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助力三师图市提升软实力

■莞疆协作新篇(下)
作为一名心血管内科医生,李诗成非常忙碌。他暂别了工作单位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远赴5000多公里外的新疆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开始了他医疗援疆的生涯。
李诗成担任图木舒克市人民医院内一科主任后,运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为图市及周边团场400多名心血管疾病患者成功实施造影检查及介入手术,让患者不用再为了看病而跑数百公里到喀什或阿克苏。
2020年以来,包括李诗成在内的新一批10名中组部计划内援疆医生,接过上一批的接力棒,帮助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水平。
近年来,东莞援疆干部落实上级工作指示,坚持将85%以上的援疆资金投入到民生领域,支持三师图市建设了一大批学校、幼儿园、医院、安居富民房以及城镇基础设施,同时组织一系列就业支持、技能培训、文化交流等活动。
在有力地完善受援地基础设施的同时,也大力提升了当地医疗、教育等软实力,让当地公共服务不断提升,民生持续改善。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龚名扬 刘强 通讯员 吉秋霞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龚名扬
医疗援疆
互联网医院带来高质量医疗服务
2020年12月22日上午10时,图市人民医院的健客方舟互联网医院远程会诊中心坐满了医生,他们正在与东莞市人民医院多个科室的专家,就一名当地66岁肿瘤女患者下一步规范化治疗方案进行讨论。
图市人民医院挂职副院长李坊铭说,这名患者来自南疆的边远山区,除了患有乳腺恶性肿瘤、腋窝淋巴结继发性恶性肿瘤外,还患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
这名患者之前在图市人民医院已经进行了一次化疗,但后续是应进行第二次化疗还是先做手术,各位援疆医生之间还有点分歧。
为了规范该患者下一步的治疗方案,李坊铭向东莞市人民医院医疗团队专家请教后,决定进行远程专家会诊。
东莞市人民医院肿瘤科、放射科、麻醉科、心血管科等多个科室的专家,在经过数十分钟的会诊后,提出两个意见,一是需要更换治疗方案,先对该患者实施血管造影,判断心血管有没有出现栓塞;二是倾向于先做手术,再做化疗。
“能开展类似的专家远程会诊得益于图市人民医院的健客方舟互联网医院的成立。”李坊铭强调说,有了健客方舟互联网医院的远程会诊平台,在图木舒克市工作的援疆医生就有了一个强大的医疗专家团队。因为该平台实现与喀地一院、东莞市人民医院、江门市中心医院等疆内外“三甲”医院“一对一”“一对多”的连线会诊。
这让包括肿瘤患者在内的众多危重症患者在图市人民医院就可以接受最前沿治疗服务。截至目前,已有40人次重症、疑难病患者,通过会诊,在图市人民医院得到了最好的治疗,并实现康复。
健客方舟互联网医院远程会诊中心的使用,让援疆医生能够便捷地得到后方的支援,图市人民医院的医疗水平得到了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7月3日,健客方舟互联网医院被纳入图木舒克市医保定点医疗机构,成为新疆首家开通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结算的医院。这也就意味着,患者今后在家也能通过手机进行医保结算,享受到药品快递到家的服务。
图市人民医院院长尹颜新介绍说,健客方舟互联网医院智慧医疗中心有助于推动三师图市“互联网+医疗健康”事业向纵深发展,提升南疆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智力支持
“传帮带”提升受援地医生水平
互联网医院为援疆医生提供了诊疗上的便利,而图市人民医院在援疆医生的帮助和带领下加强学科建设,创建了10多个一级临床科室,开展了医疗技术创新。
