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时间,看昆明公安如何帮三个乡镇实现脱贫!

图片
出资——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000万余元,主要用于扶贫点道路基础设施改善、引水安全提升改造、清洁能源建设、产业扶植等。
出人——先后选派15名优秀民警专职开展驻村扶贫工作,先后增补200余名直属部门科级以上领导结对帮扶贫困户。
出力——实施产业扶贫项目9个,累计为群众增收240万元。
出服务——立足公安本职,护航脱贫攻坚。
2020年12月10日,云南省昆明市公安局亮出扶贫成绩单。2015年至今,该局定点帮扶禄劝县雪山、乌蒙、茂山3个乡镇9个行政村,其中有2个省级贫困村。目前,该局定点帮扶乡镇全部实现脱贫出列,551户结对帮扶贫困户全部标注脱贫。
实地探访拔除“贫困之根”
从昆明市公安局出发到禄劝县雪山乡,一路惊险:车队下高速公路驶向深山后,世界仿佛换了色调,晴空万里不见了,到处迷雾重重,山路陡然变窄,车队在挂壁公路上徐行,司机开启示廓灯,接连按响喇叭提示前方车辆避让。
糟糕的路况减缓了扶贫队进山的速度。一路上,这里难以脱贫的原因一目了然:山高、坡陡、崖险、箐深,恶劣的自然环境阻碍了群众致富的脚步,迷雾封锁的轿子雪山和崎岖难行的道路,将以雪山乡为主的山区与城区隔绝开来。
雪山乡有基多和石城2个省级贫困村,哈衣、拖木泥、书姑、丰租、乐乌5个深度贫困村,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广。5年前,这里的贫困状况很少被人关注、帮扶,当地群众甚至看不到脱贫希望,对脱贫的期望很高。
父亲去世,母亲改嫁,家中只剩下年迈的爷爷奶奶和年幼的弟弟,年仅18岁的小刘初中没上完就辍学养家。但“吃不饱、穿不暖”仍是常态,弟弟也面临辍学风险。2015年,昆明市公安局进驻雪山乡开展扶贫,小刘找到了“光”。
扶贫队员来到雪山乡后,诸多问题摆在面前。脱贫从哪入手?群众辛苦种植的农作物怎样打开销路?如何让百姓增收脱贫?
不知开了多少次讨论会,队员们最终确定雪山乡实现脱贫攻坚从4方面做起:进一步加大种植、养殖产业,扩宽销售渠道;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做好劳动力输出转移就业。
2018年,雪山乡实现脱贫摘帽,全乡人均年收入从3000元增加到6000元,看得见的数字背后是看不见的艰辛。如今的雪山乡早已旧貌换新颜,昔日贫困的村民已走上致富的康庄大道。
乡村公路打开贫困壁垒
要致富,先修路。然而,要在雪山乡、乌蒙乡、茂山镇修路,却是难上加难。无数次走访、调研,昆明市公安局先后投入700余万元帮扶资金,开挖进村公路9公里、道路硬化12条19公里,誓要帮助当地村民打开贫困壁垒。
作为省级贫困村,2016年以前,基多村委会20个村小组大部分没有通路、通水。上学,翻山越岭要走3个小时;生重病,走不出大山只能忍着;饮水,人背马驮到半山腰去取。如今再回忆起来,村民们都觉得那段日子太苦了。
再后来,10公里引水入户管网提升改造、403盏风能太阳能路灯、13个党群活动室、148个垃圾房统统建了起来。昆明市公安局先后派驻的13名驻村扶贫队员带着心思和资金,在3个乡镇9个行政村内把能修的、能建的都“刨”了个遍,村子有了新面貌。
如今再到小刘家,水泥路通到家门口,小院干净整洁,2层半的小楼贴着瓷砖,房间来了客人也不愁住,电视、洗衣机、太阳能热水器一应俱全。院子两侧,猪和羊养得正肥,不愁卖不出去。而5年前,这样的生活小刘想都不敢想。
“在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的关心下,经过自身努力和多方帮扶,雪山乡面貌极大改善,农民收入大幅提高。”雪山乡乡长兴奋地介绍着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情况。
如今,雪山乡的村子已实现100%通路,道路靠近悬崖一侧有安全防护栏,不用担心气候恶劣时车掉下山崖;靠着政府补贴,村民的房屋要么拆了重建,要么加固美化;村民喝水再不用走远路,干净的村道内很少见到垃圾,天一黑路灯就会亮起来;村里人有机会走出去,外面的新鲜物品也进得来。
产业扶贫拓宽增收渠道
路通了,居住有了保障,还得把收入稳定下来,总不能一直靠政府补贴过日子吧?
