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社会治理 建设平安茶乡|名山区探索社会治理新模式

去年9月,2020年四川省“万人赏月诵中秋”集中展演活动雅安主会场“安逸走四川 邀月蒙顶山”大型活动在名山区举行。
来自名山区的50余名“茶源义警”也参与其中。活动历时5天,每天早上8点至晚上10点,“茶源义警”冒雨坚守工作岗位,协助民警参与交通疏导、现场秩序维护、安全保卫等工作。
“茶源义警”是一支群防群治队伍。利用群防群治力量,创新推进“茶源义警”工作,生动折射出名山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践。
在党建引领下,名山区委政法委不断深化网格化服务管理体制机制,加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深入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强化蒙顶山茶产业纠纷多元化解……打造了一批具有名山特色的市域社会治理“名山模式”,促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健全网格化服务管理
综治中心智能化、实战化运行
图片
“茶源义警”在街头开展工作
网格是社会的神经末梢,也是社区治理的最小单元。2020年7月,名山区网格员阚锦连在走访中发现,其所负责的蒙阳街道东城社区的网格内,有几条流浪狗,给市民正常生活带来一定安全隐患。她将这一信息拍照,并通过手机上的“平安名山”APP上传到名山区综治中心后台。接到此消息后,综治中心工作人员按照事件性质,将信息分流,转给公安机关和农业农村部门进行处理。接到转办信息后,名山区公安分局、区农业农村局立即开展联合行动,对流浪狗进行处置,并将处理结果反馈综治中心。
这是名山区建立基层党建引领下的网格管理新模式,是健全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体系的有益探索,也是名山区综治中心实战化、智能化应用的有力体现。
名山区把党组织建立在网格上,建立村(社区)党组织——网格(小区)党支部——村民(楼栋)党小组三级网格组织体系。把党建队伍建立在网格上,以党员干部和网格党组织责任人为骨干,整合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群团组织等力量,组建网格志愿服务队,参与基层治理。把19个部门的34项工作任务进行整合,各部门(单位)需要将网格落地的服务管理事项形成22项网格工作任务清单,进一步夯实网格建设工作,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矛盾纠纷调解、入户走访调查、治安隐患排查、应急资源管理……网格员每天在大街小巷开展工作,宣传方针政策、关注民情、收集民意,着力解决一批重点难点问题。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网格员化身“防疫员”,挨家挨户排查,为居民代买生活用品,与他们一起共渡难关;在夏季暴雨灾害来临时,他们又化身“情报员”和“救灾员”,第一时间做好灾情信息的收集和上报工作。
村级建制改革后,名山区结合村级建制调整,对当前网格员进行整合,基本原则是“1村1网格,1格1员”。努力实现网格工作信息收集在一线、隐患排查在一线、处理问题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为基层社会治理、平安名山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名山区综治中心是名山区综治工作的“最强大脑”。2018年以来,按照省、市政法部门的要求和建设规范,结合名山实际,名山区建设区、乡镇、村三级综治中心,充分发挥综治中心智能化、实战化作用,通过综治信息平台实时调度、“雪亮工程”远程监控,“慧眼工程”延伸治理触角,促进矛盾纠纷及时化解、一线监测及时跟踪、违法犯罪及时打击等。
2020年以来,名山区将综治信息系统下沉到镇、村两级,为应急指挥调度、资源信息共享和三级综治中心联防联动提供支撑。组织开展区、镇、村三级综治信息系统和“雪亮工程”操作培训。2020年,共组织开展区级培训5次,镇、村级培训50余次。开展区、镇、村三级综治中心实战演练1次,进一步提升了区、镇、村三级综治中心实战能力和工作质效。
“茶源义警”群防群治队伍
在全区范围内全面铺开
图片
名山区中峰镇对“茶源义警”进行培训
在名山区的街头巷尾、田间地头,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头戴小红帽、身穿红马甲,他们排查安全隐患、维护交通秩序、参与政策法规宣传、开展环境卫生整治……他们有个响亮的名字——“茶源义警”。
“茶源义警”发源于名山区百丈镇。2018年,百丈镇派出所发扬并创新“枫桥经验”,将百丈镇治安积极分子进行统一编队,建立起第一支“茶源义警”群防群治队伍。“茶源义警”依托党政组织、群众参与,在预防化解矛盾纠纷、巡逻防控、情报线索搜报、治安隐患排查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为进一步深化基层治理,提升群防群治工作能力,推动“枫桥经验”名山实践落地落实,2020年8月,“茶源义警”群防群治工作模式在名山区范围内全面推广,各镇(街道)党(工)委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选派69名民警到全区89个村、15个社区兼任村委会(社区)主任助理,动员和组织辖区企事业单位骨干力量、村干部、党员、网格员、道路交通协管员、退役军人、团员、志愿者、村民小组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热心群众等社会各方力量,组建“茶源义警”队伍。截至目前,名山区整合基层社会力量共计1000余人,组建104支“茶源义警”群防群治队伍。2019年以来,“茶源义警”协助参与征地搬迁900余亩,化解矛盾纠纷900余件,排查治安隐患1107个,代办各项便民服务事项860余件,提供线索61条,协助破获刑事案件13起、治安案件12起,协助查获违法犯罪人员37人,成效显著。
如何确保工作持续推广?名山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进一步规范“茶源义警”管理,在各派出所设立“茶源义警”工作站,在各村(社区)设立“茶源义警”联络点,建立“茶源义警”微信工作群,完善一系列标识、统一服装;建立健全准入和退出机制是确保“茶源义警”工作持续有力推进的制度保障;明确奖励机制,为“茶源义警”提供发展平台,使他们有更大的成长空间,是确保“茶源义警”留下来的思想保障。“茶源义警”提供的信息、线索,经查证属实的,由所属派出所按标准申报奖励,每年开展一次评先评优并集中进行表扬。镇级培训每季度不少于1次,村级培训每月不少于1次。对符合条件、表现优秀的“茶源义警”,优先作为村“两委”、各类专兼职服务人员的培育对象。
