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11区未来将新增这些公共文化设施!看看有你家附近的吗?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焕坤
近日,《广州市公共文化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20-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印发。《规划》按照“一区一定位”的思路,对各区文化设施布点设置作出指引,并公布各区规划新增公共文化设施。各区将有什么公共文化设施?一起来看看吧!
越秀区:建设广州市(越秀区)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
越秀区未来建设重点在提升传统中轴线及滨江文化氛围,结合旧城改造或微改造、微更新,增加文化设施或要素,融合创新发展,不断提高服务效能。
以提供高端文化服务为重点,重点提升北京路国家级文化旅游区、广州火车站、二沙岛、公园前、环市东、烈士陵园、滨江沿岸等地区文化品质,鼓励有条件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及建设意向,建设专题博物馆(陈列馆、展览馆、美术馆),不断提升越秀区文化艺术氛围。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和革命文物保护工程,加强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加强传承红色文化,以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为契机,推动红色场馆精品化,将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广州起义纪念馆打造成为红色文化示范场馆。高标准完成中共三大会址改扩建项目,将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整体搬迁至现广州市艺术博物院院址所在地,将星火燎原馆打造成为党史教育基地,与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整体规划、融为一体,结合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旧址、团一大旧址等革命遗址等众多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红色资源开发格局,打造红色文化融合发展特色片区,着力把越秀区建设成广州市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
鼓励在服务范围相对较大的矿泉街、光塔街、登峰街、黄花岗街等建设文化站分站,提高文化站短距离辐射效能。
图片
海珠区:建设传统与现代兼容并蓄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集聚区
海珠区未来重点在提升西部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补充完善东部文化设施,整体提振文化活力,结合广州南中轴系列重大设施建设,建设传统与现代兼容并蓄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集聚区。
以南中轴及珠江沿岸建设为主,提升海珠文化城区形象。海珠西部老城区以传统文化发扬与继承为主,结合岭南画派发源地十香园纪念馆、中山大学、广州美术学院等教育资源,建设文化艺术场馆;结合广纸改造建设博物馆,结合中大周边更新发展文创产业,结合旧城更新等有条件补充完善基层文化设施,不断提升海珠文化服务水平。海珠东部以海珠湿地文化、琶洲会展文化、互联网创新文化、小洲村创意文化、官洲岛休闲生态文化等为基础,增加各等级各类文化设施,加强东部地区公共文化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提升文化魅力。
鼓励在南洲街、南石头街、华洲街、官洲街、琶洲街、江海街、新港街、凤阳街等镇(街)建设文化站分站,提高文化站短距离辐射效能。
图片
荔湾:建设广州市岭南文化中心区(荔湾片区)
荔湾区未来重点在提升老城区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补充完善荔湾新城区文化设施,大力传承弘扬岭南文化,建设广州岭南文化中心区(荔湾片区)。
珠江北岸荔湾老城区以传统岭南文化发扬与继承为主,结合岭南园林、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建设项目,不断提升荔湾传统岭南文化氛围,结合周边大型设施提升服务水平,并结合城市更新改造增加文化设施。珠江南岸以白鹅潭、广钢新城、广船新城等建设为抓手,不断补充增加各等级各类文化设施。
