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武义有个“拐杖主任” 他和当地农民们有着不解之缘

金华武义有一位77岁的老党员董春法,他曾经是县扶贫办主任。退休后,老董明明身体很硬朗,但家里的拐杖却越存越多。这些拐杖,和当地农民们有着不解之缘。
01“拐杖主任”董春法 带领村民下山脱贫
图片
图片
金华市武义县扶贫办前主任 董春法:“这些拐杖呢,都是老百姓送给我的。2003年我正式退休,那一年我61岁,他们说我年纪大了,腿脚不便,拐杖送给我,以后要到我们村里多跑跑。”
图片
图片
这二十多根拐杖,是十多年前,武义县下山脱贫的农民们,陆陆续续送给这位老扶贫办主任的礼物。有的漆面靓丽,雕工精致,有的就是一根折断的藤枝,不经修饰。
有一根拐杖上刻着,“董主任,我们下山脱贫的翻身农民世世代代感谢您!”。
图片
虽然拐杖形色各异,但寄托的感情是一样的。这些拐杖的由来,都深藏在这一张张老照片里。
图片
这是2002年7月,武义县老田坪村村民们下山前的合影,这一位笑得有点腼腆的妇女叫赖云女,那一年她50岁。
图片
如今她早已搬迁下山,经过多年打拼,在新村盖起了四层小楼。
图片
图片
图片
这十几幢整齐干净的小楼,就是新的田坪村,一砖一瓦都是村民们奋斗出来的。这和二十多年前那个牛头山深处的老田坪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
图片
金华市武义县扶贫办前主任 董春法:“用包粽子的粽叶当瓦片,盖起来的房子。树皮钉起来的房子,木板钉起来的房子。看到那些啊,心里确确实实很难受。”
图片
图片
图片
那时候的武义县,像田坪这样经济落后、交通不便,人口只有一百上下的自然村有很多。1993年老董担任扶贫办主任之前,县里的扶贫政策是救济式、输血式的,一直收效甚微。老董上任后经过调研对比,大胆地提出下山脱贫,让农民们离开闭塞的深山,去异地发展。
图片
图片
金华市武义县扶贫办前主任 董春法:“开始的时候,很多人骂的,董春法就是吃饱了没事干,整天叫我们搬迁下山,我们不搬,我们不去。”
图片
如果以现在的眼光去审视过去,“下山脱贫”无疑是成功且具有预见性的。但是站在当时村民们的角度,“金窝银窝不如自家草窝”,这是他们拒绝下山的心理。
图片
不过老董很聪明,他成功引导第一批人下山的办法就两个字:实在!
图片
金华市武义县扶贫办前主任 董春法:“交通条件好了,第二小孩上学方便了。第三个呢,我们村里面,很多光棍汉,很可能啊,如果搬到外面去,这些大龄青年,都会娶到媳妇。就是讲现实,我们农民也喜欢听现实。”
郑迴村监委会主任兼副书记 原田坪村委书记 叶利生:“(当时)政府是这样讲的,‘三通一平’,水通路通电通,一平是地基帮我们平好,房子我们自己造。”
图片
前面几批村民下山了,而老董的扶贫工作才刚刚开始。当地工业基础薄弱,老董就到上海、杭州、宁波等地跑工厂,给村里人寻找就业机会。为了让用人单位有个好印象,老董又给大伙联系了党校的培训班。村民们就这么靠着勤劳肯干的奋斗劲儿赚到了下山脱贫的第一桶金。
图片
武义县马口村监委会主任 吴锡文:“给人家打工,打工赚钱以后,这个城市里店面好,慢慢就发展起来了。超市嘛宣平,我们这个超市开的比较好。”
图片
02 下山之后村民的生活大有改进
老村所在的大山成了知名旅游景区
用老董的话说,下山之后“村村大变样,家家新楼房,人人有活干,月月有钱赚”。
图片
不仅如此,一些老村所在的大山还焕发了第二春。2005年西联乡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获批,成了武义知名的旅游景区。其总部所在的老上田村,摇身一变成了旅店。
图片
图片
金华市武义县扶贫办前主任 董春法:“这个桥当时是两块木头,从这边架过去,没有这种现代化的桥的。”
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村民们从最初的拒绝下山,到主动要求下山。
图片
古时候,百姓为了感谢官员的德政,会送万民伞。而下山脱贫的农民们,选择送拐杖,于是就有了老董这些特殊的收藏。下山脱贫的成功,让老董后来又多了一项工作,他要时常接待全国甚至全球各地的考察团,向不同肤色的人们推广武义经验。
图片
金华市武义县扶贫办前主任 董春法:“山区贫困农民要致富,首先要选好一个党支部。”
记者:“您跟外国人讲?”
图片
金华市武义县扶贫办前主任 董春法:“我跟外国人讲,外国人开始听不懂,后来呢那个翻译啊,翻译了以后那个外国人,大拇指翘起来,OK OK连声讲,讲了好多个OK。”
03 下山脱贫的农民
如今还参与到“一带一路”中
走出国门的不仅仅有武义的扶贫经验,更有老董的老朋友们。原田坪村村民赖利明,三年前跟着一家金华企业,到“一带一路”国家吉尔吉斯斯坦工作。他已经好几年没和老董这位老朋友见面了。
金华市武义县扶贫办前主任 董春法:“我们的老总好,赖老总。”
图片
赖李明:“董事长在国内,这里什么事都是我管。我们是‘一带一路’政府批文批来的项目。主要生产的是铝制品。当时下山的时候,我们是后搬的,搬下来,到宣平柳城应该是很满足了。现在想不到自己,一路走来走到外面了。”
赖利明说,他们这个项目投资4000万美金,产品将出口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地。老董说,当年下山脱贫的农民,如今居然参与到了“一带一路”中,还在企业里担任管理者,这是他万万想不到的。
04“拐杖主任”要完成自己的使命
1993年,当扶贫办主任那年,老董已经51岁了,这年纪在村里可都是爷爷辈了,但对于老董,他的新使命才刚刚开始,而他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使命完成。
图片
金华市武义县扶贫办前主任 董春法:“有一个啊,很重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好像我们共产党员,一定要帮助这些老百姓,做些好事。”
老董已经退休十几年了,武义县政府依然给他保留了一间办公室,老董兴奋地拿出了一本村志,这正是他最近几年在做的工作。
图片
金华市武义县扶贫办前主任 董春法:“把下山脱贫的一些情况,写到这个里面,以后让后代也能看到了。”
图片
在村志里,老董放上了下山农民们的全家福,和二十多年前相比,照片多了色彩,照片中的人多了笑容。这些笑容是对老董最真诚的认可,那些拐杖是给老董最朴素的嘉奖。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