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益乡娘子军求学记

图片
2021年1月2日,宋珍平正在给学员上刺绣课。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图片
宋珍平在给学员授课。受访者供图
图片
学员正在车间生产香囊、卡套。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我们真心希望/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未来/带领乡亲们一起/开启美好生活新篇章!”
去年12月22日一早,九龙坡区京渝国际文创园非遗文创祥云神虎助力(石柱)乡村振兴研习实践室(以下简称“实践室”)内传出朗诵声。
让前来参观的嘉宾意想不到的是,字正腔圆的朗诵竟出自8位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妇女之口。她们穿着桃红色外套,脸庞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丝毫不怯场。
当天下午,她们又跳起健身操、练起瑜伽,在镜子前秀出身姿。
“在大庭广众之下朗诵,我之前做梦都不敢想象。”53岁的谭淑群是其中最年长的学员,她对这些新奇的课程赞不绝口。
“每次上课我都感觉她们更加年轻、自信了。”健身操老师张慧蓉也情不自禁为学员们点赞。
这8位农村妇女为何要从乡村来到文创园脱产求学呢?
文创园来了“娘子军”
“谁不想让日子越过越红火”
谭淑群记得,三个月前的9月24日深夜,她们抵达京渝国际文创园。领取服装后,一行人入住园区附近一家酒店。
“怎么会有这么好的待遇,吃住不花钱还发补贴,是不是遇到骗子了?”谭淑群犯起了嘀咕。
“别乱想,咱们是政府组织来学习的,没问题。”同伴黄祥艳的一番话给谭淑群吃了定心丸。
时间回到9月初。中益乡,这个曾经以“穷”闻名的乡镇,已通过发展中药材、生态养殖、休闲民宿等产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脱贫攻坚让乡亲们拨开愁云终见日。
当时,80后贵州姑娘、“祥云神虎”品牌创始人宋珍平,品牌联合创始人孙远志计划组织一批有学习、致富愿望的妇女,到位于京渝国际文创园的实践室进行定点免费培训,每天发放培训补助100元,将她们培养成“乡兴带动员”,学成回乡后生产文创产品,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宋珍平是贵阳人,16年来致力于刺绣布老虎传统手艺的传承,在贵州颇有名气。她毕业于贵州财经学院,2005年底辞掉白领工作,来到布老虎的“家乡”——贵州省独山县,租下当地刺绣厂的部分车间,并和当地100个心灵手巧的刺绣“女将”开工制作布老虎。
经过老艺人的指导和自己团队的研发,宋珍平创立了“祥云神虎”品牌,其拳头产品是一只布老虎。这只布老虎将传统的“虎文化”和“祥云文化”有机结合,并融入了水族马尾绣、南京金箔锻制技艺、苏州缂丝织造技艺3项国家级非遗元素。2007年底,“祥云神虎”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手工艺徽章”认证。
听说她的故事和实践室的模式、创办初衷后,不少村民报了名。
最终,向学礽、李小梅、谭淑群、黄祥艳、秦剑淑、冉霞、陈以珍、向世英8人脱颖而出,从农村妇女变成了学员。8人的家庭均已脱贫,如谭淑群和丈夫开了农家乐,加上家中经营的琉璃瓦生意,一年收入达10多万元。
为何还要前来求学呢?
“学门手艺,可以在旅游淡季时多挣些钱,谁不想让日子越过越红火?”谭淑群笑着反问记者。
43岁的黄祥艳长相秀气。来培训前,她在工地打零工,遇到雨雪天气时就接不到活儿。她希望学到手艺后在家乡有个固定工作,不再“靠天吃饭”。
“我们人人都想成为榜样,回去后带领乡亲们过上热气腾腾的日子。”黄祥艳说。
学习健身等9门新鲜课程
培养“乡兴带动员”综合素养
占地1500平方米的实践室明亮温暖,“明礼知耻 崇德向善”“我们一定要努力奋斗长久奔小康”等标语非常醒目,带有“祥云神虎”文化元素的卡套、香包、作业本等文创产品一字排开,十分抢眼。
最初,谭淑群看到这些文创产品时,以为每天都要苦学手工活。可上第一天的课程时,她就傻眼了。
“第一天,我们上午用波速球健身,下午学习国学,这些都是我们过去没有接触过的。”谭淑群说。
宋珍平和孙远志为学员们设计了9门课程,包含中医养生、营养烹饪、运动健身、手工技艺、国学、书法、普通话、垃圾分类、理财。宋珍平介绍,这9门课程的设置是为了让大家强身健体、传承美德、提高书写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妇女们内心丰盈、树立自信。
