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罗县:为百姓生活注入“文化力量”

12月16日,平罗县头闸镇永福居敬老院里不时传出阵阵笑声和喝彩声,养老院的老人和文化志愿服务队的演员们“你方唱罢我登场”,暖意融融的屋子里热闹非凡。

在平罗县,文化馆的文化志愿者服务队就像流动的“文化加油站”,奔走活跃于公园、广场、社区和乡村,处处播撒文化基因,为群众文化生活补充燃料,温暖了隆冬时节。

自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平罗县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为载体,打造丰盛的“文化盛宴”,不断充实百姓的精神家园。

将文化的种子播撒在百姓心田

“呀!果然有个大虫来了!”“武松”大喊一声,“小老虎”三扑,“武松”三躲……这是平罗县2020年度“送戏下乡”惠民文艺演出暨“戏曲进校园”活动中的一幕,陶乐中学、陶乐一小的学生和戏曲演员们共同将《景阳冈》中武松打虎的经典选段演绎得惟妙惟肖。

“同学们也画上了精致的妆容,跟在演员后面有模有样地学起来,零距离感受到了戏曲的魅力。”平罗县文化馆馆长祁燕说。从城市到乡村,丰富多样的文化惠民活动在平罗县已经成为常态。送下去的文化“种”进了城乡百姓的心田,深埋于乡间土壤的文化种子逐渐发芽、开花,群众积蓄已久的文化创造热情也逐渐被激活。

今年,平罗县举办各类群众文化活动159场(次),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16场(次),协助民间社团完成各类文艺演出68场(次);专业技术人员下基层调研辅导80余天(次);举办广场舞大赛1场,参赛人数1000余人。近日,平罗县文化馆与宁夏曲艺杂技家协会联合举办“宁夏曲艺杂技协会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活动暨平罗县2020年群众文艺创作(曲艺小品)培训班”,为基层一线的群文(曲艺小品)创作人才提供免费的专业培训。

为加强基层一线创作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发掘和培养基层优秀曲艺创作人才。今年,平罗县举办公益性免费培训2期,开设免费艺术课程10个门类,共400课时,培训学员3000余人次;举办“舞动平罗”广场舞、“唱响宁夏山河川——舞动平罗”免费培训班2期(次),培训乡镇文化站、社区、农村等广场舞爱好者240余人。

非遗引领文明实践新风尚

走进平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实训基地——泥哇呜非遗传承保护基地,非遗传承人杨达吾德正在吹奏泥哇呜,声声悦耳。另一间工作室里,小学生围坐在非遗传承人杨晓梅的身边,看着她用手中的小剪刀创作出一幅幅不同主题的剪纸作品。“我们以‘非遗’文化传承助推新时代文明实践,为群众营造各类文化享受,让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到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平罗县委宣传部负责人说。

为了让文化志愿服务更好地融入老百姓生活,今年4月,平罗县委宣传部牵头将泥哇呜非遗传承保护基地建设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实训基地,依托泥哇呜制作、演奏、剪纸、刺绣等功能场馆,组织中小学生、妇女群众开展研学旅行及剪纸、刺绣培训等活动。

据了解,平罗县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坚持保护与开发、传承与创新并重的原则,通过举办“文化进万家 非遗过大年”团拜会非遗展示活动,为赵玉梅、马忠明等10位非遗传承人提供非遗项目展示的平台。建立国家级非遗项目泥哇呜传承展示馆、平罗县文化馆分馆非遗展示中心,在泥哇呜传承基地举办剪纸培训班2期。疫情期间,征集非遗作品参加文化和旅游厅举办的全区抗击疫情主题优秀文艺节目书画摄影和非遗作品大赛,其中,快板《战疫情有妙法》荣获文艺节目类优秀奖;杨小梅农民画《暖人心的白衣天使》获三等奖。

文化惠民 馨香满园

连日来,平罗县文化馆的功能教室里时常传出阵阵悠扬的琴声和悦耳的歌声,时而激情澎湃,时而婉转动人。

为充分发挥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县文化馆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冬季成人公益性艺术培训,开设书法、钢琴、国画、瑜伽等九门课程。近年来,平罗县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越来越多的群众享受到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随着平罗县高仁乡的西瓜品牌逐渐打响,农民喜迎丰收的同时,日子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参与排练演出的人员均为文化馆专业技术人员及民间文艺爱好者,在描绘农村蓬勃发展的同时,还将时下热门的乡村旅游、农村电商融汇其中,进一步宣传了我们的乡村旅游。”祁燕说。今年7月,平罗县将高仁乡六顷地村村民依靠沙漠西瓜脱贫致富的故事投资拍摄成微电影《西瓜地里的笑声》,改编自县文化馆2019年原创小品《西瓜园里的笑声》,以诙谐幽默的形式,展现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乡村产业大发展所带来的惠民效益。同时,通过创作小品《良心》,反映农村从脱贫到致富的过程中,基层党员干部秉正公心,带领老百姓奔富路的决心和干劲。

通过一个个原创作品的创作和推广,平罗县积极以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提质增效为主线,以旅游产业扶贫和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为重点,多措并举为脱贫攻坚注入“文化力量”。(记者 李 良 文/图)

广场舞业务骨干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