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纪委监委驻村工作队因地制宜精准扶贫大寮村

当阳光照进汕头市潮南区成田镇大寮村的田地里,汕头市纪委监委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班子一天的工作也开始了。在贫困户许斯健家,来自市、区两级纪委监委的驻村干部严汉武、许昭武听到了一个好消息:许斯健与妻子都在扶贫车间工作,每月都有大概7000元的稳定工资,“生活很富足”。

来自贫困户的真实心声,正从侧面反映了汕头市纪委监委对口帮扶大寮村的成果。

自2016年6月以来,汕头市纪委监委驻村扶贫工作队把“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与村“两委”班子齐心协力,努力挖掘该村自然资源优势,积极争取各项扶贫资金,不仅改善了村容村貌,更通过设置“扶贫车间”,帮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就业,使村里24户贫困户逐步摆脱“就业难”问题。

“一水两路”项目改善村容村貌

大寮村地处汕头市成田镇练江下游北岸,地理位置偏僻,多年来村民收入来源以农业生产和外出打工为主,2015年人均可支配收入5450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具有百年历史的大寮嵌瓷,2011年就入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寮村内还有丰富的水路资源。可是彼时,出入村却只有两条狭小道路,一条途经周边7个村,出入非常不方便,另一条因集体经济薄弱无法扩建修缮,一直无法正常通车;流经村内的后沟渠也因长期失修,多处淤积阻塞,每逢大雨就内涝严重。这“一水两路”问题就成了制约该村发展的主要瓶颈。

“南水北通”项目的实施改善了整村水系环境。

2016年,汕头市纪委监委驻村扶贫工作队来到大寮村,经过深入调查了解并与“两委”班子充分沟通后,决定以此作为精准帮扶的突破口,启动“一水两路”项目建设工程,涵盖了“南水北通”水改项目和大寮村进村道路、大寮村与东盐汀村交界道路的建设改造。其中,“南水北通”项目的实施重点在于改善整村水系环境,而“两路”是大寮村对外最重要两条道路,通过拓宽改建,打通了村与外界交通联络。至2020年12月,在汕头市纪委监委的多方协调下,各级先后投入各项建设资金2100多万元,彻底改善了该村的交通条件和水环境,村容村貌得到根本性的提升,为大寮村打造“美丽水乡、旅游胜地”,发展特色旅游经济打下良好的基础。

经过改造,如今大寮村进村道路、大寮村与东盐汀村交界道路得到极大改观。

看着这一切,严汉武、许昭武深感欣慰。他们说:“我们来驻村,就是为了帮助群众办几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群众只要点个‘赞’就够了。”

“输血+造血”双管齐下

精准扶贫既要授之于鱼,也要授之以渔。两年多来,汕头市纪委监委驻村扶贫工作队以“输血+造血”双管齐下,不断推动“真脱贫、长时效”。

为帮助大寮村提升自我“造血”功能,驻村扶贫工作队将目光锁定在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上,将村里10亩闲置荒地进行整修后,种植台湾嘉宝果新品种,以此带动贫困村发展农业产业项目。在投建实施该项目的过程中,汕头市纪委监委还拨款30万元予以支持,目前项目已施工完成,预计2021年3月份将可实现收益。

设置“扶贫车间”,则是驻村工作队帮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就业的又一抓手。通过主动联系村企业,以大寮嵌瓷“非遗”项目为依托,由工艺社党支部党员、省级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每周定期为贫困户免费培训嵌瓷技艺,不仅让贫困户掌握了一技之长,实现自食其力,也使这种传统手工技艺在“活态”中得到传承。目前,有4名贫困户在跟班学习,其中1户1人许锡群2019年获得区级非遗传承人证书,驻村工作队还帮助其申请扶贫小额免息贷款,创建嵌瓷工艺作坊。

村民许锡群创建嵌瓷工艺作坊,正在进行嵌瓷工艺制作。

大寮嵌瓷公益社消费扶贫展览销售点,为贫困户提供展示产品、拓展渠道、促进销售平台。

此外,驻村工作队还与村党总支部紧密配合,鼓励村所在企业新谷塑业有限公司党支部专门设置“帮扶就业车间”,创新设立公益性岗位,帮助本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入职工作,先后有5户贫困户8名贫困人员因此实现就业脱贫。

新谷塑业有限公司党支部专门设置“帮扶就业车间”。

在开展大寮村帮扶工作的同时,汕头市纪委监委驻村扶贫工作队还对扶贫项目进展、项目资金管理、贫困群众收益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督促各项精准扶贫政策落实落细。

2019年底,大寮村集体经济收入为16.9万元,相比2016年底翻了近五倍。全村24户相对贫困人口达到“八有”指标,相对贫困村达到10项指标,有劳力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9万元,按照相对贫困人口相对贫困村退出标准,大寮村全部退出相对贫困人口,相对贫困村出列,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记者】杨可

【通讯员】汕纪宣

【作者】 杨可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