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带您雪博会上看非遗

赏冰封雪景,享文化盛宴。12月25日—29日,第五届吉林国际冰雪产业博览会将在长春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启幕。作为吉林文旅融合的亮点展区,18个优秀非遗项目和传承人将带来哪些非遗保护成果?让我们提前一睹风采吧。
本次展会坚持遵循“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把握好看好玩好吃的原则,组织了18个非遗代表性项目参加展示。并按照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好玩的传统技艺项目、好吃的乡愁记忆项目三个版块来进行展示。
本次雪博会共有7大展馆,其中六号馆为冬季文博创意产业主题馆,吉林非遗传承区位列其中。丰富的现场活动让文博文创走近春城百姓,满足公众多样性文化需求。
图片
长白山满族剪纸
类别:传统美术
地区:通化市
级别:2008年,长白山满族剪纸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名录;2009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图片
长白山是满族文化的发祥地,至今留存着古老的满族剪纸艺术。
剪纸是对薄片材料的镂空剪刻。满族人在有纸之前已经有了“剪纸”。渔猎时代以桦皮、鱼皮、兽皮为主;农耕时代以布帛、苞米叶、辣椒皮、树叶为主。因此非纸材剪纸是该民族剪纸的重要特征。非纸材料厚,难以镂空,这种局限性形成了满族剪纸重轮廓、少打扮,古朴粗放,颇似远古岩画的艺术特征。
满族剪纸由于其非纸材的剪制工艺,留存下来许多独特的技法,除了剪的技艺还有熏、烫、烧、撕、衬、缝。满族人信仰萨满教,有独特的信仰崇尚、审美意识,因而剪纸技艺粗犷的艺术特色明显区别于汉族剪纸。
朝鲜族农乐舞(象帽舞)
类别:传统舞蹈
地区:汪清县
级别:2006年,朝鲜族农乐舞(象帽舞)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09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图片
“农乐舞”俗称“农乐”,流传于吉林、黑龙江、辽宁等朝鲜族聚居区。“农乐舞”是一种融音乐、舞蹈、演唱为一体综合性的民族民间艺术。创始于农业劳作,并具有古代祭祀成分的朝鲜族代表性民间传统活动“农乐舞”,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舞蹈和哑剧形式进行情节性的演出;而另一种,是在新年伊始和欢庆丰收时节,以热烈而丰富的传统舞蹈为内容所进行的群众性表演活动。象帽舞向来是令人瞩目和兴奋激动的舞蹈,男青年舞者头部甩动长达20米彩带的高难技巧,令人目不暇接,成为“农乐舞”最突出的标志之一。
中国朝鲜族农乐舞(象帽舞)蕴含着中国朝鲜族传统民俗文化的内涵,是朝鲜族人民长期劳动生产和智慧的结晶,具有极强的生命力、感染力和凝聚力,已成为民族符号的象征和增进文化认同、维系民族感情的纽带。
徐氏中国结
类别:传统美术
地区:长春市宽城区
级别:2019年,徐氏中国结被列入长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图片
徐氏中国结历经百年传承,在继承传统基础上,体现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作为传统结绳技艺传承项目,其代表性传承人在传承、挖掘、抢救古老结绳技艺技法的同时,创新开发与珠宝玉石相结合的结绳产品。目前掌握传统花结技法五百余种,发掘复原古老结绳技法六十余种,结合其他技艺创新开发新式结绳技法三十余种。在沿用古老制作工具及传统线材的同时,开发出适合当今流行的新型环保材料,使中国结这一古老技艺无论是色彩还是造型都展现出了全新的风采。
李氏满族刺绣
类别:传统美术
地区:长春市宽城区
级别:2019年,李氏满族刺绣被列入长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图片
满族刺绣以其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质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闻名遐迩,记录了这个渔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进程。李氏满族刺绣,吸收了汉绣及东北民间手工刺绣的精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李氏满族刺绣体系。
采用的主要针法有扎针、长短针、打籽针、平金、盘金、锁针、扣针、网针、戳纱等主要针法,以平金盘绣夹彩金绣为主要表现形式。李氏满族刺绣传承人李玉兰女士继承传统,传承文化,结合传统满绣技法与特点,开发符合现代人价值观,实用观,能融入生活,提升生活的刺绣艺品。
鼎丰真糕点制作技艺
类别:传统技艺
地区:长春市
级别:2009年,鼎丰真糕点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图片
 
