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贫故事】小小“稻花鱼” 情暖帮扶路丨台江县排羊乡岩江村驻村干部田野

图片
“小田,我在这边打工很顺利,你放心吧。”
  “刘叔,您在外务工,要保重身体,要做好个人疫情防控。”
  ……
  简单的交流,朴实的对话,架起了我和刘启成一家三年的帮扶情谊。
  2017年,根据组织安排,我与排羊乡小江村四组的4户贫困户结为帮扶“对子”,刘启成就是其中一户。
  时至今日,初次走进刘启成家的情景,记忆犹新。
图片
田野在查看农户房屋地基垮塌情况
  正在修建的砖房,二楼砌了半个的砖墙,院坝前后杂草丛生。屋内简陋,布置简单,几铺简易的小床放在还是黄泥地面的房间,就连必备的家具都寥寥可数,一个用废弃油桶制成的简易灶台,成为家里日常生活的“大后方”……
  初次走访,让我吃了一鼻子的“灰”。
  作为外地干部的我,听不懂苗话,更别提沟通交流了。可能也是因为语言障碍的原因,在他家的走访并不是很顺利,我甚至感觉到他对我的到来并不好感,很多问题都只是机械式的回答。
  “如何打开帮扶的局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了我一段时间。
  后来,通过村两委侧面摸清了他家的基本情况,也了解到了他家存在的实际困难。
  “帮扶工作,先从‘安居’开始吧。”我暗下决心,就从他家的“烂尾楼”着手,先解决住的问题。
图片
田野在小江村开展走访帮扶工作
  “根据刘启成家的实际情况,可以申请危房改造,农村 ‘三改’资金,孩子回来读书,可以申请教育帮扶,督促缴纳合作医疗,养老保险……”几经了解后,一张初步的帮扶规划图渐渐铺开。
  2019年,通过多方协调,为他家修建房子争取到了一部分水泥和砂石材料,加上自己的绵薄之力,两层干净漂亮的小砖房终于建成,昔日的“旧貌”换成了如今的“新颜”。
  安居还得乐业。如何保障脱贫的连续性,就业是关键。经过和刘启成多次沟通后,我动员他家加入养蜂合作社,鼓励他爱人在县内搞点“地摊”经济,补贴家用。
  “现在,我终于可以安心的出去打工了。”刘启成满脸笑容的说道。
  “小田,今天我家开田打谷子,来我家吃稻花鱼嘞。”今年国庆期间,我在村里走访时遇到正准备去放田水的刘启成,他向我盛情邀约。
  都说排羊的“冷水鱼”好吃,但在我看来,最好吃的是他家的“稻花鱼”,这里有我三年浓浓的“乡愁”。
  三年的帮扶,从陌生到熟悉,从陌路到“亲戚”,这就是我平凡朴实的帮扶故事。
来源: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