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组合拳”铺就致富路

冬季寒风凛冽,梅江区西阳镇太平村的蔬菜园里却一片生机盎然。贫困户王朝莲看着五彩缤纷的蔬果,脸上满是笑意,“丝瓜、西红柿、苦瓜、辣椒……这些是大棚里现在主要种的蔬果。”

“太平蔬菜”“桃坪茶叶”“梅塘杨桃”“北联枇杷”等32个特色扶贫种养项目,是梅江区充分发挥扶贫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打造“一村一品”农特产品的生动实践。

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数据显示,梅江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共707户1427人,其中10个省定相对贫困村252户615人。目前,全区10个省定相对贫困村全部达到出列标准,退出率100%;全部相对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标准,退出率100%。

▶▷龙头企业带动

一村一品 百业兴旺

在梅江区,每个村子都有自己的种养特色。通过大力推动扶贫产业联结带动贫困户工作,实现片区带动、就近就地带动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集约贫困户土地的同时,吸引周边农民到大棚基地务工。

如太平村的蔬菜,因为一年四季都有稳定的产出,在珠三角乃至长三角地区都有稳定的客源。“上个季度,我们的农产品销售额有35.86万元,重约28374.5公斤。其中销往广州的就有7983公斤。”强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笔者。

“太平蔬菜”已经成为梅江区一张响亮的扶贫“名片”。

这得益于该区充分发挥扶贫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一村一品”农特产品才得以遍地开花。2019年,梅江区利用广州市产业发展引导资金50万元,引进农业龙头企业梅州市强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发展大棚蔬菜产业,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形式打造“一村一品”,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我们现在是乐得鲜(梅江)蔬菜产业园建设项目的实施主体之一。”上述负责人告诉笔者,目前村企双方已签订农产品购销协议,建立完善了产供销链条,帮助村民收购农产品,还惠及100多名贫困户。

从全区来看,目前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有47家、省名牌农产品32个,培育“桃坪茶叶”“太平苦瓜”“新联稻米”“梅塘杨桃”“北联枇杷”等32个特色扶贫种养项目,开发霸王椒、白玉茄子、香芋味南瓜等蔬果扶贫新品种,“客都草鱼”“客都稻米”“清凉山茶”荣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

同时,梅江区与对口帮扶的广州市对接,将优质扶贫农产品销往广州、深圳等大湾区市场,助推产业扶贫发展,以此实现片区带动,就近就地带动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

▶▷搭上电商快车

手指一点 好物出山

“俗话说‘深山藏好物’,每个村庄都有自己独特的农副产品。只是之前乡村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等因素,导致农产品卖不出。”梅江区扶贫工作局相关负责人说,依托互联网,能有效解决信息闭塞,帮助村民对接城市大市场、打开消费新市场。

电商特质,对深处大山的农民而言尤其重要。为此,梅江区于2020年9月设立了消费扶贫馆,由政府无偿提供场所,通过打造集“线上+线下”购销、加工、仓储、配送服务于一体的扶贫农产品销售平台,实现扶贫农产品统一检测溯源、在线展示、网上交易、线下提货等一站式平台。

此外,由梅州市臻尚食品有限公司通过“政企联手扶贫助农”,设立农家菜网上销售APP平台,以“点对点收购、O2O配送”模式,让贫困户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便可以将自家小园的蔬菜通过电商平台对接销往大湾区市场,让特色农产品真正为群众带来效益。如桃坪村贫困户丘许泉自家菜园种植面积约15亩,西红柿、黄瓜、芋头等农家菜每年可为其增收约10万元。

不怕种不好,就怕卖不掉。

为了进一步扩大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打开市场、打响品牌,梅江区组织企业参加广州国际食品食材展等大型展销会,帮助优质扶贫农产品加速销往粤港澳大湾区市场;并直接在广州市南沙区设立梅江区消费扶贫馆(广州),将稻丰米、清凉山茶、雪莲果、客家米粉等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优质扶贫农产品直接在广州展出,全面提升梅江区农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为组织优质扶贫农产品走向大湾区,该区还推荐12家扶贫企业、50多个扶贫农产品进入广东东西部扶贫产品协作馆,参加第九届广州国际食品食材展,促成梅江区消费扶贫馆与广州半岛投资集团达成扶贫农产品签订稳定供货协议,仅参展现场就接受订单34单,价值610多万元。

通过大力帮扶,截至2020年10月底,全区有劳动力贫困户249户792人在387个产业帮扶项目、301个就业奖补项目和323个入股分红项目的带动下,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3万元。

▶▷照亮美丽乡村

种下“太阳” 丰产增收

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电商为农产品销售插上了“翅膀”,而光伏发电扶贫项目则给了贫困户一颗“定心丸”。

累计投入资金1179.39万元,建成村级光伏扶贫发电站29座,户用光伏电站68座,发电规模达1.4mW,带动贫困户294户……近年来,梅江区采用多种方式,支持光伏扶贫产业在贫困村顺利落地,参与并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年四季都可以靠着楼顶的“阳光”赚钱。

在太平村,村民李先忠每天必干的事情,就是打开手机APP,看看一天的“阳光账单”:“你看,今天又比昨天多发了几度电。”阳光越充足,李先忠越开心,这意味着自家楼顶上的光伏发电将“晒”出更多钱。

在新联村,党群服务中心楼顶上的蓝色太阳能电板在阳光下分外耀眼,这块太阳能电板看起来面积不大,但每年能给新联村带来近3万元收益。村民富了,村貌也焕然一新。“以前家门口是闲置的水田和菜地,今年春节开门便是盛开的格桑花,村里还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村道变得亮堂堂的。”村民李东平说。

这是梅江区借光发力建立长效稳定脱贫机制,催开贫困户“致富花”的宝贵经验。

光伏电站的建成,也增加了村集体收益,村民的生活也越过越好。“村里‘嗖地一下’就变了,增添了许多新的设施,日子真是变了样。”太阳准备落山,在镇上工作了一天的廖大哥准备到村内的文体健身广场和朋友聊天散步。

而今,沿着村道前行,一幅“富美村庄”的画面徐徐展开:傍晚时分,道路旁的长廊坐着不少村民正谈笑风生;村委会旁的休闲广场上,忙碌了一天的大妈们聚集在一起,有的在跳广场舞,有的在使用健身器材锻炼身体。“生活越来越有盼头了!”村民黎苑芬说。

黄思华 张海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