“我们要以文化浸润民心,以文明唤醒乡村,提升学员的综合素质,把她们培养成合格的‘乡兴带动员’,让她们以后在家乡带动当地的发展。”宋珍平说。
记者在实践室内看到教手工技艺的绣娘杨顺美目不转睛,正在绣制“祥云神虎”。布老虎小巧精美,一个售价800元。
“学绣布老虎不是更有前途吗?”谭淑群这样问过宋珍平。面对学员的疑问,宋珍平讲述了自己的经历。
“2017年,我在贵州招收了200多名学员,教授她们绣制布老虎和香囊枕头,但销路不好。”宋珍平说,这是因为刺绣难度较高,很难在短时间内学会学精,而且无法做到批量化生产。
“我意识到研发出特色产品,培养稳定特色产业才是王道。”宋珍平说,2017年底,她与石柱相关部门几次沟通后,石柱邀请宋珍平根据当地情况开发特色文创产品,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室的培训形式也是当时双方协商出来的,后来选址在了九龙坡的京渝国际文创园内。
之后,宋珍平和孙远志一道,指导团队研发出卡套、香囊、作业本等便于生产、携带、使用的文创产品。这些产品将“祥云神虎”的图案元素印制或者压制在产品表面,让人爱不释手。
学员进步速度令人刮目相看
“订单快砸向我们吧”
“学员们上课特别勤奋,坐得比小学生还端正。”语言老师刘作海对学员的进步大为赞赏,“她们变得自信了很多,登台朗诵时眼神不再闪躲,而是真诚地注视观众。”
改变还有很多。
41岁的秦剑淑在老家务农时,不出远门就不梳头。如今,她每天都将头发梳得整整齐齐,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晚饭之后,她还会练习一个小时的普通话,3个月下来她的普通话越来越标准。
黄祥艳上到小学三年级就辍学了。培训期间,每天晚上,她总要练两个小时字、复习白天学的古诗词。如今,翻开她的笔记本,可以看到字迹从最开始很潦草,到现在变得工工整整,进步速度让人惊叹。
“这次学习真是我人生的一个大改变。”谭淑群笑起来,一道道皱纹写满了喜悦。她学会了用红糖、果皮、水为原料制作环保酵素。她一边说一边拿起棍子搅拌酵素:“过去真没想到这些废弃物还能变成宝贝。”
27岁的冉霞是年龄最小的学员。她曾是个有些自卑的女孩,结婚两年一直在家闲着,这次培训让她“燃”起了要做点事情的想法。她笑嘻嘻地说:“奋斗的人最美丽,订单快砸向我们吧!”
听到冉霞这么说,宋珍平紧接着告诉学员们一个好消息——目前,中益乡已腾出25间20平方米左右的房间,用作家庭车间场所。第一批学员将于2021年2月初学成后返乡。
接到订单后,宋珍平和孙远志将购置生产机器,学员在距离住处较近的家庭车间即可生产文创产品,产品通过快递发往全国各地,利润由“祥云神虎”品牌创始人、联合创始人,学员等共享。
“希望这一模式能够推动农村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有关任务。”宋珍平对此很有自信。
中益乡文旅办负责人贺剑飞也表示:“期待家庭车间运转起来,可以有效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增收,让我们的家乡更美丽和富裕。”
记者手记gt;gt;gt;
乡村振兴 人才振兴是关键
说实话,听到8位来自石柱中益乡的农村妇女用字正腔圆的普通话站在讲台上朗诵时,我们的眼眶一热,眼泪差点滚了下来。
眼前的这8位妇女,有的脸庞黝黑,笑容却自信而灿烂;有的已过天命之年,可眼神中闪烁着年轻的光彩。
和以往我们见过的培训班不同,这个乡村振兴研习实践室不仅仅教学员技能,而是搞了一个综合素质的培训班,相当于让农村妇女们重新走进校园,进行了一次系统全面的学习、一次由内及外的“升级”。学员们要学国学,了解传统文化;要学健身操,练形体;还要学习垃圾分类,增强环保观念。
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关键。因为“人”,是带动城乡间市场、资金、信息、技术、管理和理念等方面密切联动、深度融合的最佳因素。
而人才振兴的关键,并不仅仅只是技能技术的学习,更为重要的是,首先要唤醒山乡人的自信,尤其是对农村妇女,让她们对自己、对生活、对未来、对发展充满信心。
树立自信的前提是知识的积累、文化艺术素养的培养、新理念的学习等等。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宋珍平会为实践室设置了9门全新的课程。几个月的学习为8位农村妇女打开的是一扇通往多彩世界的窗,这对于她们此后的人生道路都是受益匪浅的。
在这样的信心的支撑下,她们也才具备了一个合格的“乡兴带动员”最重要的条件,这就是内生动力。
这个项目的意义,或许就在于此。
本报记者 兰世秋 赵迎昭 见习记者 刘一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