鼎丰真创办于1911年,由浙江绍兴人王信瑞创办。历经百年风雨,“鼎丰真”的成长,已经深深融入东北民间文化,它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的代表,更是东北饮食文化的重要符号。
鼎丰真糕点制作技艺,是经“大面案”师傅“分剂”“按坯”“包剂”“摆盘”;经小面案师傅和大师傅之手十多道生产工序而成。在产品上,既重视传统的地方风味,又注重创新。目前已将南式风味与北方传统风格融为一体,各式糕点已达600多种。中秋月饼、传统元宵、水磨汤圆等多次被国家、省、市评为名牌产品,荣获国家商务部首批认证的“中华老字号”称号。
福义德道口烧鸡制作技艺
类别:传统技艺
地区:长春市南关区
级别:2019年,福义德道口烧鸡制作技艺被列入第四批省级(增补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图片
中华名吃“义兴张”道口烧鸡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据河南《滑县志》记载,“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卫河之畔,张姓商户,制作烧鸡……”。
第九代道口烧鸡传承人尹志云生于滑县道口古镇,上世纪四十年代,尹志云弟兄三人随父母“闯关东”到长春谋生。1980年,他回河南老家拜师“义兴张”第八代传承人张存有学艺。张存有师父慷慨相赠一桶百年老汤。尹志云的道口烧鸡店在新民胡同开门营业。尹志云继承河南“义兴张”道口烧鸡基础上,定名店铺为“福义德”道口烧鸡店。“福”字为感恩师父的无私传艺,“义德”是秉承“诚信经营、义德为本”的理念。道口烧鸡老字号从“义兴张”到“福义德”历经了三百年风雨演变,承载着历代传承人的匠心仁心。
老韩头豆腐串制作技艺
类别:传统技艺
地区:长春市绿园区
级别:2019年,老韩头豆腐串制作技艺被列入长春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图片
老韩头豆腐串制作技艺历经四代传承,承载着精益求精的百年匠心,凝聚了几代人的智慧与情感,现已发展成为三大系列40多个品种。第一代传承人韩来胜,回族,1908年从山东闯关东到农安小合隆镇落户,凭着诚信经营赢得好声誉,1950年,“老韩头”清真食品在长通路挂起了招牌,并以“做人要以德为重,做产品等于做人品”作为韩家家训。
老韩头食品2012年被商务厅评为“吉林省老字号”;2016年被评为“首届中国金牌旅游小吃”;2017年被评为“中国地域十大名小吃”。
蜂蜜营张氏传统养蜂技艺
类别:传统技艺
地区:长春市九台区
级别:2019年,蜂蜜营张氏传统养蜂技艺被列入长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图片
九台区胡家乡蜂蜜营张氏传统养蜂技艺有着百年以上的悠久历史。昔日,张氏养蜂传统技艺出产的蜂蜜为清皇家的“贡品”,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九台区胡家乡蜂蜜村,古称“蜂蜜营”。这里处于九台区东部,方圆百里林木茂盛、河流纵横。山上有椴树、槐树、山花和辅助蜜源植物有数百种,是得天独厚的养蜂场。张氏养蜂传统技艺可追溯四代传承,凝结张氏家族祖辈心血和智慧。每年的春季五一左右在家采杂花蜜;夏季六月二十号左右转场采椴树蜜;秋季七月末转场回到家采百花蜜。生产的品种有白蜜、红蜜、生蜜、熟蜜、蜜尖、蜜脾等;从蜂蜜作为土特产,发展为礼品等,其品质上乘,香醇绵柔,是蜜中佳品。
关东面塑
类别:传统美术
地区:辽源市龙山区
级别:2016年,关东面塑被列入辽源市龙山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图片
关东面塑最早起源于马岭岗镇穆李村。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百姓最初是捏制“巧供”,用于祭拜天地,敬奉鬼神。关东面塑正是在“巧供”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它集历史文化、传统民俗、雕塑艺术于一体,具有鲜明的民间和地域文化色彩,作品色调明快,造型夸张又栩栩如生,风格粗犷豪放又简练深厚,富有浓厚的乡土文化韵味,极具鲜明的艺术特色与手法。
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关东面塑的内容和形式也随之不断丰富与创新。一代代面塑艺人在面塑艺术的大花园里辛勤耕作,不断传承与完善这门古老而又年轻的手艺。第四代关东面塑传承人李恩庶,在继承老一代关东面塑艺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利用软陶泥替代面团,软陶泥具有绿色环保、颜色丰富、延展性强、便于储存等特点,利于教学,使关东面塑得以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乌拉草编
类别:传统美术
地区:通化市
级别:2019年,乌拉草编被列入第四批省级(增补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图片
乌拉草编艺术是一种满汉结合的,地域性、实用性、艺术性很强的民间生活艺术。它源于关内草鞋、蓑衣等历史悠久的民间生存技艺,在与长白山特有的乌拉草结合之后,形成了风格独特的东北地区长白山乌拉草编艺术。
