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的田野——记石楼县卫健局驻灵泉镇庄里村扶贫工作队的扶贫故事

玉米已经入种了,但是部分农民去年秋天收回来的旧玉米还没粜出去。早饭后,我和灵泉镇的下乡干部建国以及村第一书记仲玉去我们包扶的另一个自然村左家塔去看看。
庄里到左家塔五里地,我们3个一边走,一边观察这里的山形地貌。左家塔位于团圆山脚下,交通很不方便,是要撤并的自然村,到现在仍然是沙土路,夏天雨水冲蚀,道路崎岖不平,还得过几道小溪。但是这里空气好,因为依山,雨水也相对其它地方较为充足,而且庄稼地较为开阔平坦,所以收成还不错。
图片
我们一路说着话,过了几条小溪,爬了一道坡,又走了一截,不觉来到了左家塔,远远听见村子里机器声音隆隆,我们循着声音走了过去。
原来是大伙在剥玉米。现在这个村里的风气还蛮好,因为玉米多,劳动力少,谁家要剥玉米,都是一村人都来帮忙。轮到再一家剥的时候,也是轮着过。现在农村的生产力也有改进,因为玉米产量大,剥玉米都是使用的机器,玉米棒放进剥粒机,片刻光景,玉米就和棒子分离了,然后玉米直接落到三轮车车兜里,棒子从机器下面排出来。剥一车立马拉走卖一车,方便得很。玉米棒子也可以卖钱。
图片
利用大伙休息的时间,我们和村民攀谈起来。对于去年的收成,大伙说还行,好在地多一些,除去化肥、人工、机械和用人开支,余头还不错,比打工是强多了。左家塔现在主要的缺陷是路。平时人走倒也无所谓,一遇雨雪天气,就难过得很,特别是秋收季节,拉着满满一三轮车的玉米,因为路又窄又不平快,走得就比较困难。从左家塔一出村,就是绕弯子的下坡路,坡度大,弯子急,一般的把式不好走。快到庄里时要过几道小溪,因为重车的来回碾压,河道稀软的都是稀泥,不好行动-----他们说的这些,建国一边听,一边记在了随身带的笔记本上,回去了好找领导反映说明,争取早日解决。
图片
剥玉米的人群里还有一个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我觉得很新鲜。因为现在农村劳力大都是如我父辈们一样年纪的六十来岁的老农民,有四十来岁的,也算得上是村里的年轻农民了。我就问他,这么精干的年轻人怎能在村里守住了?不羡慕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么?旁边的人插话说,他叫二留,已经结婚了,家在城里,农忙的时候回来在村里务农。二留告诉我们,种地也蛮好的,首先离家近,能顾得了家,再者说,他现在大几十亩的地,天年好的时候,收入也不错,一年下来有几万块钱的盈余,日子还过得去。他已经回村种地几年了,感觉还不错,因为地多,已经有好多是机械化作业。春季播种的时候,有耕地机子,入籽的时候,也用机器,类似于滚筒一样的性质,一边推着,一边将籽粒播入地里,一个人就可以完成。入籽过后,拿除草剂将地面封闭,基本上就等着长成、秋收了。秋收的时候是忙季,一个人顾不过来就得雇人,秋忙完,把玉米入了围子,一年的工作就宣告完成。上述的这些作业,一年用不了半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剩下的时间还能做点别的,所以他能接受这样的劳作并且也习惯了。我听了半天,觉得种地是比我们小时候进步了不小,唯有担心的是玉米颗粒成品环保不、安全不。
图片
二留也说出了他的心事:他是身心已回到了农村,但是感觉现在这几十亩地还不够做,他现在有块沟地,若是能坝起来就好了。他在一旁说了,我们的第一书记仲玉就记心上了,详细询问沟地的位置、产量等等。.
和大伙攀谈完,人家也要休息起身剥玉米,我们于是又到别的人家去走访。回来的路上大家都说这年轻人二留的积极性高,思想活跃,脑筋快,在种地上肯动脑子,说的大一点也算是新型农民了。
我们左家塔走访的这些情况,回去了也和支书主任聊。说到二留的沟地,村主任说,这种情况咱们应该扶持帮助,正好人家北京来的造地公司的人在石楼驻着,咱们村地这么多,也得争取争取。
2020年5月29号,县人大领导来村调研,和村民座谈,说到了集体经济破零,说到农民的脱贫增收,说到现代农业的前景等等,大伙听得津津有味。村主任在汇报的时候就提到了前天上午市里联系的北京造地公司的还来到村里现场看地,准备对我村耕地做出设计规划,下一步进行开发整治。在场的大伙包括二留听到这个消息,脸上泛起了希望的笑容。
图片
农村现在条件是差一点,但是我想只要有大伙的齐心协力,有农民对土地的挚爱,有国家对三农问题的足够重视,我们的村庄就会越来越好,我们的庄稼地就是希望的田野。
微石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