在珠江南岸地区结合若干新城开发,建设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科技馆、青少年文化宫等,结合广钢、广船历史工业遗产建设广钢、广船博物馆、剧院、文化长廊,文化公园等特色文化设施。鼓励在大坦沙岛、芳村区域建设岭南文化演艺中心等具有展览、演出等综合型功能的大型公共文化设施。
保护开发好荔湾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活化利用历史街区、建筑,启动西门瓮城遗址城市历史公园、广州商贸博物馆、荔湾区图书馆新馆等项目,结合十三行博物馆、粤海关博物馆、邮政博物馆、沙面历史文化街区、西堤等设施提升,建设文化设施博物馆群,充分展现广州历史与繁华的商贸文化、岭南文化。支持引导社会力量结合当地特色建立花文化博物馆、茶文化博物馆、西村窑艺术馆等具有岭南特色的专题博物馆、展览馆。
鼓励在珠江南岸白鹅潭地区的海龙街、中南街、东沙街、东漖街、白鹤洞街、茶滘街、石围塘街等镇(街)及珠江北岸服务范围相对较大的桥中街、南源街、西村街等建设文化站分站,提高文化站短距离辐射效能。
图片
天河区:建设都市文化活力区
天河区未来建设重点在提高效能与补充设施并行,天河南部以提升效能为主,天河北部以天河智慧城建设为抓手增加设施为主。以珠江新城、花城广场等公共文化设施集聚区为空间载体,不断提升文化活力,建设都市文化活力区。
天河南部提升现代中轴文化氛围为重点,结合周边大型设施提升服务水平,并结合旧城更新有条件增加湾区音乐博物馆等文化设施。天河北部补充增加区级文化设施为主,鼓励有条件建设图书馆、艺术馆、文化馆、科技馆等设施,结合智慧城开发建设智慧城博物馆,结合华南植物园优势建设热带亚热带植物专类博物馆,结合沙河片区现有剧院剧团等艺术表演设施进行沙河艺术文化区改造等。
鼓励在天河北的凤凰街、龙洞街、新塘街、元岗街、黄村街等镇(街)及天河南服务范围相对较大的珠吉街、棠下街、车陂街等建设文化站分站等,提高文化站短距离辐射效能。
图片
白云区:建设现代文化创意集聚区
白云区未来建设重点为“南提、北补、中强”,即提质南部、完善北部、做强中部,提升整体水平。
按照“1358”整体发展思路,以现代化中心城区为目标,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配合航空、交通、科技创新“三大枢纽”,以“广州设计之都”建设为抓手,打造现代文化创意集聚区。其中中心城区重点建设区级综合性公共文化设施,提升中部服务水平;白云新城总部集聚区一方面重点引导市级以上文化、科技等设施落地,并结合地区历史文化和产业特色建设主题型展览馆、科学馆等大型文化、科普地标性设施,提升地区知名度和标志性,增强地区活力与服务水平,另一方面中部城市中心要承接广州老城区功能疏导,向北辐射白云北部四镇,布置功能综合、服务完善的大、中型区级公共设施,重点建设区级文化设施;而空港片区则承担国际交通枢纽的展示与服务功能,建设空港展览馆、未来交通体验馆等设施。其他地区如钟落潭建设片区级公共文化中心;外围镇(街)则结合镇区建设及特色片区建设,补充增加设施。
在公共文化设施体系方面,构建由“城市中心-城市次中心-单元中心—社区(村)服务中心”四级公共服务中心,打造中部城市中心与白云新城总部集聚中心2处城市文化主中心,空港文化次级中心和11处单元中心。结合广州市规划展览馆、白云新文化中心、空港会展中心重点建设,提高文化服务能级与水平。按每50万人配建一处的标准配建区级文化中心,主要包括现状设施白云区文化馆,新建白云区图书馆、白云区文化馆新馆、白云区工人文化宫、白云区青少年宫、白海面民俗风情馆等。同时结合当地文化及发展定位建设,如农民工博物馆、健康文化博物馆等专业博物馆。
按每10万人1处的配置标准建设社区(村)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鼓励在金沙街、松洲街、石门街、石井街、京溪街、永平街、嘉禾街、均禾街建设文化站分站,在江高镇、人和镇、太和镇、钟落潭镇等建设文化站分站、图书馆分馆、文化馆分馆,提高文化站短距离辐射效能。
图片
黄埔区:建设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区
黄埔区未来文化建设重点以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区为目标定位,结合国家海丝门户和文化交往中心建设,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结合广州国际航运枢纽建设,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港航服务中心和国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发扬海丝文化,建设滨水海丝文化区和海事博物馆,承接大型国际会议及文化服务大事,打造国际化的海丝文化交往中心。
