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应急:快马加鞭 持续发力 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

最近,全国大范围普遍降温,成都气温一度降至0℃。强降温带来的不仅仅是人们体感温度的骤变,还有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中安全工作的关注,以此次强降温为例,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属于自然灾害的一种,雨雪、冰冻加之持续性低温,将直接或间接威胁人的生命安全。

都江堰市地处成都市西部,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三遗”旅游名城,紧靠龙脉山断裂带,森林密布、河流纵横,地质隐患复杂,又是进出阿坝州的“咽喉”要道,自然灾害防治工作一直是当地安全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按照成都市统一安排部署,成都市应急管理局对都江堰市汛期洪涝、地质灾害偏重的相关区(市)县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出要求,要持续完善应急预案,进一步加强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等减灾救灾工作,确保人民生活和各项生产活动正常进行。

成都市城市安全与应急管理研究院作为都江堰城市综合减灾能力评估的技术支撑方,2020年底,该院组织自然灾害风险普查科研技术人员对其抗灾能力进行了调研,摸清隐患底数,查明该市抗灾能力。

目前

都江堰市共有

地质灾害隐患点394处

其中成都市重点点位8处

我们从2015年开始,每年投入约110余万元主要用于开展防灾减灾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60个综合减灾标准化社区,其中6个社区已成功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2020年12月24日的调研会上,都江堰市应急保障中心主任杨彬介绍该市综合减灾开展情况,从2020年开始,都江堰市扎实开展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经过持续性的推进完善,制定了包括地震、地质、防汛抗旱、森林火灾等在内的自然灾害专项预案,基本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救灾应急预案体系。

不仅如此,都江堰还对预案的操作性、科学性进行了实地检验,进一步建立健全了集公安天网、应急局指挥中心和综合减灾救灾应急指挥中心、气象系统、水务防汛系统、规自局地环信息平台等信息系统于一体的应急指挥平台,都江堰市应急指挥中心、市级部门、乡镇(街道)三级应急指挥体系逐步完善。

万丈高楼平地起,都江堰自然灾害防治工作成绩取得并非一朝一夕,但成绩的获得必定是开拓进取、不断完善的过程。自然灾害防治一切工作的基础须从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着手,客观认识重点区域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水平,才能为切实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权威的灾害风险信息和科学决策依据。

2020年3月

都江堰市与当地水务、规自、公安、教育、卫健等部门联防合作,通过开展“大调研”走现场、查资料,历时3个月,完成了对全市中小河流、地质灾害隐患点、旅游点位、水电站点位、易燃易爆场所等防灾减灾数据的收集,为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的灾害普查及风险评估奠定了扎实的数据基础。

2020年主汛期间,都江堰市连续遭受特大暴雨,应急、规划、自然资源和气象等部门实时开展气象会商,依靠庞大的数据共享机制和平台及时发布气象预警信息,不断完善防汛气象会商机制和汛情预警发布机制,前后共启动了18次自然灾害应急预警,实施临时避险转移群众10019人次。通过全市各部门快速反应、合力救援,有力保障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市未发生因灾伤亡事件。

汛期过后,都江堰市快马加鞭、持续发力,对照成都市要求,在完善相关应急预案方面,修订完善了应急部门防汛预案和都江堰市地震应急预案等市级专项预案。市应急局会同水务局、规自局、气象局、经科信局等单位对山洪灾害危险区、江河险工险段等重点区域和部位开展了一次拉网式排查,共排查出防汛隐患179处,建立了隐患台账,采取避让、搬迁、隐患监测等措施不断消除安全隐患。

目前

都江堰已经指导

相关沿山镇(街道)、社区

完成了对全市111个应急避难场所

可容纳人员的情况勘查

下一步

都江堰市将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列入目标管理重点工作,提高工作认识,增强责任意识,发挥各部门职责,明确责任分工,充分运用第三方技术支撑和基层组织作用,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来源:都江堰市应急管理局

设计:张靖玥

编辑:夏菲

出品:成都市城市安全与应急管理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