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晚”堪比春晚,从化文明新风进村走深更走心

村里的晚会堪比春晚般热闹。

20个锣鼓齐鸣,醒狮舞动,温泉镇幼儿园、温泉镇第一中心小学先后带来舞蹈《幸福像阳光一样》、花球啦啦操《哈哈颂》,让当地村民在家门口就享受到文化艺术大餐——2020年12月28日晚,乌石村庆元旦迎新年文艺晚会点亮了从化区温泉镇乌石村的夜空。

既“送”到乡间、又“种”进心里。一场全村欢腾的新年晚会幕后,是从化区不断延伸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触角。

在田间地头、街头巷尾等不拘形式开展讲理论、送文化、传技艺活动,让村民获取精神滋养、凝聚奋斗力量。在广袤的流溪大地上,从化新时代文明实践真正走深、走实、走心。

美丽乡村迎来新年晚会

舞龙表演、粤剧小品、舞蹈、走秀、有奖知识问答……晚会各个精彩环节轮番上演,将乌石村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与一般的晚会不同,这里的表演者基本以村里群众演员为主,区文化馆中老年舞蹈团、合唱团等表演团队助力,以最接地气的节目带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共同唱响新时代幸福之歌。

“晚会不仅有文艺汇演,还有知识问答环节,一些有关于新时代文明实践和村委换届应知应会的知识,也通过粤剧和问答的形式传播,让村民们有了更直观的感知。”乌石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江建华说。

乌石村常住人口900多人,当晚有300多人前去观看,村民的热情被精彩的节目充分点燃。“搞了晚会村里更热闹了,村民们更团结也更幸福了。”朱镜辉不仅是乌石村的村民,还是村醒狮队的教练,为了给乡村春晚增光添彩,他带着醒狮队八位小朋友紧急加训了半个多月。台上进行表演的时候,台下的他又兴奋又紧张。

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源自于村里的变化。在区委区政府、镇党委领导下,乌石村党总支部注重发挥党员骨干、带头和桥梁作用,开展党员“亮身份、做表率”活动,组建人居环境整治、党员治水、拆违攻坚、扫黑除恶等重点任务党员先锋队。

江建华告诉记者:“党组织班子逐渐年轻化,30多岁的成为主流,我们的干部队伍是朝气蓬勃的,是实实在在干活的,是真正为民服务的。”

文明新风吹进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与医院、银行、保险机构开展合作,给老人家免费做体检,举办一系列惠民活动,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走实走深也走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让群众对党组织更信任。”村党总支部书记谢婉霞说。

针对乌石村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村党总支部不等不靠,多方筹措资金230余万元,补上农村的各项短板。乌石村以前的村道很窄,最窄处只有一两米宽,两边矗立着民房。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村里也有了汽车,挨着路的房子就成了过路阻碍。

如何破局?党员带头自愿把自家的房子外围拆了,其他村民作出让步也没有提出补偿,为村道建设腾出了宝贵的空间。

“交通是影响乌石村的大问题,以前始终难以解决,现在能破题是因为村民看到了党组织能干事、会干事,大家愿意跟着党走,为村集体发展让渡个人的利益。” 江建华说。

多中心合一统筹资源

位于广从南路的太平镇太平村,与地铁14号线的沿线站点毗邻。这里城乡接合,工商业较为发达,本地村民和外来人口集聚也衍生了多元的文化生活需求。

为此,从化区制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指导意见和规范,打造更多融思想引领、文化传承、特色服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综合平台,太平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就是典型的代表。

“没有场地,我们想办法腾出空间。”太平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林劲雄说,太平村克服重重困难,通过“四议两公开”程序,拆除了原有村集体商铺约800平方米,工业厂房300平方米,腾退楼房面积约1260平方米,建成集融思想引领、道德教化、党群服务、群防共治、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基层综合治理服务平台,并与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红色驿站、村史馆等融合使用。

“清理厂房挪腾空间,每年少了数十万元租金,换来的是群众技能提升、健身休闲、沟通交流的理想场所。分红虽然少了,但生活质量高了,大家都很欢迎。” 林劲雄说。

利用“两中心一平台”覆盖全面、近距离服务群众的优势,从化区深入乡村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文明新风。