包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肺癌和消化道肿瘤免疫性治疗等60多项医疗新技术新项目在图市人民医院落地,医院也成功获评“二甲”医院,正全力争创“三甲”医院,基层团场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也得到了较大提升。
在填补医疗技术的空白后,努力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已成为援疆医生们的共识。
东莞援疆医生宋雨晨个子不高,平时戴着黑框眼镜、扎着马尾,在人群中并不起眼。参加医疗援疆活动后,被组织部任命为图木舒克市眼耳鼻喉科第一主任,主持全面工作,负责眼耳鼻喉科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及行政管理工作。
自成立科室以来,宋雨晨医生每半个月组织全科医护人员开展一次集体理论学习,从病历书写规范、眼表等最基础的地方开始学起,鼓励科室医生在日常诊疗过程中收集素材、病例,在每半个月一次的科室小讲课时集体分享,学习诊疗思路、指南,共同进步。
她还积极与手术室护士长沟通,借用手术室场地,带领科室年轻医生熟悉显微镜下操作,练习镜下清创缝合等各种基础外科操作。
这样的“传帮带”工作,对援疆医生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
东莞援疆医生李诗成告诉记者,图木舒克市当地的饮食习惯,使得当地成为心脏疾病的高发地区。援疆医生的支援时间有限,必须切实提高当地医生的水平。
李诗成与他带的两名主任,每个星期都要做一次疑难病例讨论,“这样就提升了他们的专业技术以及疾病的诊断能力,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现在他们已经能够独立完成冠脉造影术了,一些简单的冠状动脉病变手术都可以独立完成。”
据了解,驻三师图市10名援疆医生2020年以来与医院有关科室医护人员建立“结师徒”“一帮一”“一带多”的结对关系,并累计开展4场全院学术讲座,3场与团场医院对接学术交流授课,5次组织参加全国远程外科及肿瘤科学术会议以及200余次科室小讲课,帮助图市人民医院及周边团场培训医护人员近1000人次。
文化润疆
公益培训让当地群众“艺起来”
除了为当地引进“互联网+医疗”,以传帮带提高医生水平外,以文化润疆,让当地群众“艺起来”,也是东莞援疆的重要举措。
“在弹奏的时候,不要追求声音的大小,要追求美的表达。”在新疆第三师图木舒克市,东莞人叶美英在文化馆内拨弄着古筝,向学员们解释琴弦拨弄之间的高山流水意蕴。这些学员绝大部分是零基础,在经过了几个月的培训后,已经掌握了一些古筝的基础。
“我有一个愿望,希望能够用三年时间在这边培养100个优秀古筝老师,以点带面,让古筝艺术在这边更加繁荣。”她说。
叶美英是沙里晶筝法传承人,东莞杰出的青年古筝演奏家。在毕业后,叶美英入职东莞市文化馆,现为副研究馆员。之前,她曾作为演出嘉宾来到图木舒克表演,被这边的风光所吸引,因缘际会之下,她选择了来图木舒克援疆,担任市文化馆副馆长。
援疆前,她一直致力推广古筝艺术,是中国音乐家协会筝会会员、东莞古筝乐团创办人。主演节目曾入围全国文艺领域最高奖项“群星奖”,并多次荣获广东省音乐舞蹈花会比赛金奖、广东民歌民乐大赛金奖等荣誉。
投身于文化润疆工作的叶美英,凭借着在东莞市文化馆多年的工作经验,通过导入“东莞模式”打造图木舒克市第一届市民公益文艺培训班,培育“艺起来”品牌,以通俗易懂的教学方式,让古筝这种高雅的传统艺术以更接地气的方式走近百姓,赢得群众的青睐。
学员常小利进入培训班前完全是零基础,不到四个月时间,现在已经能够熟练弹奏一些古筝的曲目,她非常感激有这个机会接触艺术。
“来参加艺术培训的学员,通过他们对艺术的学习,可能影响到整个家庭。希望通过艺术的普及能够培养出一批懂欣赏高雅艺术的观众,也许第一批的学员就是未来大剧院音乐会的常客,让他们成为学会聆听、学会欣赏的观众。”叶美英说。
同时,她希望能够通过公益培训挖掘人才,因为每个城市都需要自己的创作人才和精英的演出团队进行交流演出。
“这样既可以丰富我们三师图市的演艺舞台,同时也是未来我们发展文化志愿者的基础,此外,还可以通过这样的培训创作一些精品,反映时代的核心价值观。”叶美英说。
围绕促进民族团结、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广东省援疆前方指挥部驻三师图市援疆工作队在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文化为载体、以民族融合为目标”,通过多层次文化润疆,加强受援地文化建设,探索并开展各类群众喜闻乐见的民俗民间文化艺术活动,大大丰富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了各民族文化交流互鉴。