乌拉草编艺术分布于东北各地,几乎有乌拉草生长的地方就有这种技艺存在。因乌拉草有着出色的韧性与柔顺性,还具备吸汗、驱虫、保暖、除臭等奇特功效,所以,成为东北地区草编的首选材料。它可以楦鞋、编结蓑衣、帽、鞋、垫、席、篓等生活用品,以及草屋的房脊、生产中的草绳等,几乎渗透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代代传承,延续至今。在新生代传承人的巧手中,已经不仅仅停留于生产生活用品的结编,目前乌拉草编正在向工艺品、礼品、纪念品的方向发展,使这一东北三宝乌拉“神草”为现代生活需要服务。
长白山粉条手工制作技艺
类别:传统技艺
地区:长白县
级别:2013年,长白山粉条手工制作技艺被列入白山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图片
在我国,粉条历史悠久,民间有孙膑创造的说法,北魏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中记载,粉英(淀粉)的作法是“浸米”“淘其醋氮”“熟研”“袋滤”“杖搅”“停置”“清澄”。 近代大量关内人“闯关东”进一步促进了粉条在东北的发展,也正是在这时候来到长白地区的关内人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创造性的发明了冻粉。
长白县马鹿沟镇太阳村光源马铃薯合作社位于吉林省长白县马鹿沟镇太阳村,主要生产太阳村有机粉条。太阳村有机粉条不仅历史悠久,更融入近代以来的关东文化。它精选生长在海拔1270米以上,生长期115天左右的优质红衣马铃薯,依古法炮制,精华萃取,所产粉条洁白如雪,光泽如玉,口感极佳,犹如春雨挂枝头,碧玉银丝细润喉,产品获得了有机粉条产品认证、QS认证、地理标识认证。
临江彪哥煎饼制作技艺
类别:传统技艺
地区:临江市
级别:2009年,临江彪哥煎饼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图片
大煎饼是东北的一种传统食品。经过特殊的研磨发酵,用特制的烙制设备加工而成,外形如满月、薄如纸张,新烙的的酥脆香甜;用水润湿再吃却又绵甜香软,别有一番风味。
临江市彪哥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总结了传统的生产工艺和烙制设备的特点,对传统的发酵工艺予以了保留,但在粮食配方上进行了科学合理的改进和大胆的尝试,使煎饼的品种更加丰富和多元化,同时对烙制的生产设备投资近十万元进行了技术改造,新型的生产加热设备不仅保留了传统煎饼的原汁原味和人工烙制的方式,更节约了能源使生产车间卫生条件达到了更高的标准,产品质量安全得到了保障,使这一传统食品生产走向了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的道路。
2008年6月“彪哥牌”东北大煎饼获得了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发的食品安全许可证(QS)认证,2008年7月“彪哥牌”东北大煎饼被吉林省营养学会列为“吉林省营养学会推荐产品”。
查干湖鱼皮制作技艺
类别:传统技艺
地区:松原市
级别:2019年,查干湖鱼皮制作技艺被列入第四批省级(增补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图片
查干湖鱼皮制作技艺主要包括创意、设计、选材、建模、裁剪、缝制、装裱等“七个环节”和立体缝绣、立体捏塑、平面镂刻和平面艺叠等“四大技法”。产品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被评为吉林省名牌产品,荣获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等各类奖项10余项,先后参加外国使节进吉林、中蒙中俄感知中国——中国吉林文化旅游周、深圳文博会、吉林雪博会等相关赛事展会和文化交流活动,现已进入生产性保护和活态传承新阶段,成为传播吉林文化之美、提升吉林文化软实力的靓丽名片。
郭尔罗斯布艺
类别:传统美术
地区:前郭县
级别:2016年,郭尔罗斯布艺被列入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图片
郭尔罗斯布艺始于元代,为布饰工艺的一种,主要形成并分布于郭尔罗斯草原,是制作精美,具有独特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的综合艺术。郭尔罗斯布艺产品体系主要包括郭尔罗斯娃娃系列、蒙古族服饰系列等,代表性作品有:缘来是你盘扣饰品、楠丁布乐格手包、花之语立体手绣饰品等,屡获国家级金奖,现已入选“郭尔罗斯礼物”“松原礼物”和吉林文化旅游商品体系,获得各级各类奖项10余项,多次代表吉林省参加域外文化交流活动,现已成为传播吉林文化之美、提升吉林文化软实力的靓丽名片。
马头琴制作技艺
类别:传统技艺
地区:前郭县
级别:2011年,民族乐器制作技艺(马头琴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名录。
图片
马头琴是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民族音乐文化的一种象征。
