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初期兵力较少,为何能屡屡大败四夷?

作者:桓武上将军
强汉盛唐一直是军迷津津乐道的朝代,汉唐不仅是中原帝国的鼎盛时期,更是中国古代军事力量的巅峰。唐朝在立国初期奋击四方的时候,出动的军队并不多,但是却能屡屡奏凯。原因何在?让我们从几个方面来一探究竟。
强大的兵员素质和丰富的战争经验
出身关陇贵族的唐高祖李渊,在并州起兵后攻入长安,并且向西平定陇右薛举。至此,李渊成功整合了原北周政权传统核心–关陇地区的军事力量。这些关陇军人世代习武、从军征战,武艺精熟,战阵经验丰富。
隋末,大大小小称王称帝者多达数十股,其中实力强劲,握控一方的有盘踞河洛的王世充、割据河北的窦建德、占据淮南的杜伏威、握有荆湖之地的萧铣。他们崛起于隋末乱世,在无数起义军中脱颖而出。不断的战斗,也让他们麾下的士兵和将领积累了丰富的战争经验。
图片
壁画中的唐军骑兵
李唐王朝平定天下的过程中,不断进行的大规模主力会战,进一步积累锻炼了士兵和将领的作战指挥经验和能力。一路上的招降纳叛,使得唐朝军队中不再是一支以关陇军队,而是有了新鲜血液的注入。李唐王朝在平定天下后,原关陇军事集团和东方诸侯集团的军队和将领被成功整合了,也意味着一支经历过战火洗礼,有着丰富战争经验的唐军诞生了。
府兵制的成功施行
大唐初期,面临着来自北方草原的强大军事威胁。「控弦且百万,戎狄炽强,古未有也」的突厥,动辄以数万、十数万骑兵突然南下,侵扰中原。玄武门之变后,突厥颉利可汗更是率领二十万铁骑,沿泾州南下,直抵渭水。列阵北岸,旌旗飘飘数十里,长安震动。突厥使者更是入朝,对刚刚登上皇位的唐太宗李世民进行威胁,称「二可汗兵百万,今至矣」。
这不能不让唐王朝统治者警惕,心生变革。为了应对突厥,唐朝重新设置了以前被废除的十二卫军制度。唐太宗继位后,更是在全国建立了完善的府兵体制。
图片
壁画中的唐军府兵
府兵,即为军府之兵,最早是西魏北周时期宇文泰所创立,先后以六镇戍卒和关陇汉族豪强充为府兵。后来又「籍民之有财力者为府兵」。到北周武帝时期,再「改军士为侍官,募百姓充之,除其县籍,事后夏人半为兵矣」。对于这些凡是进入了军府体系的人来说,就宣告着脱离地方,归于军队管理。
到隋代北周后,隋文帝杨坚又设立十二卫府,下令「凡是军人,可悉属州县,垦田籍账,一与民同,军服统领,宜依旧式」。这实际上将身为常备军的府兵变为了兵农合一的动员部队,将现役军人的府兵变成了动员兵,让这些府兵除了作战外,还需要在平时参与农耕,从事生产。
唐太宗改革时期的府兵继承了隋朝府兵的兵农合一制度,平时归散在乡间各地从事农耕务,只有担负京师宿卫还有出征的军人才会从预备役转入现役。同时各地军府的府兵,平时承担地方警戒任务,战时担任保卫地方,守土抗敌。
图片
装备精良,接受校阅的唐军
大唐王朝在全国十道一共设置军府684个,直面突厥位于长安所在的核心地区的关内道就有261个,而江淮地区军府的数量则较少。另外不同军府兵力规模也有不同,其中上等军府有兵1200人、中等军府有兵1000人、下等军府有兵800人。每一个军府三百人编为一团,五十人编为一队,十人编为一火。
为了确保府兵质量,每年冬天各地府兵便会集结,进行军事训练。由于民间尚武风气甚浓,很多府兵参与过隋末乱世的战争,个人素质较高。
