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四川内江东兴区工业经济蓬勃发展

封面新闻记者 黄晓庆
12月24日,十多辆装满塑料管材的大货车,依次从四川鸿宇恒创塑料制品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鸿宇塑料公司”)出发,运往重庆、云南等地,产品供不应求,公司不得不24小时不间断生产。
这家公司位于内江东兴经济开发区,这个新生园区是东兴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吸引着一个个优质项目入驻,也为东兴区工业发展输入着源源不断的活力。
十三五期间,东兴区以转型升级为主题,以提质增量为主线,以园区建设为抓手,以科技创新为动力,重点发展以资源综合利用和再制造为核心的循环经济产业,积极培育“四新一大”产业,巩固提升食品加工、丝绸纺织等传统优势产业,全力推动工业强区。
图片
鸿宇塑料车间
夯实基础设施 栽好“梧桐”引凤来
12月25日,记者乘车从321国道椑木镇团结村处转弯,通过一条双向8车道的工业路,迈入了东兴经开区,宽阔整洁的道路和郁郁葱葱的绿化带彰显着园区的生机和活力。
鸿宇塑料公司的建设进度让作为董事长的廖厚俊都十分意外,今年4月开始建设,11月竣工开始试生产。“正是因为市、区各级领导部门的大力支持,才比原计划提前两个月完成主体建设。”这样的效率,让廖厚俊相信自己返乡创业的决心是正确的。
走进生产车间看到,6条生产线满负荷运转,科技的创新实现了原材料准备、搅拌、挤出、包装全部自动化,工人们只需要在一旁看着机器,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廖厚俊告诉记者,从试生产至今共55天的时间里,公司产值达1300万元,销售额1000万,可谓是供不应求。
按照东兴区委作出的“两大新城,三大园区”建设部署,东兴区深入实施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平台建设,规划控制面积11.33平方公里,目前,园区道路骨架已初步形成,污水处理设施也将于年底建成使用,除中再生园区外,新增承载面积591亩,已成功引进6个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5亿元以上。2019年,园区实现销售收入35.8亿元,预计今年销售收入达到40亿元以上。
促进转型升级 老牌企业“生新枝”
在廖厚俊盘算着新增设备扩大生产时,他的同学龚征强也忙着扩大市场份额,向国外进军,他是四川菲德力制药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
四川菲德力制药有限公司前身系内江生化制药厂,已历经30余个春秋,以前公司以普通化学药物、中成药为主,缺乏核心竞争力。2010年开始,公司逐步转型升级,结合自身特色,深入挖掘技术潜力。十三五期间成效明显,生化原料药和生化成品药占销售额的70%,复方胃蛋白酶颗粒和人工牛黄近三年销量全国第一。
图片
菲德力制药公司
五年来,东兴区坚持以 “四新一大”产业为“主攻方向”,大力实施先进制造强市“三百行动”,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今年1-11月,以新明塑业、菲德力制药等企业为代表的“四新一大”产业同比增长3.1%,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为67.1%。
建立帮扶机制 创造营商新环境
“公司的稳定发展离不开党委政府的支持与帮助。政府不仅为公司提供招聘渠道,解决特殊人才安置,还积极促进公司和高校合作。”龚征强说,从2015年至今,公司已经累计申请到各种补贴700万元。
十三五期间,东兴区委、区政府相继出台多项优惠政策,建立企业联系帮扶机制,定期收集企业反映问题,帮助企业稳步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惠企政策。今年截至目前,争取各类支持资金近1000万元帮助企业发展。
目前,东兴区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3户,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约160户。2019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44.9亿元,同比增长15.4%,增加值增速达到9.5%;工业入库税金1.45亿元。2020年1-11月,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3.0%。
展望“十四五”,东兴区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市委七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围绕工业强区目标,狠抓技术创新,推进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内江建设成渝发展主轴重要节点城市和成渝特大城市功能配套服务中心征程中发挥东兴动能、形成东兴支点、做出东兴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