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副局长袁敏芳说,一直以来图木舒克市党委非常重视文化建设,在深入贯彻落实文化润疆工作中,工作队发挥了积极作用,三师图市三馆的建设资金共1.26亿元,其中,广东援建资金占69%。
此外,在教育方面,50多位广东援疆教师均参与了与民族教师的结对帮扶工作,帮扶内容包括业务提升、民俗交流、语言互学等各个方面,帮扶少数民族教师70多人。两地教师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上的交流,很好地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交流。
■相关
85%以上援疆资金投入到民生领域
三师图市党委办公室副主任、援疆工作队副队长陈畅告诉记者,多年来,援疆工作队严格按照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两化先导、一个龙头、两翼齐飞”的对口援疆工作思路,紧紧围绕民生项目、产业支援、智力支持等方面,扎实推进对口援疆基础工作。
仅在2017—2020年,东莞市本级财政资金连同省级财政统筹资金,累计向三师图市投入援疆资金29.7亿元(其中2020年援疆资金8.01亿元),约占兵团受援资金总额的29%,位居对口支援兵团各省市之首。
“我们坚决贯彻中央关于援疆项目向基层和民生倾斜的要求,坚持将85%以上的援疆资金投入到民生领域,先后实施了251个援疆项目(其中2020年的援疆项目61个,援疆资金已拨付7.62亿元,占全年应拨付资金的95.13%)。”陈畅说,援疆项目支持建设了一大批学校、幼儿园、医院、安居富民房以及城镇基础设施,同时组织了一系列就业支持、技能培训、文化交流等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受援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以及民生改善。
第三师图木舒克市还将深入实施“一十百千万”工程,计划打造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构建南疆地区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该项目已落户三师图市,总投资1.2亿元,已于2020年9月开工建设,计划2021年7月1日前投入运营。
通过培育十个以上少数民族致富带头人典型,引领更多民族贫困群众实现致富梦想。目前,工作队已优选出6名培育对象,正在按照方案抓紧培育。同时,培养百名以上少数民族党员,以党的先进性带动各民族发展进步。目前,工作队已经推动了三师图市178名少数民族人员成为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或正式党员。
此外,还将培训千名以上少数民族技术型人才,为受援地产业发展培育更多的高素质产业工人。目前,工作队已经在三师图市企业和团场中推选出243名技术型人才作为进一步培训对象。教会万名以上少数民族群众流利说普通话,更好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延伸
广东援疆工作探索新模式
培育少数民族致富带头人
三师图市燃起致富星火
冬日的下午,艾尼·吐孙在图木舒克的养殖场内给牛羊喂食,他用叉子把饲料挑到牛圈的槽上,一群鸽子倏忽而至,与牛群共享这顿“下午茶”。人和牛都没有驱赶鸽子,就像一切本应如此,正如那下午透进大棚的阳光一样。
十年前,艾尼·吐孙还是散养户,家里最多不过五六头牛和三十多只羊。2010年,“羊市场”走俏,他萌生了扩大养殖规模的想法。面对缺钱、缺场地的窘境,艾尼·吐孙享受到了政府创业资金和富民政策的扶持。
如今,他一年能卖出七八百头牛、五百头羊,净赚约三百万。作为少数民族致富带头人,他为当地带来过百个就业岗位。
在新一轮援疆工作开展以来,广东省援疆前方指挥部提出实施“一十百千万”工程。2020年9月初,东莞援疆工作队在三师范围内遴选出六名少数民族致富带头人。
除了艾尼·吐孙之外,托云牧场的阿依甫·库瓦以及吐孔·沙热也从这一政策中受益,并将带领更多群众过上好日子。