重点打造由新黄埔政治文化中心及广州第二中央商务区(CBD)核心区构成的新黄埔公共中心,结合旧城改造,结合黄埔军校、滨江文化等资源,引导国家、省市区级文化设施落地,不断提高文化服务能级与水平,不断提升黄埔文化服务水平。鼓励在知识城中心区域建设区级博物馆(展览馆、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科技馆、剧院、青少年宫等文化设施。同时在科学城、长岭居、夏园、西区、永和、黄陂、官洲岛等地区建设片区及公共中心,整体提升黄埔区文化设施覆盖率及文化服务水平。
结合镇(街)行政区划调整,鼓励有条件在新设立的新龙镇、九佛街、龙湖街、长岭街等建设文化站,提高全区公共文化服务覆盖率及服务水平。
图片
花都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北部生态文化旅游合作区(花都片区)
花都区未来建设重点结合老城区升级,花都新城建设提高文化服务水平,以大型文化旅游城及广州北站铁路枢纽建设为抓手,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北部生态文化旅游合作区(花都片区)。
结合区图书馆新馆、区博物馆、区美术馆、广州民俗博物馆、融创文化旅游城、洪秀全纪念馆等市区重点建设,提高区文化服务能级与水平。鼓励建设区特色剧院、科技馆等特色设施。周边镇区结合当地文化及发展定位建设提升如洪秀全纪念馆、机场博物馆等特色博物馆(展示馆)。
鼓励在秀全街、新华街、新雅街、花城街建设文化站分站,在炭步镇、赤坭镇、狮岭镇、花东镇、花山镇、梯面镇等建设文化站分站(含图书馆分馆),提高文化站短距离辐射效能。
图片
番禺区: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番禺区未来重点结合岭南文化重要发源地的优势,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番禺城区集中提质增效,“以新替旧” ,重点通过旧城改造,结合区图书馆新馆、区工人文化宫等市区重点建设项目,不断提高文化服务能级与水平;在大学城区域不断吸引如南汉二陵博物馆等省市区项目落位,以市区重点项目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广州南站及周边地区建设城市次中心;长隆万博片区结合文化旅游产业形成综合文化中心;亚运城片区结合人口分布强化文化服务;外围镇(街)“查漏补缺”,并结合地域特色建设专题博览展览设施。
各镇(街)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及基础条件建设博物馆(展览馆、美术馆)如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珠宝文化博物馆、文化艺术中心、动漫文化创意体验中心、区美术馆(岭南画派艺术馆)、电子竞技展览馆、区文化馆(新馆)等,以强化全区服务设施均等化水平。鼓励各镇(街)通过举办艺术节、文化节、美食节等文化活动、文化展览等提升文化品位。
鼓励在洛浦街、石壁街、钟村街、大石街、大龙街、沙湾镇、石碁镇、石楼镇、化龙镇、新造镇、南村镇等镇(街)建设文化站分站,提高文化站短距离辐射效能。
图片
南沙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文化旅游合作示范区
南沙区未来建设重点立足粤港澳大湾区,紧紧抓住大湾区核心区建设,以南沙副中心建设为契机,结合文创产业发展,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文化旅游合作示范区,实现从“珠三角几何中心”到“粤港澳大湾区文化服务核心”的转变。
建设区域级、区级、组团、居住区、社区五级文化中心,推进区域重大文化设施的建设,结合区域交通枢纽, 在重点地区建设3 - 5个区域性大型文化中心。其中区级文化设施采用相对集中的方式在蕉门河、珠江街两个城市中心区布局;组团级文化设施以中心集合的形式在各组团服务中心建设,居住区、社区文化设施可与其它设施合并建设。蕉门河中心区重点建设成为城市副中心的综合服务区,对标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区的标准,结合市区级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大剧院等先导性、战略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强化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加强城区人性化设计,提升城区建设人文品质。建设中国与葡语国家文化交流中心,明珠湾区重点打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往来的重要节点,展现“一带一路”的文化魅力。充分发挥蒲州炮台等爱国教育基地和天后宫、邮轮母港等旅游文化阵地作用,不断挖掘红色文化、岭南文化和水乡文化资源,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
