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种林果 村里有笑颜——旬阳县以生态林业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旬阳有三宝,柑橘核桃与拐枣。”在安康市旬阳县,这句顺口溜已流传多年,山上种拐枣,山下种核桃,江边育林果已成为旬阳独特的县域景观。自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旬阳县因地制宜发展生态林业产业,有力带动了县域经济发展提质增效,走出了一条以生态林业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特色发展之路。

黄继坤站在树上采摘柑橘

一村一品,产业兴则乡村旺

2020年12月17日清晨,黄继坤站在自家橘子树下,抬头向树顶张望着:树上挂满金色的柑橘,沉甸甸的,将树枝压得低垂下来。黄继坤估摸着,这一棵树能产200多斤橘子。

在旬阳县吕河镇冬青村,像黄继坤这样种植柑橘的人还有很多,其中种植面积最大的是天然柑橘类品种——狮头柑。狮头柑多分布于汉江旬阳段流域的部分山地,因其果皮粗糙隆起,与传统石雕狮子的“狮头”十分相似,当地群众就把它叫作狮头柑。“我们这儿的狮头柑果实个儿大且酸甜可口,果肉柔软无渣晶莹剔透。”黄继坤说。

看着满园硕果,黄继坤脸上露出笑容:“以前我们村主要产业是种植业,坡地太薄,土壤肥力不够,种一年粮食仅够温饱。退耕还林后村里普遍种上柑橘,我家10多亩柑橘园,每年能有4万多元收入。”

黄继坤说,旬阳县林业局经常开展有关柑橘种植的技术培训,再加上自己一直施用农家肥,柑橘的品质很高。每年客商都是直接来他的果园里收购柑橘,根本不愁卖。

旬阳县林业局局长向小敏告诉记者,旬阳狮头柑已通过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如今全县狮头柑种植总面积达到6.27万亩,产量3万余吨,产值达3.1亿元。

据悉,除了柑橘,旬阳县构元镇花开万果生态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柚子和枇杷、段家河镇的樱桃、甘溪镇的黄桃、双河镇的软籽石榴等产业也都渐成规模,产品走俏市场。

退耕还林,山地变身“聚宝盆”

与冬青村不同,棕溪镇枣园村的山坡上种植着一棵棵核桃树。“核桃树自树根部刷白后能有效防御冻害,杀死在树干上越冬的害虫。”站在已刷好涂白剂的核桃树间,枣园村一组村民王修钢边剪枝边告诉记者。

虽已是下午,但天气仍比较寒冷,王修钢向手上哈了一口热气暖暖手后,将剪下来的核桃树枝整齐地堆放在一起。“经过县林业局请来的专家培训后,我现在一天能剪70多棵小核桃树哩。”

王修钢以前在外面断断续续地务工,收入很不稳定。“原来挣钱有一阵没一阵的,感觉很没有安全感。”谈到如今的日子,王修钢高兴地说,“现在我来村里的枣元春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务工,给核桃树刷白、施肥、扩盘、剪枝,每天都能有固定收入,照顾家人也很方便。”

在枣园村,和王修钢一样选择来枣元春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务工的人还有很多。“合作社自2014年成立后,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参与进来,除了每年固定的土地流转费外,合作社年底还有分红。2020年刚剥皮的湿核桃每斤能卖到9元钱,乡亲们真正得到了实惠。”合作社负责人王修平说,退耕还林后村民们陆续在坡地上种植核桃树,目前已有1600亩。

“现在枣园村核桃园收入能达到3000元/亩,带动全村391户733人增收致富。”枣园村党支部书记武治忠说。

在段家河镇弥陀寺村,漫山遍野的拐枣树已刷白完毕。52岁的护林员屈印相正骑着摩托车巡逻。他说:“以前山上一下雨都是黄汤水,雨水带着泥土就流下来了,现在坡地上种满拐枣树,雨水从山上流下来后都是清亮的。”

目前旬阳县拐枣种植总面积达到40万亩,挂果面积6万亩,年鲜果产量8万余吨,占全国拐枣总产量的80%左右。昔日的荒山地,已变身为各村的“聚宝盆”。

“自1999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全县累计完成退耕还林造林75.08万亩,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12.68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由退耕前的43.6%增长到现在的55.18%,实现林业综合产值21.63亿元。”旬阳县副县长任加兵说。

来源|陕西日报

记者|方敬尧

监制|赵侠

制作|边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