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雷锋 情系未来

张永利 岳洪跃 姜自恬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杜沂蒙

从雷锋连门口迎面望去,一座名为情系未来的塑像栩栩如生,系着红领巾的雷锋面容亲切,身边七名学生深情凝望着他,仿佛正在认真聆听着雷锋的话语。

1960年的冬天,共青团抚顺市委向全市中小学发出号召,要求在少先队开展聘任优秀工人和解放军同志担任校外辅导员活动。雷锋应邀担任了建设街小学的校外大队辅导员。自那时起,他就用笑容和言行哺育一颗颗童心,引导他们传承美德健康成长。

后来,雷锋生前所在部队一代代官兵,肩负起雷锋传人的责任担当,先后近460名官兵应邀担任了全国327所学校的校外辅导员,用行动书写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向善向上的感人篇章。

一摞聘书,见证倾心育人的接力担当

“雷锋当年为了抓紧时间学习,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看书,现在虽然还不能开学,但我们也要用好网络等主动自学……”3月初,第26任雷锋班班长张阳在手机前讲述雷锋故事,屏幕里,沈阳市第二十中学师生代表们个个听得聚精会神。下课后,学校师生为张阳发来了校外辅导员的电子聘书。

这样的校外辅导课,几乎每一个在雷锋班生活过的战士都给学生们上过,这样的聘书,在雷锋连荣誉室里还有百余张,其中最早的可以追溯到1963年。

雷锋牺牲一年后,他生前担任过校外辅导员的抚顺市建设街小学(现为抚顺市望花区雷锋小学)发来邀请,表示学校的孩子们都非常想念辅导过他们的雷锋叔叔,希望雷锋班的战士能够继续接任该校的校外辅导员。

全班经过讨论决定把这个任务承担下来,并约定不管时间多紧、任务多重也要坚持下去。从此这项平凡却意义重大的工作在雷锋生前所在部队接续至今,不断发展。

1963年,雷锋班第1任班长张兴吉、战士刘东明到驻地一所中学进行校外辅导。学校一年级五班有些学生不学习,天天喊着要当兵开汽车。张兴吉和刘东明就把学校的水塘作为驾驶训练场,搬来数根火车道枕木架起一座和汽车轮距等宽的拱桥,现场给他们表演汽车过轨道桥的绝活。

学生们看后敬佩不已,张兴吉顺势讲起雷锋的“钉子精神”,还跟他们承诺,只要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就教他们这个绝活。后来,班里各方面成绩突飞猛进,不仅多次被评为“四好班级”,班团支部还被共青团辽宁省委表彰为“四好团支部标兵”。

近年来,该部受聘校外辅导员的官兵除了定期去学校进行雷锋精神宣讲之外,每次到外地执行任务,都会受到当地的学校邀请,去给学生们送去雷锋精神报告,送上精神食粮。

第25任雷锋班班长毕万昌,被评为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后到河北、山西、山东等地进行先进事迹分享。沿途他走进20多所中小学,为近千名学生带去了理想和信仰的精神食粮。

2015年,该部 “播撒雷锋精神的种子”大型摄影展在全国6省7市进行巡展,每到一地都邀请小学生参观展览,用最生动的图片语言播撒雷锋精神种子,覆盖近2000名小学生。

从最开始的定期上一堂雷锋精神教育课,到如今组织开学第一次升旗仪式,参与中、高考前的誓师动员会,组织学校党员发展对象的专题教育,雷锋生前所在部队不断与时俱进拓展校外辅导的方式和范围。

近几年,该部与全国近百所学校签订了共建协议,30名官兵受邀成为各学校的校外辅导员,每年为中小学作雷锋精神报告近50余场次,近十万名学生受到雷锋精神洗礼。

一屋书信,承载播撒希望的无私大爱

雷锋生前最关心孩子们,孩子们最需要也最崇敬雷锋精神。雷锋班收到的几十万封来信几乎可以装满一个屋子,其中来自孩子们的信件占到70%以上,班级很多的校外辅导工作就是由这些书信所承载完成的。

1977年4月,雷锋班收到南京市工农小学少先队四中队的来信与四件礼物,信中稚嫩的笔迹写着:“这红土浸透着革命先烈的鲜血;这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也是烈士的鲜血染红的;这35颗雨花石,代表我们全班35个同学,决心继承先烈的革命遗志,响应毛主席生前的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接好革命的班,永远把红旗扛到底。”来信还表达了希望雷锋班的叔叔能做他们校外辅导员的愿望。