优先落实基础型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配套,为各区提供生产和生活必备的服务设施,完善各分区的功能布局,同时积极保护与活化历史文化村落及文物保护单位,为南沙带来更多的人气与活力。周边镇区结合当地文化及发展定位建设如港口博物馆、河涌水乡文化展示馆等特色博物馆(展示馆)。鼓励在榄核镇、东涌镇、大岗镇、横沥镇、黄阁镇、万顷沙、龙穴街等镇(街)建设文化站分站(图书馆分馆),提高文化站短距离辐射效能。
图片
从化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北部生态文化旅游合作区(从化片区)
从化区未来重点提质城区、完善村镇,全面提升城乡文化服务水平,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北部生态文化旅游合作区(从化片区)。
在特色塑造方面充分利用北回归线地理优势,拓宽北回归线乡村文化设施与文化产业资源整合路径。以流溪河沿岸的特色村庄、生态景观、温泉旅游、古村落、古建筑、古遗址等为基础,不断深挖岭南特色文化资源,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打造集生态休闲旅游、乡村民俗文化为一体的文化展示带,塑造从化文化新名片。此外凸显传统特色和历史文化底蕴,加大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文化传承力度,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大力保护钟楼村、钱岗村、凤院村等历史文化古村落,推进“掷彩门”“猫头狮”“麒麟舞”“水族舞”等多种艺术、风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在公共文化设施体系方面,加大城乡基本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力度,支持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向农村倾斜,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构建区、镇(街)、社区(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实现从“全设置”走向“全覆盖”,打造城区“10分钟文化圈”和农村“10里文化圈”。实施重大文化工程,规划结合从化主城区建设、旧城区更新,重点提升区博物馆、区文化馆、区图书馆服务水平,有条件建设区科技馆、区美术馆等特色设施。周边镇区结合当地文化及发展定位建设推进健康养生、中药文化、北回归线地理文化项目建设,推进建设如温泉博物馆、农业博物馆等特色博物馆(展示馆)、文化馆、特色剧院、群众文化培训基地、文化产品展销基地和文化产业创作基地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新地标。
鼓励在街口街、江埔街、城郊街、鳌头镇、太平镇、温泉镇、良口镇建设文化站分站,查漏补缺建设图书馆分馆,提高文化站短距离辐射效能。
图片
增城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北部生态文化旅游合作区(增城片区)
增城区未来建设在提质城区、完善镇区,全面提升全区文化服务水平。通过挖掘提炼特色产业、乡土风情、山水资源以及传统历史,建设“人文增城”,繁荣“荔乡文化”,结合莲花书院、百花寺、坑贝等古村落古建筑综合保护和利用等示范工程,推动传统文化与特色城乡建设有机融合,利用自然生态及历史文化资源营造城市特色空间体验场所,塑造高品质城市形象,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北部生态文化旅游合作区(增城片区)。
结合城区更新建设,重点提升增城区博物馆、区文化馆、区图书馆服务水平,有条件建设区科技馆、区美术馆等特色设施提升文化服务能级与吸引力。周边镇区结合当地文化及发展定位建设如TOD博物馆等特色博物馆(展示馆)、特色剧院等设施。
鼓励在荔城街、增江街、永宁街、朱村街、新塘镇、中新镇、小楼镇、正果镇、派潭镇、石滩镇、仙村镇等镇(街)文化站,按照省特级文化站标准建设,新成立的荔湖街、宁西街建设新的文化站,结合区文化馆总分馆、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在每个镇(街)建设文化馆分馆、图书馆分馆,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