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历史性告别千年贫困 云岭大地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图片
位于云南沧源县的国营勐省农场茶叶公司,在6000亩茶园中套种澳洲坚果。
图片
临沧蚂蚁堆村的易地扶贫搬迁点街景。
图片
祥云县鹿鸣乡大力发展山核桃产业。
图片
临沧蚂蚁堆村发展电商平台,村第一书记盛静波帮忙搬货筹备促销。
图片
永德县户丫村茶农分拣茶叶。
图片
永德县户丫村发展蔬菜产业,村民正在采摘四季豆。本版图片 长江商报记者 李璟 卢珊 王位 摄
长江商报消息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十三五”规划收官,这一年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疫”斗争。云南,作为全国贫困县最多的省份,脱贫任务之艰巨,常人难以想象。但最终,在这片云岭大地上,各族儿女携手同行,守望相助,不漏一户,不落一人,以不凡的表现,交出一份人民满意、世人瞩目的精彩答卷。
2020年11月14日,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一天。镇雄、会泽、广南等最后9个县市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云南88个贫困县全部退出贫困县序列;怒族、傈僳族实现整族脱贫,至此,云南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历史性告别绝对贫困,全部实现整族脱贫。
困扰云南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就此得到历史性解决。在向深度贫困堡垒发起的总攻中,云南儿女们愚公移山的干劲,扶贫干部倾情投入的奉献,硬是让延续千年的绝对贫困彻底退出历史舞台。长江商报和全国人民以及4800余万云南各族儿女一起,共同见证这项壮举。
为响应国家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号召,积极践行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2020年11月16日至28日,长江商报公益联盟深入大理祥云县、临沧市、沧源县、永德县、保山市等地,开展了为期两周的“长江商报 2020云南公益行”活动。在此期间,长江商报联合数十家上市公司在当地开展有关新闻扶贫、科技扶贫和消费扶贫等公益活动,通过充分采访报道,展现出当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小康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一个个村寨、一座座山峰、一张张笑脸、一个个小康故事……两周的时间,我们不断见证云南地区的高质量脱贫攻坚,感受着当地各族人民和睦幸福的小康生活,领略着这里的富足、淳朴、美丽和无处不在的现代气息。作为一个立足资本市场的主流财经全媒体,长江商报会更加勠力践行所肩负的社会责任,矢志成为中国脱贫攻坚的贡献者,努力成为美丽乡村振兴的建设者。
●长江商报公益记者 李璟 发自昆明
换一方水土富一方人
位于西南边陲的云南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蓝天白云让人心旷神怡,湖光山色使人流连忘返,被誉为“诗的远方,梦的故乡”。但由于历史、自然等多个方面的原因,云南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脱贫攻坚难度大,是我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云南有4个,其中,迪庆州、怒江州是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全省129个县中,122个有扶贫任务,有88个国家级贫困县,有27个深度贫困县,数量居全国第一。贫困是云南千百年来的典型特征,摆脱贫困,是云南人民世世代代的梦想。
按照国家统计标准,2012年底,云南贫困人口超过880万人,其中,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占46.4%,深度贫困地区贫困人口接近一半。全省贫困发生率超过20%,27个深度贫困县贫困发生率超过30%,其中,位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福贡县贫困发生率甚至一度超过70%。
作为“三区三州”之一的怒江州,是集“边疆、民族、直过、贫困”为一体的全国唯一的傈僳族自治州,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3.7%。全州98%以上的国土面积是高山峡谷,因此,过去怒江还是云南唯一无机场、无高速、无航运、无铁路、无管道运输的“五无州市”。
脱贫攻坚开展以来,怒江通过大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独龙江隧道全面贯通,美丽公路全线建成,兰坪丰华机场投入使用,保泸高速公路(瓦房至六库段)去年年底建成通车,所有行政村全部通硬化路、通邮、通客,群众“出行难”问题得到明显改善,怒江更好融入了全国全省发展大局。
怒江州总人口50余万人,过去贫困群众绝大多数都住在高山峻岭、峡谷缝隙。“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让怒江州几乎成为了云南省脱贫攻坚的“上甘岭”。为此,当地“大刀阔斧”,一举实施了将10万贫困群众搬出大山的举世瞩目巨大工程。仅用一年多时间,怒江州共建成67个集中安置点,10万农村群众集体搬出了大山,相当于怒江州总人口的五分之一。
位于匹河怒族乡高黎贡山上的怒族寨子托坪村,曾是福贡县最贫穷的代表之一:这里连续5年没办过喜事,167户中有125户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村民出行靠人马驿道。但如今的托坪村,俨然已成为谐音的“脱贫村”:村民们告别木板房,搬到了与乡政府一江之隔的搬迁点,大人在扶贫车间打工,小孩就近上学,各种产业多元兴旺发展。去年底,全村的贫困户均已实现脱贫。作为云南最后一批脱贫摘帽县之一,福贡县现在成为了真正的“福地”。