规模化生产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冬日的托云牧场,白雪皑皑,四周被雪山所环绕,寒冷而肃穆。
阿依甫·库瓦的家在牧场场部的一排徽派建筑内,整洁明亮的客厅中间,一台曲面屏大电视非常显眼。
他是柯尔克孜族人,在托云牧场出生成长,父母亲都是托云牧场三连的职工。
“我的父亲已经去世了,他曾经担任过三连的连长,在三连待了大半辈子,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带领牧民通过养羊养牛增收致富,过上好日子。”阿依甫·库瓦说。
初中毕业后,阿依甫·库瓦回到三连放羊。在连队放了9年羊后,阿依甫·库瓦牵头谋划,动员21名牧工筹集资金90万元成立卡拉布拉克养殖合作社,开始了规模养殖。当年的市场行情不错,合作社人均收入达5万元,他也第一次尝到了“抱团增收”的甜头。
托云牧场党委为扶持合作社发展规模养殖,免费提供养殖基地,阿依甫·库瓦只需要承担清洁消毒和维护工作。
“在水草条件好的夏季,我们就把牛羊转移到三连的牧点上放养,既能节省喂养成本,又可以提升牛羊肉品质。”他说。
合作社目前的利润来源主要是牛羊的销售。阿依甫·库瓦算了一笔账:每只羊每年能挣约250元,一年能育肥出栏250只羊,就有6.25万元利润;有母黄牛41头,把每年出生的小牛卖掉,每年估算可获得33万元利润,卖牦牛可以有6万元左右收入……
2017年,在东莞援疆工作队的帮助下,合作社把羊肉卖到了东莞市凤岗镇,人均增收2万元;2019年,他们与四川一家电商公司签约,为合作社开拓了羊肉的销路。
另一名致富带头人吐孔·沙热同为柯尔克孜族,是托云牧场三连的一名职工,现任帕米尔刺绣合作社社长。在她的牵头下,60余名妇女加入了帕米尔刺绣合作社。
“我们主要通过零售、与克州百来思服装店合作、接周边学校校服的订单等方式,将生产的床上纺织品、家居纺织品、女式服装、校服卖到阿图什市、乌恰县等地。”吐孔·沙热说。
在雪山之下,帕米尔刺绣合作社为当地妇女增收提供了机会。
“我自己是家庭主妇,通过刺绣赚到了钱,也发现了自己的价值,所以希望带动更多的牧场妇女加入合作社,成为能赚钱的‘家庭主妇’。”吐孔·沙热说。
培育致富带头人让更多人过上好日子
阿依甫·库瓦和吐孔·沙热都是托云牧场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榜样,但要进一步发展,仍有不少问题有待解决。
流动资金、养殖场的规模以及品牌的知名度等问题困扰着阿依甫·库瓦,再加上高原上牧草的稀缺,限制了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
而对于吐孔·沙热来说,缺少专业培训的师资和机会,限制了合作社的生产效率,面对即将增加的厂房租金和水电成本,效率亟待改善。
得益于入选培育少数民族致富带头人项目,他们的问题都有机会逐步得到解决。
广东省援疆指挥部驻三师图市工作队副队长高佐达告诉记者,在经过几个月的海选与终评后,工作队选出6名致富带头人培育对象,正式启动培育工作。
按照“一人一策”的要求,工作队与他们所在的团场深入对接,迅速研究细化项目培育实施方案,并投入真金白银来提升致富带头人的生产力。
针对卡拉布拉克养殖合作社的情况,培育工作将聚焦扩大现有养殖专业合作社产销规模,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塑造优质畜牧产品品牌,带动托云牧场职工群众通过多种形式参与合作社。
阿依甫·库瓦所关心的牧草问题,工作队的解决方案是在放牧荒滩上新建人工草场200亩,保障牛羊冬季饲养需求,逐步减少饲草料采购量,提高养殖量和产值,改进养殖模式,增加收入。
“我们计划加强合作社旗下‘肖尔苏’有机羊肉品牌的宣传推广,做强产品的屠宰、切割、包装、冷冻、销售全产业链,增加羊肉附加值。”高佐达说。
而借助广东援疆资金和平台资源优势,帕米尔刺绣合作社的产销规模也将得以扩大。这一计划将为吐孔·沙热和其他“绣娘”们提升效率、生产水平、设计水平,并为其开拓市场销路,提升品牌影响力。
阿依甫·库瓦告诉记者,他希望在本次培育致富带头人项目的帮助下,能够把牧场牛羊肉推广出去,带领身边更多牧民增收致富。
“‘肖尔苏’这个商标,就是我从小长大的草场的名字,我想让更多的人通过我们的牛羊肉认识我的家乡——托云牧场这个美丽的地方。”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