因此冬季的府兵集中训练主要是进行部队协同作战的演练。锻炼唐军各部队在战场上对于金鼓旗号的适应以及步骑分队的协同作战能力。这样,府兵战时被抽调组成混编军团对外作战时,不会出现协同指挥带来的问题,极大的提升了唐军战术素养。
武器装备精良
按照典籍记载,唐军士兵每人「具弓一、矢三十、胡禄(箭囊)一、横刀、砺石、解结锥、毡帽、毡裘」等装备,另外每一火还需配备六匹驮畜,大部分府兵和军官还拥有自己的私马。
图片
壁画中身穿铠甲,手拿长枪,腰配横刀、长弓、箭囊的唐军士兵
按照《太白阴经》等军事书籍的记录。唐军一个标准的战斗军团应该接近2万人,包括步兵12500人、骑兵6000和专业辎重兵1000人,这些人中不包含战时临时配属的民夫。很多士兵都有铠甲,披甲率达60%,而且制作精良,大部分为明光铠,并配上弓弩,两者相加更是高达120%。80%的士兵装备了横刀,几乎所有的唐军士兵都配备了长枪。
唐军一个战兵,兵器数量在五件左右,而辅兵也是三件。得益于唐朝出色的冶铁锻造技术,特别是用灌钢法取代了百炼法,使得唐军装备的横刀、陌刀等铁制兵器威力大增。
图片
明光铠
完善的保障制度
大唐王朝崇尚武力,认可军人,军人社会地位较高,并且有着完善的保障制度。军中不看资历,不重出身门第,如果个人勇武善战,就可以从小兵升至大将军,封侯拜相。大唐王朝对于军队的赏赐十分优厚,荣华富贵,社会地位,只要军功赫赫,一切皆有可能。
除了对有军功的士兵有赏赐和晋升外,对于因伤致残的兵将,也都有生活保障补贴,并且优先授予良田;而对战死沙场的士兵也给予家属优厚的抚恤金。正是因为这些对待军人优厚制度,使得无数热血儿郎在战场上奋勇搏杀,为国效力。
图片
唐代陌刀
成熟的步骑战术和强大的机动力
唐初对于骑兵战法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唐军骑兵不再像昔南北朝时由重骑兵对敌方阵线发动冲击,而是进行多样化的运用。唐军常常会集中骑兵进行远程奇袭和追击,突然对敌方腹地展开突击,像李靖在定襄之战中便是以以3千骑兵突袭突厥颉利可汗的牙帐。
另外,在步骑配合战术上,唐军战时会用普遍装备的强弓硬弩进行远射。当敌方骑兵进攻时,用步兵稳住战线,在弓弩的掩护下,陌刀手和战锋队发起白刃突击,充分发挥步兵的战斗力。同时适情况而定,出动列阵在步兵后方的骑兵绕道敌人后方,攻击敌军侧后,与步兵一起形成包围,争取全歼敌军。
「秦汉以来,唐马最盛」,的确如此,唐高祖起兵太原后,用得到的2000匹突厥战马和3000匹隋军战马,放牧陇右,之后「马大蕃息」,又「即杂胡马,马乃益壮」。数十年积累之下,唐朝光是在官营牧马机构中蓄养的马匹就已经达到了70.6万匹。数量众多的优质马匹为唐军骑兵提供了强大的机动力。
另外,由于民间养马盛行,许多军人家中都有数匹战马,所以就算是唐军步兵在出征时也会自带马匹。这保证了唐军强大的机动能力,使得唐军能够在广袤的地域内进行大范围机动,少量唐军往往能战胜具有数量优势的敌军。
图片
唐代横刀
将才辈出
前面说到隋末乱世中诞生了无数的英雄豪杰,这些人从军征战,在大唐征伐天下中积累了丰富的战争指挥经验。天可汗的威名,也引得无数胡人猛将归降大唐。
李靖、李孝恭、侯君集、李勣、薛礼、苏烈、薛万彻、阿史那社尔、契苾何力等一颗颗大唐将星将闪耀四方,取得一个个辉煌的胜利,奏响一段段得胜的凯歌。他们旌旗所指,虏颉利、平高昌、开西域、奋击诺真水、勇夺安市城、灭吐谷浑、松州奏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