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在山 出路在药

原标题:希望在山 出路在药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生态最美却生活贫穷,守着“金饭碗”过着穷日子,曾一度是隆务河谷山区群众最无奈的现实困境。如何让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经过充分调研、多方论证、科学谋划,黄南藏族自治州在安排重点工作时提出,在隆务河谷地区建设藏医药康养旅游示范区,加快发展集藏医、康复、养生、药材种植、产品研发及旅游于一体的藏医药文化旅游产业,孵化培育规范化药材种植基地,争取三到五年时间,把隆务河谷打造成“药王谷” , 把同仁县黄乃亥乡建设成全国知名藏医药文化之乡。
前不久,记者来到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黄乃亥乡阿吾乎中藏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只见成片的党参、当归、黄芪团团簇拥,阵阵药香扑鼻而来。
“幸福是打拼出来的,我有一种想法,就是在黄乃亥乡的坡地上种植中藏药材,既能增加群众经济收入,也能保护生态环境,不仅得了金山银山,也留住了绿水青山。 ” 药农桑杰才让望着绿油油的党参踌躇满志地说。可在3年前,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一个能说会写的大学生,会和村里成片的撂荒地扯上瓜葛。
几年前,虫草价格一路飙升,家乡越来越多的人投资于此,桑杰才让也不例外。揣着兄弟姐妹多年攒下来的血汗钱,一股脑扎进虫草市场,准备大干一场,可万万没想到,连着两年亏损了近百万。
看到越来越近的还款期和一家人愁眉不展的面容,桑杰才让心急如焚。无奈之下他拜访了村里的药材收购商林智布,想了解更多的药材种植方面的情况。
林智布告诉他,自己只懂收药不懂种药,要想学种药得去甘肃。经林智布介绍,他迫不及待地动身前往甘肃省定西市岷县中药材种植基地,进行实地考察。
岷县被誉为“中国当归城” , 盛产当归、党参、黄芪等238种中药材,并已初步实现中药材生产、加工、销售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眼前人流物流熙熙攘攘络绎不绝的中药材大市场,让他惊讶不已。 “以前从未见过药材市场上的这种大阵势!究竟中藏药材能不能在家乡种植成功?自己还背着一屁股债,所以心里难免一半冲动,一半犹豫。 ” 桑杰才让说道。
好在几天下来,岷县的药农李小菊带着他在药材市场上转了一圈又一圈,给他详细讲解了中药材的市场行情,并答应可以去黄乃亥乡做技术指导。就这样, 2017年春天,桑杰才让带着岷县的农技人员,回到了黄乃亥乡。
黄乃亥乡位于同仁市西北部,距县城24公里,总面积8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970米。全乡耕地面积796.5公顷,主要种植青稞、油菜、豌豆等作物。
岷县农技人员在考察了黄乃亥乡的土壤、海拔和光热条件后,认为完全满足种植中药材的所有条件。
有了之前血本无归的惨痛教训,桑杰才让这次和家人多次商量,先在自家房前屋后0.33公顷土地上试种党参。实验成功后的第二年,他整合村里的4.67公顷山地,种上了党参、黄芪和当归,并在当年实现每0.067公顷收益2500余元。
2018年3月,黄乃亥乡成立了阿吾乎中藏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致富。有了乡政府的扶持和帮助,桑杰才让的干劲更足了。 2019年,他流转全乡126.3公顷撂荒地,其中101.27公顷签订了5年流转合同, 20公顷以社员入股方式流转。
靠山吃山。带着一股子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倔劲儿,桑杰才让把帐篷搭在基地边,和请来的技术员吃住在一起,不分昼夜地和党参、当归等药材打交道,弄得浑身都是药味。
为了掌握种植技术,桑杰才让时刻都在给自己“充电” , 就连饭桌上,都不放过向技术人员讨教学习的机会。在他的种植基地里,到处都是一块块立着牌子的实验田,有的党参地覆上了黑膜,有的直接种在大田里,有的育苗地搭上了遮阳网,有的则直接暴露在强光下。
他告诉记者,父辈们种植的农作物一是品种单一,二是科技含量低,所以产量很低,造成经济收益微薄。现如今,我一定要放心大胆的实验,尝试不断加大农作物种植的科技含量,让自己成为黄乃亥乡祖祖辈辈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
桑杰才让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种植青稞0.067公顷收入700多元,但种中药的经济效益就不同。种植党参,正常情况下,每0.067公顷收益可以达到2000余元,经济效益明显高于青稞、豌豆等传统作物。
“药材种植比农作物种植麻烦多了,不能靠机器,很多时候需要人工完成。 ” 药材种植从前期的翻地、整地、锄草,到种植、施肥、治虫,都需要大量人力资源的投入。这使得黄乃亥乡的村民们足不出村,就可以在药材基地赚到务工费。
采访当天,十几名村民正在基地锄草。“农忙时,几乎每个月有20多天可以务工,平时每天有30多个村民来务工,忙的时候有50多人来这里务工。 ” 阿吾乎村村民说。自合作社成立至目前,阿吾乎中藏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给付村民的工资已接近20万元。
在药材基地担任技术指导的李小菊告诉记者,从岷县过来的17名技术人员从选地、整地、施肥、选苗、移栽、密度、除草、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采收等方面提供一条龙服务,为社员全程开展技术培训和田间指导。此外他们还负责解决合作社药材的销路问题。
希望在山,出路在药。黄乃亥乡党委、政府把中藏药材种植作为产业扶贫的有力抓手,把中藏药材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紧密结合起来,发动贫困群众参与到中藏药材产业发展中来,建立产业发展与贫困群众致富增收的利益联结机制,从而实现:乡有产业基地、村有增收项目、户有脱贫门路,助力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让农户种植中藏药材是全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借以实现广大农户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从而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 黄乃亥乡党委书记汤海明说。 “从市场情况来看,党参、黄芪的需求量连年高涨不落,乡党委、政府希望借此引导农户,积极调整种植结构,鼓励农民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 ”
谈及未来的发展规划,桑杰说: “我们黄乃亥乡,山大沟深,经济比较落后,群众增收致富比较困难。我计划在5年内将种植规模扩大至133.3公顷,实现中药种植、加工、销售产业化发展,和家乡父老一起走上共同富裕之路!在自身努力的同时,也希望政府部门能提供更多的帮扶支持。 ”
2020,黄南州再一次吹响了营造“山水黄南”的号角,一幅山清水秀的美好画卷由此铺展开来。
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必须着力于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绿色发展,找准可行的现实路径,找准发力的切入点。为此,黄南州委、州政府坚定不移全面推动落实“一优两高”战略,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发展、社会建设、民生改善的各项工作当中,努力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双赢”目标。(马芝芬 姚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