“大家好,今天我们邀请了广府金汤厨师邹朝雄,教大家太子参麦冬煲乳鸽汤和三宝肉的做法……”距离太平村几公里外的格塘村“好日子讲堂”在从化区融媒体平台同步“上线”,村民不仅可以在格塘村现场学习,还能在家可拿起手机边看边学。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是“面对面”的线下平台,融媒体中心和“学习强国”是“键对键”的线上平台。通过机制完善和技术创新,打通线上与线下的融合,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资源在“两中心一平台”之间无障碍流转。

多中心合一,根据群众“点单”需求,从化区不断拓展文明实践的服务触角。通过深入开展理论宣讲、知识讲座、文体娱乐、“我们的节日”等志愿活动,通过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的文明实践活动,让群众“看得见、听得懂、有认同、愿参与、真点赞”。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也是沟通交流中心。大家可以在那里商议话题,谈一谈、议一议,更精准地调整政策。”林劲雄说,去年建设太平镇第三小学时,道路拓宽涉及到六户村民土地问题,任务重时间急,于是就把集中宣讲和上门拜访相结合,请村民集中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一起商议。“大家思想意识提升了,都支持教育,合力想出了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案。”

文明新风“种”进心里

每逢节假日,格塘村变成游人如织的旅游景区。去年国庆期间,游客量更累计达1万人次。从昔日的“问题村”逐步蝶变成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产业发展和文明乡风在这里落地生根。

“南药小镇的落户让打破了传统农业发展格局,村民有了盼头,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格塘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廖慧玲说,村民建设农家乐、民宿等配套设施的热情高涨,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尤其强烈。

落户格塘村的南药小镇,项目总占地面积1万亩,以中医药文化为核心,融合中医药文化健康旅游、中医药生态养生、中医药科普教育于一体。建设有“岭南中草药文化博览园”“马骝山南药森林公园”“岭南民俗民宿文化村”三大主体,北回归线气候造就了园区内近800多种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和丰富的森林景观资源。

依托于丰富的中医药资源,格塘村重点打造中医药科普的文明实践品牌。一方面,这里培育了很多类型中草药,村民就近学到中药种植和食疗的小窍门;另一方面,这里跟华南农业大学、广东中医药大学等对接,高校师生走进乡村科普医药的知识。

先要“富了”脑袋,才能“富了”口袋。“新时代文明实践让村民们不仅在广场上跳舞,也在思想上推动活跃脑筋,为乡村发展谋思路、谋出路。”从化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江埔街道罗洞村有工匠的传统,非遗文化在这里赓续传承。罗洞工匠小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是从化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中重点打造的新品牌,书吧、罗洞播报(小喇叭)等也将陆续“面世”,文明实践站点成为群众“来了不想走、来过还想来”的活动场所。

“活动宣讲内容通俗易懂,又能带着我们认识到了很多的政策和思想内容,宣讲也讲到乡村振兴的方方面面,听了之后我真的觉得有意义。”罗洞村村民告诉记者,罗洞村发展得越来越好,文化氛围也越来越浓厚,期盼能有更多同类型的活动到来,真正让脑袋“富”起来。

去年开始,从化成立幸福奋斗宣讲团,针对不同的宣讲平台和形式下设“新时代文明实践轻骑兵”宣讲队、“奋斗先锋”宣讲队、“好日子”宣讲队三支小分队。他们在田间地头、街头巷尾等不拘形式开展讲理论、送文化、传技艺活动,既“送”到乡间、又“种”进心里,让村民获取精神滋养、凝聚奋斗力量。

过去凹凸泥泞的村道变成笔直的柏油公路,破旧的房屋外立面如今被粉刷一新并描上绘图,还有新增设的“不要怕”小广场、康乐设施……格塘村村民叶银花感叹:“环境变好了,人的思想也开阔了,我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幸福呀!”

文明新风吹进村,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活动就要延伸到哪里,唯有足够“深入”,才能鲜活“浅出”。

党群一条心,拧成一股绳,格塘村村民主动为小镇建设腾出3.8万平方米的施工走廊,全力支持发展中医药产业。

潘国超是85后的也是格塘村的书记,他坚持“扑下身,沉下心”,经常围着群众转,走家串户了解社情民意。“通过文明实践活动,我们更加亲近群众,读懂群众所需所想,真正走进他们心里。只有牵住‘牛鼻子’,所有基层治理问题才会迎刃而解。”他说。

【南方+记者】朱伟良

【智库研究员】郑四方

【作者】 朱伟良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