道,但张晓君还是不满意,他说:“我媳妇在祁连县扎麻什乡的夏塘村驻村,她们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了两百多万元,我们村还需要更努力才行。”。
现在簸箕湾村没有了脏乱差,基础设施完善,风景优美,张晓君计划下一步发展乡村旅游,通过农家餐饮和住宿,进一步带动群众致富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