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溪文化历史悠久,自古有“邑小士多”“东南邹鲁”的美称,文化底蕴非常深厚,诗词文化也十分发达。自唐朝建制以来,每个朝代都有与诗词结缘的人。某些历史阶段,绩溪诗词不仅在徽州诗词文化舞台上担当主角,还在中国诗词史上开辟新章,结下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硕果。
有的总结气候特征,指导农事;有的描述山川风物来历;有的赞美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善良;更多的是涉及教育、婚姻、家庭、人际方面内容,直抒风俗之淳美;也有的针砭时弊,教诫后人。历代口传耳受,流行于城乡, 经久不泯。
今天,小编将共同与大家一起品读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共赏绩溪美景风光。
将之绩溪梦中赋泊舟野步
苏 辙
扁舟逢野岸,试出步崇冈。
山转得幽谷,人家馀夕阳。
被畦多绿茹,堆屋乘黄粱。
深羡安居乐,谁令志四方。
绩溪龙川村
寄沈鄱阳
王安石
离家当日尚炎风,叱驭归时九月穷。
晓渡藤溪霜落后,夜过翚岭月明中。
山川道路良多阻,风俗谣言苦未通。
惟有鄱君人共爱,流传名誉满江东。
绩溪上庄
新安江水自绩溪发源
杨万里
金陵江水只咸腥,敢望新安江水清。
皱底玻璃还解动,莹然酃渌却消酲。
泉从山骨无泥气,玉漱花汀作佩声。
水记茶经都未识,谪仙句里万年名。
绩溪华阳
希望
胡 适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希望开花好。
一日望三回,望到花时过;
急坏看花人,苞也无一个。
眼见秋天到,移花供在家;
明年春风回,祝汝满盆花!
绩溪上庄
蕙的风
汪静之
是哪里吹来
这蕙花的风——
温馨的蕙花的风?
蕙花深锁在园里,
伊满怀着幽怨。
伊底幽香潜出园外,
去招伊所爱的蝶儿。
雅洁的蝶儿,
薰在蕙风里:
他陶醉了;
想去寻着伊呢。
他怎寻得到被禁锢的伊呢?
他只迷在伊底风里,
隐忍着这悲惨而甜蜜的伤心,
醺醺地翩翩地飞着。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绩溪美景
人
物
简
介
汪静之,原籍安徽省绩溪县上庄镇余川村。他是“五四”时期全国142位著名作家之一。汪静之同志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诗人。他的作品有《蕙的风》《耶苏的吩咐》《翠黄及其夫的故事》等,《蕙的风》的内容对于当时封建礼教具有更大的冲击力,它的出版,无疑是向旧社会道德投下了一颗猛烈无比的炸弹,在我国文艺界引起了一场‘文艺与道德’的论战”。
兵后绩溪道中
宋·孙 岩
古道缘流水,寒郊带断烟。
稀疏鸦种麦,羞涩女耕田。
人事休兵后,秋怀落木前。
小苏遗翰墨,今古一山川。
徽杭古道
崇果寺
元·汪泽民
十八岩前罗汉竹,百千洞里老龙泉。
山僧约我重来日,花落花开五百年。
绩溪金沙宣传片
龙须山
元·汪橘庄
龙峰高高青接空,上有石井腾蛟龙。
碧云泼泼霭晴旭,流泉脉脉垂长虹。
朝云暮云终不改,人间好景年年在。
何当从龙雨如倾,润回枯稿苏苍生。
龙须山
绩溪道中
明·王 绩
羸马缘溪湾复湾,乾坤别自一区寰。
林深村落多依水,地少人耕半是山。
磴道险如过栈道,丛关高似度函关。
观风欲问苍生事,旋采童谣取次删。
皖浙天路
大鄣山
明·汪 溥
万仞云山日上迟,因山名郡自秦时。
相传旧鄣三天子,问着今人总不知。
绩溪鄣山大峡谷
过新岭
施闰章
地拥大鄣险,天横叠岭遥。
倾崖连虎口,细路出峰腰。
未夕警孤客,半空无野樵。
频年飞铁骑,谁说上清霄?
新岭古道
胡适故居
胡家祚
大会晴峰高入云,故居新貌展斯文。
情连海峡心涛涌,两岸谁人不识君 ?
胡适故居大厅
楚茹诗草-还乡书感二首
楚 茹
卅载归来发半焦,溪边清水觅鱼苗。
山头石碎无剩树,少年乡梦已迢遥。
身居异地思华阳,四十年来几断肠。
前年重见亲人面,是悲是喜转迷惘。
绩溪航拍
绩溪诗词的历史,是绩溪人民千百年来精神生活的重要体现,是绩溪灿烂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什么使一个不足18万人口的小县,诗词这块阵地却保持长盛不衰的势头?
1、 绩溪绝大多数家族都是中原士家大族后裔,有诗礼传家的传统。
2、宋以来绩溪书院书屋林立,有良好的教育环境。
3、深厚的文化底蕴、秀美的自然风光以及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场景,深深地触动了文人敏感的内心,赋予了这座山城以独特的人文气质。
群峰竞秀,古道森森,
小桥流水,鸟语花香,
到处都是美景,
到处都有诗意。
自在绩溪,欢迎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