年轻劳动力走出大山务工,才能既长见识又增加收入。怎么劝村民出去呢?扶贫队员进村入户做思想工作,一次不通,多走几次,一个方法不行,多换几个。在他们的努力下,26人到外地务工,扶贫队员定期关注他们的工作、生活,确保所有人“出得来、留得住”。
年轻人外出务工,中老年人怎么办?扶贫队员多次调研,为每个村子制定特殊的“扶贫产业”。
在雪山乡基多村,禄劝县船房热谷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学才正在带领村民种植芒果和脐橙,平日荒凉的山坡上,星星点点出现了几处“绿洲”。王学才表示,之前村民种植玉米和土豆,产量低、销路少,2019年,扶贫队员找到他,并邀请专家实地考察,专家建议利用基多村得天独厚的立体海拔气候种植芒果和脐橙,帮村民增收。
从此,王学才便扎根在了基多村,下定决心要将荒坡变成沃土。他兴奋地表示,今年种下的芒果和脐橙可在3年后挂果,到时可帮助当地村民增加4000余元的收入。
乌蒙乡、雪山乡、茂山镇气候独特,传统农作物产量低,扶贫队员邀请专家实地考察,根据帮扶点的自然条件确定产业帮扶方向。
在茂山镇发展豌豆、蚕豆等经济作物种植产业,出资30万元帮雪山乡建成基多养殖合作社,在乌蒙乡引进波凌瓜特色种植项目,扶持贫困村民栽种波凌瓜150亩,帮助贫困村民户均增收2500元。
同时,在扶贫队员帮扶下,乌蒙乡成立幸福肉牛养殖合作社,建档立卡户养起肉牛,留在村里的中老年人也发挥劳动能力,每年能为家里增加3000余元收入。现在,合作社养殖规模已达100头牛,村里的集体经济也增收了2万余元。
为让村民把牛养好,该局专门邀请专家为村民授课,让贫困户学习专业养殖知识,用科学的方法提高养殖质量,提升产业价值,保证贫困户拥有稳定、持续的收入,最终实现帮助贫困户“造血”的目标。
如今,各乡镇、各村都有了专属自身特色的扶贫产业,今年有收入,来年还能再增收。村民逐渐摆脱过去“等、靠、要”的思想,通过自力更生走出“致富路”。
教育帮扶激活脱贫动力
生活富裕还不够,精神富足才算好。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是每名扶贫队员的目标。
“打工能挣钱,读书太穷了。”乌蒙乡乐作泥村委会一名14岁女孩刚上初二就不愿意上学了。扶贫队员得知情况后,在昆明一家餐馆找到了她和父亲,几经劝说,把女孩劝回学校。
小学生段朝正父母离家打工,过年才能见上面。但她享受着国家“两免一补”的政策,吃饭有免费营养餐,平时还有生活补贴。段朝正学习非常努力,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走出深山,当一名老师。
80岁的老人彭旗壮是建档立卡户,他的眼睛不好却爱看书。扶贫队员每次回昆明都想着法子给他带书。《梁家河》《新时代》两本书的字体比较大,适合老人看。扶贫队员送给老人后,老人爱不释手,坐在树下一看就是一整天。
扶贫队员说,帮助村民脱贫,不仅要在生活上帮助他们,在精神上也要帮助他们脱离贫困。
2014年,辍学打工的小刘在政策帮扶下成了一名治安志愿者,2017年又成为雪山派出所的辅警。这份工作为他带来稳定的收入,也让他有了学习、提升自己的机会。如今,他以辅警的身份再次来到基多村,向村民们宣传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知识,同时也跟随民警走村入户,对挂包户进行帮扶。
小刘说,自己学历不高,要干好辅警这份工作,服务好群众,必须好好学。值得庆幸的是,在扶贫政策帮助下,他的弟弟没辍学。他希望弟弟能考上大学,走出深山。
扶贫队员高瑜生一直在寻找更多的外出务工机会,让村民到外面看看,经历多了,也能找到谋生致富之路。每天,他坚持晨起锻炼,到路边捡石头,清理路面,用实际行动带动村民。
5年时间,昆明市公安局扶贫队员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交出优异答卷。如今,恶劣的自然环境再也阻止不了群众脱贫致富的脚步,“穷了几辈子”的群众终于走上了致富增收的“快车道”。(云南法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