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艺术沾边·675》拿破仑的赤兔

静笃君按:人们几乎很难想象,拿破仑可能根本就不是骑着马翻越阿尔卑斯山的。
1800年五月,时任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第一执政的拿破仑·波拿巴(Napoleon Bonaparte,1769-1821)在大圣伯纳山口翻越阿尔卑斯山,进入意大利。六月,拿破仑率军在马伦戈战役中击败奥地利大军,将奥军逐出意大利,进而逼近奥国南部,迫使神圣罗马帝国请求议和,第二次反法同盟解体。大圣伯纳山口对于拿破仑来说,不仅是进入意大利的天然关卡,更是通往御座之路上的关键节点。法国新古典主义画派奠基人雅克-路易·大卫(Jacques-Louis David,1748-1825)的代表作《法兰西第一执政拿破仑在大圣伯纳山口翻越阿尔卑斯山》(1801年)为我们描绘了到达权力巅峰之前的拿破仑那所向披靡的破竹之势:
图片
▲ 油画《拿破仑在大圣伯纳山口翻越阿尔卑斯山》(1801)
法国新古典主义画家雅克-路易·大卫 作
现藏于马尔迈松城堡
在法国大革命期间,大卫是激进派的狂热支持者,他为许多大革命烈士画过肖像,态度鲜明地用画笔表达自己对革命的坚定信念。然而,作为罗伯斯庇尔的同党,画家大卫在罗被推翻后也险些被送上断头台。他在卢森堡宫监狱里被关押了近一年多的时间。在大卫出狱后,1797年,他忽然收到一封来自意大利北部的信,拆开一看,画家惊呆了:给他写信的竟然是拿破仑·波拿巴。这位比大卫年轻二十岁的青年将军当时正在第一次反法同盟战争中从一个胜利大步迈向另一个胜利。在信中,拿破仑请画家前来战地——“来画画我的战斗”。
然而画家没有去,当时的大卫已年近五十,几知天命。当拿破仑在两次反法同盟战争中大获全胜之后,在欢呼声中返回巴黎之时,大卫诚邀拿破仑来画室一聚,此时刚过而立之年的拿破仑爽快应允。然而贵人太忙多忘事,将军忘了自己与画家有约,等他想起来之后,便又抽空找到了一天径直去了大卫的画室。
图片
▲ 油画《未完成的拿破仑·波拿巴将军肖像》(1797-1798)
法国新古典主义画家雅克-路易·大卫 作
现藏于巴黎卢浮宫
1801年6月5日,拿破仑来了,大卫的学生们夹道欢迎,兴高采烈地呼喊着“欢迎欢迎热烈欢迎”的学生里面应该也包括德拉罗什的老师安托万-让·格罗。拿破仑在大卫画室参观了近三个小时,这位青年将军甚至脱下了自己的双角帽,以示对艺术的敬意。此间,大卫还为他草拟了一幅肖像:画家将这位当时的“常胜将军”置于1797年1月里沃利会战的战场上,只见他右手握着奥地利被迫接受的和约,目光坚定地望着远方,面向光明的未来。
图片
▲ 油画《里沃利会战》(1844)
法国画家亨利·菲利斯·艾曼纽·菲利波多 作
现藏于巴黎凡尔赛宫
里沃利会战发生于1797年1月中旬,这是场决定性的胜利,拿破仑击败奥军,占领了意大利北部。对于一个已做足准备发誓要被写入世界历史的男人来说,大卫画稿上的他简直拥有近乎完美的姿态。可惜,大卫此后并没有完成这幅油画。但对于画家来说,这是他创作生涯的一个转折点:他已决定从过去为那些在革命中牺牲的“死”英雄画像转为竭力将活人画成“新”英雄。
于是,大卫把那幅著名的《法兰西第一执政拿破仑在大圣伯纳山口翻越阿尔卑斯山》(1801年)敬献给这位“法兰西的新主人”,这幅画也使得画家自己被写进了世界史。大卫按照拿破仑的指示,把他画成了一位“镇静地端坐于烈马之上”的英雄,他击败了凛冽的暴风、结冰的岩石、不羁的烈马,举起右手向部队指示穿越大圣伯纳山口的路径。这幅作品获得巨大成功,“求复制”的呼声愈来愈高,以至于从1801年到1802年大卫一口气画了五个版本。
图片
▲ 油画《拿破仑在大圣伯纳山口翻越阿尔卑斯山》(1802)
法国新古典主义画家雅克-路易·大卫 作
现藏于巴黎凡尔赛宫
图片
▲ 油画《拿破仑在大圣伯纳山口翻越阿尔卑斯山》(1802)
法国新古典主义画家雅克-路易·大卫 作
现藏于巴黎凡尔赛宫
图片
▲ 油画《拿破仑在大圣伯纳山口翻越阿尔卑斯山》(1801)
法国新古典主义画家雅克-路易·大卫 作
现藏于维也纳美景宫
图片
▲ 油画《拿破仑在大圣伯纳山口翻越阿尔卑斯山》(1801)
法国新古典主义画家雅克-路易·大卫 作
现藏于柏林夏洛滕堡宫
在收藏于柏林夏洛滕堡宫的这一版本中,拿破仑的坐骑不再是白马,而换成了一匹棕红色的赤兔,拿破仑身披的斗篷也由金橙色变成了猩红色。阿尔卑斯山成为这位英雄人物的巨型纪念碑基座,雪山使他升华而具有了神性,同时,他也被由伟大带来的孤独感所包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