在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城区安置点永安社区,村民郝月华搬进期盼已久的新家,还被聘为小区管理人员。“以前靠天吃饭,现在靠双手过上好日子。”郝月华高兴地说。在峡谷深处,和郝月华一样,一批又一批的贫困群众,正在从“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地方搬到新家园,开启了“换一方水土富一方人”的幸福新生活。
今天的怒江,在一个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上,怒江新城、福贡新城、兰坪新城等现代化新集镇拔地而起,大峡谷两岸一幢幢高楼组建起的特色小镇,串成一道道犹如珍珠般别具特色的靓丽风景,1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城入镇的梦想已成为现实。如今,绿色香料产业已成为当地贫困群众增收的重要支撑,香料植物种植面积达136.56万亩,草果种植面积达110.57万亩,覆盖人口16.5万人,为巩固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挪穷窝才能断穷根。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云南实现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百万人口大搬迁,实现了一步跨千年的壮举。截至2020年,云南省共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9.6万人、随迁人口50万人,搬迁人口占全国总规模的十分之一;建成集中安置区2832个,现已全部搬迁入住,成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幸福新起点。
产业振兴夯实乡村振兴之路
刚刚结束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
2021年1月1日,大型全媒体直播活动“乡村振兴中国行”走进云南临沧市永德县大雪山乡勐旨村。浓郁的民族风情、地道生态美食,伴随着2021年的第一缕曙光,这座被誉为河流挂在天上的村庄,迎来了上千名游客,近距离感受永德的独特魅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乡村振兴的新时代下,永德县大大小小的村寨更是迎来了发展的新篇章。
永德县于2020年5月成功完成脱贫摘帽,也标志着临沧市在云南省率先实现整市脱贫。近年来,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方面,永德都取得了丰硕成果。
神奇的山脉孕育了24万亩云南大叶种茶,忙肺、梅子箐、大雪山等古树茶享誉全国,“好熟茶、永德造”响彻大江南北,倍受市场欢迎。58万亩的澳洲坚果,5万亩的芒果,100余万亩的核桃,正成为永德绿色崛起的基础。30余万亩的野生诃子,3.4万亩的滇重楼、红花、白芨等重点优质中药材,颐养永德乡民。
立足于独特资源禀赋,近年来,永德县着力在壮大高原特色农业、建强原料基地上下功夫,在培育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上求突破,以农特产品为主的新型工业化建设实现零的突破。2019年8月,永德被云南省列为澳洲坚果“一县一业”特色县,建成全市首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成诃子(芒果)加工厂、坚果加工厂、永德小软米加工厂和冬季蔬菜加工厂,产品远销国内外市场,还打造有永德熟茶、滇秘味、玉丹饮料等优秀本地品牌。
同时,永德县以生态旅游为基础,以休闲度假和民族文化为特色,以美丽乡村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通过多种模式开发、多种经营,打造“乡村旅游+”大产业格局,打造绿色品牌,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我们要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行。”临沧市永德县人大主任李拥军告诉长江商报公益记者,脱贫攻坚成果来之不易,今后更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不只在永德县,云南各地都在书写着因产业而兴的动人细节。产业扶贫方面,云南以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为牵引,推动扶贫产业覆盖建档立卡户达到168.53万户,各类新型经营主体与168.03万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
“经过8年持续奋斗,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在去年底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据云南省相关负责人介绍,跟全国一样,云南全省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850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实现整体脱贫,困扰云南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们将建立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起步之年。国务院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刘永富指出,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头等重要位置来抓,推动脱贫攻坚政策举措和工作体系逐步向乡村振兴平稳过渡,用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脱贫攻坚胜利果实,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返贫,确保实现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乡村振兴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