马头琴因琴首雕有马头而得名,为蒙古族拉弦乐器中的一种,蒙古语也称“潮尔”。早期传统的马头琴,制作工艺简单,后经过马头琴大师色拉西的改造,制作与加工技艺不断完善发展。
马头琴是蒙古民族、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一块瑰宝。郭尔罗斯的马头琴有着深远的文化渊源和人文底蕴,又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工艺精品。马头琴的制作程序复杂,选料考究,每一道工序都是老手工艺人靠手工精雕细刻而成。目前,本地生产的马头琴远销内蒙古、新疆、中国香港等地区和蒙古、日本等国家,深受消费者喜爱。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
牛肉干制作技艺
类别:传统技艺
地区:前郭县
级别:2011年,前郭尔罗斯蒙古族牛肉干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图片
牛肉干历史悠久,蒙古族先民在森林狩猎时代就有风干余肉的技能和习俗。随着游牧生活的出现,草原牧民就有了晾晒牛肉干的生活习俗。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所率领的蒙古铁骑,征战欧亚大陆就是用牛肉干做军粮。
牛肉干制作技艺在前郭尔罗斯蒙古族群众中世代传承,属于蒙古族民间大众性遗产,多是家庭内传承。
牛肉干经过蒙古传统手工做法精制而成,制作工艺复杂。制作时,首先选好牛肉备用,主选牛腿肉、瘦肉,然后将大块牛肉切割成片,再将每一片切成条,精细到一片切三条,不能切断,越长越好。称重后放入事先配好的佐料内搅拌均匀,入味,腌制、挂晾、风干、切段、烤制,一系列工序后,做成低脂肪、高热量、口感香浓、回味悠长、色泽金红、外焦里嫩的牛肉干。
芦苇画
类别:传统美术
地区:大安市
级别:2016年,芦苇画被列入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图片
芦苇画是从唐宋时期白洋淀苇编之一“苇席”演生而来的,明代取名“苇编画”,是将芦苇剐开碾轧成条后将其编织各种图案,整体为单色。清朝苇编画受瓷器和西洋文化的影响,开始了大胆的创新,从色彩和立体效果上进行了改进,从而更名为“苇编工艺画”。
芦苇画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精品的一朵奇葩,经手工整料、雕刻、着色(用熨烫的方法)、粘贴、装裱而成。整个画面80%为芦苇自然色差,20%左右用熨烫碳化而成。因此芦苇画天然环保、不变形、不退色,堪称“绿色艺术画”。图案淳朴逼真,野趣十足,给人以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感觉。虽源于民间,但美而不俗,大气十足,它体现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传统与现代的统一,东方艺术与西方艺术的统一,表现出独特的艺术内涵。
安图隋氏铁制品制作技艺
类别:传统技艺
地区:安图县
级别:2011年,安图隋氏铁制品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图片
安图隋氏铁制品制作技艺是中国传统工艺与现代艺术相融合的独特民间手工技艺,它主要以铁质材料与丙烯色彩相结合的方式,充分运用铁质材料的独特肌理,制作成观赏价值和实用价值兼备的工艺品。作品通常运用铁质材料的独特肌理刻画出真实质感,凸显作品的层次和深度,技艺繁杂,是具有极高艺术性和实用价值的民间手工技艺。
安图隋氏铁制品制作技艺的第四代传承人隋进才在继承前人优秀民间手工技艺的同时,把铁与绘画进行完美结合,既是对技艺的传承,也是在艺术上的创新。他利用铁皮的可塑性,把剪刀、锤子、钳子、电烙铁等当做画笔,将铁皮当纸,完成整套的画、剪、煨、打、焊、漆工序,作出立体感强、自然生动,犹如人们所说的3D打印效果的铁质艺术品。实现了技艺传承和艺术创新合二为一,加大了该技艺的社会文化价值。
朝鲜族泡菜制作技艺
类别:传统技艺
地区:延吉市
级别:2014年,朝鲜族泡菜制作技艺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图片
朝鲜族传统泡菜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朝鲜民族的传统饮食中泡菜是最有代表性的食品,它同“阿里郎”歌谣一样,已成为朝鲜民族的象征。
古代的泡菜用咸盐或醋腌制,现代的泡菜形成于16世纪中叶,辣椒传入朝鲜半岛以后,把辣椒、大蒜、生姜等调味品使用于腌制泡菜的佐料以后,使原来只有咸味或酸味的泡菜,变成具有辣、咸、甜、酸等多种味道而且营养也更加丰富的副食。
朝鲜族泡菜从广义上讲,包括泡菜、小咸菜、酱腌咸菜,其中最常见的是以白菜为主料腌制的咸菜。延吉市友谊有限公司总经理金松月,有家中祖传的制作泡菜的手艺,她在学习、传承老一代泡菜能手的宝贵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摸索和发展,生产出了口味上乘、种类多达五十余种的泡菜系列产品,深受当地各民族群众的喜爱,从而把朝鲜族泡菜文化推向新的更加完美的层次。
来源:中国吉林网
编辑:熊一黎   审校:刘怡彤
主编:马楠    监制:陈尤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