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提振文化自信” ——走进邱县非遗之“烙画篇”

传承人王成林 邱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供图

民间美术又称为民间工艺或民俗艺术。它来源于人民,又与人民群众紧密相连,作品中凝聚着人民群众的真实情感。在漫长的历史发展历程中,民间美术的创作核心一直都是以人民群众为主,所以,民间美术具有平民性、广泛性、群众性的特点。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邱县非遗之“烙画”。

烙画,也叫烫画,是一种中国民间传统装饰工艺品,系用烧热的铁扦(现在也有用电烙铁的),在扇骨、梳篦、葵扇、木制家具、木片及胶合板上烫出各种人物、山水花卉、飞禽走兽等纹样。

烙画起源于秦朝,据民间传说记载,始见于西汉末年,距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传说南阳城,有一姓李名文的烙画匠,是远近有名的烙画高手,当年“王莽撵刘秀”,李文曾救过刘秀,并送一只烙画葫芦给他作为盘缠。公元25年,刘秀称帝后,仍不忘李文的救命之恩,加封他为“烙画王”并把南阳烙画列为贡品,供宫廷御用。据志书记载,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也用烙画作为贡品。解放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这一传统民间艺术,力推、整理和发展烙画,把各地的烙画艺人组织起来,先后成立互助会、烙画协会,不断继承发扬前人的优秀手工技艺,推陈出新,改进工艺和工具,从而把烙画艺术推上更加广阔的发展道路。

邱县烙画技艺,于2015年12月被邯郸市列为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目前传承人是王成林。王成林的烙画作品细腻考究,做工精致,构图准确,他在烙画时候将中国的传统烙画技艺和西方美术巧妙地融为了一体,为烙画艺术赋予了时代特色,其烙画作品已成为邱县一大亮点。

烙画制作,用电热丝经过变压后使电热丝发烧或用150w的电烙铁做烙笔,在木板、树皮、葫芦、家具、竹、高档礼品、包装盒等物品上作画。先用铅笔起稿,然后用烙铁由轻到重,从低温到高温,以勾、点、擦、染的手法在不用的物体上烙出美好的图案。

葫芦、木板、农村烧火做饭的木头,经简单处理后,就变成了艺术品。随身的小挂件、装饰品、家具、衣柜、茶具、桌椅、梳妆盒、礼品盒、室内装修等都可以烙成艺术品,有极高的使用价值。还可以提高人们审美能力,增强人们文化素养,提高人们生活品味。

王成林代表作品有《清明上河图》《鹏程万里》《春溪》《王者风范》《四大美女图》等。

烙画作品 邱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供图

责编:杨晓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