收信后,班长代表全班回信,向全班同学介绍了他们当时响应党中央号召联系实际认真学习马列和毛主席著作以及坚持“一事当前想雷锋,一事之中学雷锋,一事之后比雷锋”等情况。这封信成为雷锋班战士担任南京市工农小学校外辅导员后的第一堂辅导课。

学雷锋活动也曾有过遇冷的时候。雷锋班就收到过当时的北京市双寺小学寄来的求援信。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克服面临的种种困难,无论情况如何,学生是不能放弃学习的。”雷锋班不仅立即给学校寄去回信,班里的战士还主动要求成为学校的校外辅导员。从此,战士们和双寺小学之间书信往来常年不断,而主题只有一个:坚持学雷锋。后来双寺小学被命名为“雷锋小学”,时至今日,学雷锋活动始终在该校蔚然成风。

随着时代的发展,书信淡出历史的舞台,雷锋班的“新三件宝”之一,“数字化学雷锋大礼包”应运而生。部队将学雷锋故事和学雷锋报告视频等资料刻录成为光盘,寄送给官兵无法到达现场的学校,以此作为校外辅导资料。

2017年,张阳从一名援边干部的微信朋友圈中得知潮汕地区有部分贫困山区的中小学校设施落后,无法满足教学需求。他通过网络与学校取得联系,以校外辅导员的身份鼓励他们像雷锋一样克服困难、坚守梦想,努力学习走出大山,做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不仅如此,张阳还与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金凤乘务组取得联系,共同开展精准扶贫活动,在短时间内通过网络筹集善款19万余元,帮助当地7所中小学完善了教学设施,并建成4个爱心书屋。

据不完全统计,雷锋生前所在部队在开展校外辅导工作中,为全国30余所学校提供图书、教学设备等援助,温暖了10多个省市万余名需要帮助的贫困学生。

一座军营,成为哺育未来的道德课堂

今年12月中旬,雷锋连新建设的“校外辅导员之家”迎来了全国20余所小学师生。他们在这里参观雷锋班、上雷锋精神教育课,与担任校外辅导员的官兵们共同畅谈如何更好学习雷锋精神。

作为雷锋精神的发源地,这支部队不仅让官兵走出去,还注重发掘自身的教育资源,把师生们引进来。该部持续开展“一日兵活动”,让无数走进这里的孩子从小感受雷锋精神,种下雷锋精神的种子。

抚顺中心小学的孙浩翔曾是一名“问题少年”,父母常年外打工,孙浩翔因关爱缺失养成了铺张浪费等习惯,平时经常和同学发生矛盾,老师和家长都拿他没办法。

一次,孙浩翔和同学们到部队参观。在摆放雷锋千层底袜子的展柜前他久久站立。看着眼前出神的小学生,负责收尾的解说员又给他仔细讲述了雷锋少年时的不幸遭遇和勤俭节约好习惯。孙浩翔听的很认真,回到家后如同变了一个人,从此不乱花钱,还经常帮助其他同学。

初中生张波,从小惹是生非、不好好学习。学校组织雷锋事迹报告会,他根本不相信真有雷锋这个人。无奈的父亲特意带他从河南农村到雷锋纪念馆寻根。看着雷锋的生平事迹,听着雷锋当年留下的讲话录音,他深受触动,下决心改变自己。第二年,他给部队寄来了“三好学生”的奖状。

开展校外辅导工作,受益的不仅是广大学生,还有一茬茬的官兵。

从北京大学入伍的战士唐青,满脑子只想着“金戈铁马”,刚到雷锋班时对学雷锋活动并不感兴趣。然而,一次次跟随班里的战友们共同参加学雷锋活动,唐青发生了改变,不光主动帮助其他战友分担雷锋精神宣讲任务,平时工作生活也更加积极主动。

2016年12月,唐青被连队评为“优秀义务兵”,后来被北部战区陆军评为“百名强军先锋人物”,并因表现突出被所在集团军记三等功1次,保送北京大学研究生。

除了雷锋连、雷锋班的官兵们,该部承担校外辅导工作任务最多的就是雷锋纪念馆解说班的女兵们。三年前,部队面临改革调整,2名曾担任纪念馆班班长的女干部接到分流的通知后没有一句怨言。

离队那天,她们面对雷锋塑像立下誓言,走到哪里就把雷锋精神带到哪里,如今她们不仅义务为新单位驻地的学校进行雷锋精神宣讲,还将老部队的多个学雷锋做法带了过去。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