“茶源义警”队伍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积极回应和解决群众切身利益诉求,推进矛盾纠纷发现在初始萌芽、化解在就地就近、解决在基层一线,探索巩固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的社会治安防范机制,提高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防控、平安建设工作的安全感、满意度,开创了“枫桥经验”的名山模式。
政府购买服务
项目化组织实施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图片
名山区社会心理服务中心专业心理咨询师对学校突发危机事件进行干预
2020年11月18日,名山区社会心理服务中心专业心理咨询师对名山某学校突发危机事件进行干预。
该校两名学生因矛盾发生口角,学生B性格较冲动,一气之下跑出教室,爬上走廊护栏欲轻生,学生A见状立即不停给学生B道歉。随后,老师赶到,和学生A一起把学生B拉了下来,送医安抚。此事件对该班同学的心理造成了一定影响,名山区教育局对此事件高度重视,联系名山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的专业心理咨询师,为学生开展团体心理辅导。
据该校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此次团体辅导,改善和调节了学生的不良情绪,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班集体也恢复了阳光向上的氛围。
这是名山区全力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化解矛盾的一个缩影。
“心结”不解,社会难安。2019年以来,名山区委政法委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要求,根据名山区实际,有效整合社会资源,通过“强组织、搭平台、抓重点、建队伍”四位一体,全力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2020年,名山区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公开招标确定了一家具备心理咨询和心理服务工作经验的社会组织,项目化组织实施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化的方式,更有针对性。”名山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推动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仅依靠学校的心理老师是不够的,建立当地心理服务队伍才是最重要的。”名山区以心理服务志愿者的组建为抓手,培养一批不走的心理服务志愿者队伍。2020年10月以来,在东城社区、安桥村、四岗村、车岭社区4个心理服务试点开展心理服务志愿者队伍招募。截至目前,在全区共招募志愿者64人,组建了4支心理服务志愿者队伍,并对每支队伍分别开展2次团队培训,提升了心理服务志愿者队伍的工作能力和团队凝聚力。
多元化解机制
将涉茶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图片
网格员调解矛盾纠纷
何某系名山区一茶叶加工企业负责人,代某系茶商。2020年3月19日一大早,何某和妻子马某背上前一晚刚制作的2件干茶到世界茶都茶叶市场售卖。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代某以每公斤560元的价格购买何某的干茶。此时,天色渐亮,市场上的买卖也逐渐增多。在对2件干茶称重时,代某发现茶叶品质不值谈妥的价格,于是双方发生纠纷。
茶叶市场管理员立即前来维持治安,并就近申请蒙顶山镇人民调解委员会驻世界茶都调解工作室调解。调解员立即赶到现场,在了解具体情况后进行调解。双方各执己见,不肯退让,纠纷调解一时陷入僵局。调解室随即从调委会人才库中抽选2名茶叶方面的专家,同时联动区公安分局派驻市场民警参与调解。调解员按照专业标准评估出茶叶价格,结合民法通则、合同法等法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促使双方在思想上、赔偿上作出让步,最终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意见,握手言和。
茶产业是名山区群众生产生活的经济命脉,全区茶园面积35.2万亩,种茶大户、贩茶企业多达上千家。在茶产业发展中,名山区整合资源,创新实践“枫桥经验”,依法将矛盾纠纷人民调解机制搭建在茶产业链上。名山区有各类茶业协会(或商会)19个,会员5000余人,农民专业合作社66家,辐射带动农户2.5万户,占全区农户的35%。名山区通过茶业协会将其他茶产业社会组织整合起来,化解茶产业中产生的矛盾纠纷,实现政府部门与社会组织之间的互补。
名山区蒙顶山茶产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和社会组织调解有效衔接,打通茶产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最后一公里”,建绿色通道,引导当事人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
名山区蒙顶山茶产业矛盾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由名山区茶业协会会长任主任,名山区茶业协会副会长、名山区茶叶学会会长、四川省蒙顶山茶业商会会长等任副主任,有影响力的茶商茶企代表、茶叶市场管理员、区茶文化研究会、基层茶业合作社等为成员。在全区范围内选聘特邀调解员50人,建立蒙顶山茶产业矛盾纠纷特邀调解员人才库,参与调处涉茶重大疑难矛盾纠纷,构建N个多层次调解点。按照茶产业布局和发展过程中矛盾纠纷产生的特点和重点,围绕茶产业链条上种植、生产、加工、贸易、品牌、茶旅融合重点环节,建立N个层面的矛盾纠纷调解组织。在矛盾突出的镇,依托镇茶业协会、茶业合作社等社会组织,建立镇茶产业矛盾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或调解室,在矛盾突出的重点区域、市场,派驻调解室或调解联系点,实现茶产业矛盾纠纷化解体系全覆盖。
“有了专业的调解机制,涉茶矛盾也逐渐减少。”名山区多元化解办公室主任陈娅表示,“建在产业链上的调解组织,发挥着很大作用,将很多矛盾化解在了萌芽和基层中。
杨文军 记者:李晓明
编辑:刘清徐
审稿:程普、高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