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宝“藏” |走出“濒危”:“高原精灵”藏羚羊种群数量已超过20万只

新华社拉萨12月23日电(记者田金文)“藏羚羊这种雪域高原特有的动物,值得我们用生命来守护。”54岁的普琼说。普琼祖祖辈辈生活在羌塘无人区边缘的阿里地区日土县阿汝村。20世纪90年代,他当上野保员,开始职业守护他心爱的野生动物。
普琼说,草原是人和野生动物共享的,人可以离开草原到其他地方生活,动物却只能依靠草原生存。让普琼欣慰的是,数十年来,随着政府、群众联合打击偷猎,保护藏羚羊的力度加大,藏羚羊数量明显增长。最近几年,偷猎活动基本匿迹。
图片
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9.8万平方公里,包括了森林、湿地、荒漠、野生动物、野生植物等所有的保护区类型,不仅是中国大型珍稀濒危高原野生动物的密集分布区,还是“高原精灵”藏羚羊的重要分布区和主要繁殖地。
从20世纪80年代一度濒危,到如今摘掉“濒危物种”的帽子,藏羚羊这个“高原精灵”在人们的精心呵护下,种群数量由5万只左右增加至超过20万只。
图片
西藏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宗嘎介绍,藏羚羊种群数量恢复性增长,得益于一系列有力保护措施:划建国家自然保护区,成立专门保护管理机构和执法队伍;禁止盗猎,对藏羚羊等重要物种种群活动实施监测;在藏羚羊分布区开展广泛的科普宣传教育,聘请当地农牧民参与保护管理。
图片
2015年,西藏率先在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展开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建立了2个管理分局、73个管理站,780名农牧民成为专业管护员,实行“局、分局、站、点”四级管理体制、网格化保护,改变了过去普通牧民充当野保员的局面,从单一的防盗猎盗采转变为整体保护。
图片
“有了设备齐全的管护站,羌塘保护区就像有了系统的监控保护网络。这支农牧民队伍在保护区的巡护监测工作上起了很大作用。”宗嘎说,目前西藏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呈显著恢复状态。
图片
这是在西藏那曲市双湖县拍摄的藏羚羊(2019年1月31日摄)。新华社记者普布扎西 摄
不仅藏羚羊种群数呈快速增长趋势,数据显示,西藏藏野驴由原来的5万头左右增加至现在的约9万头,黑颈鹤由原来的1000至3000只上升到约8000只,野牦牛也增加至现在的1万头左右,雪豹、盘羊、岩羊等野生动物种群恢复性增长明显,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基本保持原生自然状态。
图片
这是在西藏那曲市双湖县拍摄的藏羚羊(2019年1月31日摄)。新华社记者孙非摄
2018年,西藏自治区决定实施极高海拔地区生态搬迁规划,位于羌塘草原核心区的双湖县开始整体搬迁,以解决当地群众生活困难和高原草场退化问题,并将更好的生存空间还给野生动物。
“藏羚羊能走出濒危,是中国政府实践生态文明的显著成果,这个“高原精灵”种群在保护中繁衍,野生动物保护的理念已经深入西藏各族群众心中,人与自然在西藏实现了和谐共存。”宗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