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时代金融金桔奖”揭晓 东莞农商银行获“社会责任金融机构奖”

文/黄嘉祥
12月29日,以“金融科技赋能新动力”为主题,由广东时代传媒集团主办,时代周报、时代财经承办的“第五届时代金融金桔奖”榜单重磅揭晓。东莞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东莞农商银行”)荣获“年度社会责任金融机构”。
作为东莞金融标杆企业,东莞农商银行始终秉承“奉献社会”的企业使命,“为普惠金融创造最大价值”的核心价值观,“相伴、相信、相成长”的企业宗旨,切实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热心投身公益事业,关爱弱势群体,积极开展精准扶贫、定向帮扶、捐资助学、救灾纾困等公益活动,加强公益宣教、志愿服务和普惠金融服务,将“友善”落实到实际行动,传播到千家万户,走出了一条农商特色普惠金融之路。
引金融活水助力乡村发展
在精准扶贫方面,东莞农商银行多次组织领导干部前往对口帮扶的樟木头裕丰社区深入调研,为贫困家庭捐资捐物,为社区发展出谋划策。
三年里,樟木头裕丰社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19年村组集体经营收入增幅高达170.42%,其中2019年经营性纯收入同比增长17%,超额完成了东莞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全年增长6%的任务,东莞农商银行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卓有成效。
同时,东莞农商银行连续多年坚持参加“广东扶贫济困日暨东莞慈善日”活动,其中2016-2020年累计捐赠近300万元,以实际行动助力东莞慈善事业和乡村振兴发展。
在三农服务方面,作为地方金融主力军,东莞农商银行主动全面对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结合东莞“现代三农”经济的特点,积极发挥“三农”金融主力军作用,重点抓住“党建共建稳三农、产品创新兴三农、科技赋能促三农、普惠金融助三农、教育公益惠三农”,打造现代三农金融服务新模式。
其中,东莞农商银行创新推出“幸福莞乡”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方案,每年投入超百亿授信资源用于支持全市乡村建设,并整合创新了三大系列共50多项产品和服务,全面支持东莞壮大村组集体经济、做大现代农业产业、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提升农村生活品质、助力村民创业消费、提升乡村金融服务等六大重点领域,大力支持镇村集体回购厂房、实行旧厂房连片改造、建设魅力小城和特色小镇等融资需求,推动东莞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城乡融合发展。
同时,东莞农商银行还联合东莞市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办公室推出东莞村财APP“村缴易”线上缴费系统,进一步提升全市农村集体物业租金的收款效率,引金融活水盘活农村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全面发展。
扶贫先扶智,教育当为先。在教育公益方面,东莞农商银行于2019年9月10日正式挂牌成立教育公益基金会。东莞农商银行教育公益基金会是经东莞市民政局核准设立登记,具备法人资格的非公募基金会(慈善组织)。基金会原始基金数额1800万元,由东莞农商银行全资捐赠,专项助力东莞教育公益事业的发展。
据悉,基金会成立后,积极开展教育领域的各类公益慈善活动,如支持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强校固本计划”,奖励优秀校长和教师的“伯乐奖励计划”,奖励优秀学生的“优生激励计划”,资助贫困学生的“助学资助计划”等,力求以贴近实际的公益行动,实现精准帮扶,产生积极实效。
践行普惠金融
在普惠金融方面,东莞农商银行以全心全意服务实体经济为初心使命,持续助企融资纾困和复工复产。
今年疫情发生以来,东莞农商银行及时推出“金融支持抗击疫情九项措施”“助企复工复产十六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并创新打造了“小微纾困优惠包”“复工贷”“复产贷”“稳业贷”“E药贷”等创新金融产品,涵盖利率优惠、贴息支持、征信保护、还款周期延长、授信效率提升等多项服务,累计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发放贷款超400亿元,为超160亿元存量小微企业贷款设置宽限期并优先办理无还本续贷,有针对性地解决了小微企业复工复产面临的资金周转和扩大融资等迫切问题,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后盾。
12月18日,为践行普惠金融和社会责任,提升用户体验和客户服务效率,东莞农商银行推出面向全客群的纯线上贷款产品“D快贷”,全面升级线上金融服务。
东莞农商银行“D快贷”是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通过自主风控模型对客户的信用状况及还款能力进行综合评估的一款线上信用消费贷款产品,该产品面向全国,广泛覆盖了贷款需求客户,可实现贷款流程的纯线上操作。
“D快贷”不仅可以为主流客群提供高效的线上贷款服务,还可以进一步下沉重心,为长尾客群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D快贷”的推出,是东莞农商银行探索数字化转型的积极成果,更是践行“为普惠金融创造最大价值”的实际行动。
充分关爱不同客户人群
此外,在志愿服务方面,东莞农商银行投资创建的东莞市钱币博物馆,作为“东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始终以传播和弘扬金融文化为己任,积极联系学校、对接港澳交流活动,开展现场爱国主义教育,累计接待参观人数逾50万人次。
依托网点多、地缘人缘广的优势,东莞农商银行在全市500余个营业网点设立了“学雷锋志愿服务岗”,配置完善的便民设施,如婴儿推车、老花镜、爱心伞等,方便客户随时取用;充分关爱到不同的客户人群,增设爱心窗口、爱心座椅、无障碍通道等,给客户营造“家”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