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捐资240万在诺邓投建扶贫车间

每年的冬季,正是诺邓村民腌制火腿的最佳时刻,世界各地的食客们会不远万里前来亲手定制“一腿”,而这个定制美味要吃进肚,需要等待三年,所以民间戏称这是“千日等一腿”。

传统制作

诺邓火腿产量有限

一只完美的诺邓火腿上市,需要很多复杂的步骤 穆功/摄

全国多地飘雪的12月,大理诺邓这个千年古村里,中午时分气温依然可以达21℃。但,一走进背山而建的屋内,气温瞬间即到10度左右。

“正是这样的温差能让诺邓火腿自然发酵,所以在山的另一面,做出来的火腿也不是诺邓火腿……”酥而不散、油而不腻,香浓可口的诺邓火腿因为吃货们的口口相传而名声大噪。65岁的李天嗣是省级火腿非物质文化传承人。2020年12月28日,他正在给新采购的新腿上酒抹盐,整个工作间都弥漫着一股自然的酒香,他说,除了当地天然的气候之外,盐也是自然对诺邓火腿的馈赠。

就在工作间不远的地方,一口正在燃烧着熊熊大火的土灶上,雪白雪白的诺邓钾盐从大锅内冒出了头,云龙县诺邓马金桥商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徐琨斌对这些盐视若珍宝。

诺邓古井盐含钾,利于健康,而且口味清淡,是制作火腿很好的选择。“我们做过实验,外面的盐只能浸入肉里的五到六层,而诺邓盐能到肉里的7层以下。”徐琨斌说。

在诺邓古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会腌制火腿,但是大部分都只是手工作坊,成规模的厂只有4家,生产“诺邓金腿”及“诺邓一腿”品牌的云龙县诺邓马金桥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是当地生产量最大的企业。徐琨斌说,即使是产量最高的企业,也困于客观条件,产量也是有限的,年产火腿量也不过2万只。

火腿“盲品”

诺邓火腿4票胜出西班牙火腿

徐琨斌每天有很大一部分时间要花在晾晒火腿的管理上

提到世界上顶级的火腿,售价3万多元一只的西班牙伊比利亚火腿可谓是火腿界的“爱马仕”,因此西班牙的火腿也成为了世界各地高品质火腿的代表。2016年,在上海,100多位上海商业渠道的买手参加了一场火腿的“盲品”,最终诺邓火腿以52比48略胜西班牙火腿。

“正是这场盲品让诺邓火腿打开了在上海的销路。”回忆起那场由云南省政府驻沪办和上海市对口支援合作交流办主办的“云南特色食品品鉴会”上的“盲品”,虽然事隔4年,徐琨斌还是很激动。

并不是每一次腌制都能成就一只高品质的火腿。“用竹签插入火腿到骨头的部分,拔出来再闻香是最基本的识别优质火腿方法。”腌制诺邓火腿40多年的李天嗣说,即便是同样的自然条件,同样的材料,但是不同的人制作的火腿依然不同的味道,如果制作手法不得当,火腿也会不成功。腌制火腿的失败并不容易察觉,因为火腿往往是从骨头处开始坏,外表看不出来,用竹签闻香是千百年传承下来的。

如今有了工厂,通过科学的手法进行了排酸处理,然后建立了腌制标准步骤,相比手工作坊,诺邓火腿的品质更趋于稳定。

产业痛点

产品类型和销售渠道单一

“新的机器设备正在运送到厂,需要先运到镇里,然后再卸下来用小车运送进村……”最近这些天,“诺邓一腿”的董事长助理李小锋为了安装新设备变得很忙。徐琨斌说,虽然一部《舌尖上的中国》让诺邓火腿声名远播,但是诺邓火腿产业要发展壮大,依然有很多的瓶颈。

“我创业前3年没给员工发过一分工资,发不出来,一头猪,只能要2只后腿,我们不敢多进货,其他部位怎么办?是村民的负担也是厂里的负担。还有虽然我们厂里已经开始建立标准化来达到诺邓火腿品质的稳定性,但是对整个诺邓火腿的标准化依然不足。”徐琨斌回忆说,第一年进1200只腿,要3年后才能销售,那第二年要不要进货,第三年要是不进货,那后面是不是断档了,所以这个资金压力巨大。“诺邓火腿的原料来源和加工工艺相对单一,以及较低的产量,无意中保证了诺邓火腿的质量。同时,传统的诺邓火腿大多是家庭作坊式生产方式,因品质不统一,难以达成标准化,也让诺邓火腿产业难以走远。”

无论是在诺邓村,还是徐琨斌的厂里工人,大部分是平均年龄在56岁以上的妇女,年轻人都外出务工去了,人才缺乏。

“虽然这几年公司发展不错,但总觉得诺邓火腿的价值还没有被完全开发,产业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能不能开发更多的新产品,能不能打通更新的销售渠道,才是诺邓火腿产业长期良好发展下去的核心。”虽然这几年依靠诺邓火腿实现了创业的成功,然而在徐琨斌心里,人才缺乏、产品单一一直是自己的心病。

标准化不足,规模化不足、加工出厂的产品类型和销售渠道单一,人才缺乏、加上山高路远,交通不便,这些都成为了诺邓火腿产业发展的痛点,甚至成为了云龙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道路上的拦路虎。

电商扶贫

现代化生产线进驻诺邓

虽然诺邓火腿名声在外,产业也有了一定发展,但是受制于客观条件,和其他火腿相比,诺邓火腿的产量还是小得多。直到2020年,诺邓火腿迎来了一个巨大的机遇。

“如果2只后腿用来做火腿,那么剩余的其他部分就可以用来做腊肉、咸肉,其他部分也可以用来做罐头,附加产品多了,就不再是企业和当地养殖户的负担了,所以这条生产线可以解决火腿产业的痛点。”据悉,去年新电商平台拼多多在积极参与沪滇帮扶、脱贫攻坚过程中,了解到了诺邓火腿发展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于是在上海、云南两地政府部门的指导下,拼多多捐赠240万元资金,在徐琨斌位于诺邓镇马金桥村民小组的厂区内设立扶贫车间,帮扶企业投建一条现代化的生产线,助力公司进一步扩大产能,促进本地特色火腿产业升级,从传统工艺向标准化生产转型发展。

这条生产线建成后,未来2—3年,公司年产加工火腿可以从2万只达到现在的8万只,徐琨斌自信地算了一笔账:“当地一个年轻人去外地打工回乡,一年的收入也就5万元左右,而自己厂里的两位老人,工资+闲时种地+家门口没什么开销,年收入怎么都能破11万元,所以让年轻人返乡,带领乡亲民致富,自己很有信心。”

同时,诺邓火腿生产企业通过与拼多多等企业合作,实现了线上销售,有效地拓宽了销售渠道,提升了销量,正在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

诺邓火腿扶贫车间的设立,是东西部扶贫协作结出的又一硕果,上海援滇干部、云南省大理州云龙县委常委、副县长季涛告诉记者:“云龙山区面积大,山高谷深,长期以来,产业发展难以突破’小、散、弱’困局,加之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优质农产品始终走不出自产自销的境地。如今,利用东西部扶贫协作机制,通过沪滇合作平台,引进像拼多多这样的上海知名互联网企业,共同在当地的特色产业发力,终于在市场化的道路上摸到了一些门路,除诺邓火腿之外,还期待更多农产品走出深山。”

“2019年8月,作为诞生于上海的知名互联网企业,拼多多主动参与位于滇西的云龙县产业脱贫,投建邓诺火腿深加工扶贫车间,支持当地扩大产能,研发新产品,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致富。可以说这个项目就是我们东西部扶贫协作在滇西最有力的一个样本。”季涛表示。

据了解,除了诺邓火腿,越来越多的云龙农产品正通过沪滇合作机制,得以方便快速地进入上海。目前,云龙县销往上海的扶贫产品销售额达3012万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168人实现增收,为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稳定脱贫注入了新动力。2020年5月16日,云龙县被云南省政府批准退出贫困县序列,如期完成脱贫摘帽出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