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了堡垒富了民——泸溪县万名党员决胜脱贫攻坚回眸与展望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特约记者 向晓玲姚俊锋
“掩映橘林千点火、苞箱新橘万株金。”寒冬时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椪柑收获正当时,满山的橘树,一望无际;金黄的果实,相映成景,美不胜收。
岁末岁初的泸溪县城乡,稻谷进仓,宽敞的水泥路直通家门口,村庄环境更加亮丽。从2016年开始,历经6年的攻坚克难,泸溪县消除了绝对贫困,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人口全部高质量脱贫,夺取了全面建成小康泸溪的决定性胜利,连年被评为全省、全州脱贫攻坚先进县。
与此相伴,一个个以“百千万”为单位累计的数字,在泸溪大地不断涌现。
百名书记接地气,凝心聚力除深困
“百名书记遍访贫困村和贫困户穿针引线解难题,千名驻村干部每月入户走访全覆盖蹲点谋民生,万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全覆盖为同步小康加速。”湘西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泸溪县委书记杜晓勇说,精准脱贫就是要用“争”的意识、“拼”的精神、“战”的姿态,担非常之责,有非常之为,尽非常之力,焕发全县干部和党员激情,为基层解难,为群众谋利。
图片
湘西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泸溪县委书记杜晓勇(中)到桔园调研产业发展
该县浦市镇岩门溪村,山连山,岭接岭。特别是虾米垄自然寨,因大山像一只虾子横旦在群山之中而得名。交通闭塞,山上的脐橙、西瓜、蕨菜、笋子、蘑菇等绿色农副产品出不去,只能待字闺中。
2015年11月,浦市镇岩门溪村成为泸溪县委办公室、县国税局、县史志办的精准扶贫联系点;贫困户石长金成为县委书记杜晓勇的帮扶联系户。
杜晓勇第一次来到岩门溪下村走访,拍板解决的第一件事就是拉通虾米垄自然寨两公里的通组公路。得知虾米垄要通公路这一消息,石长金内心无比兴奋。
石长金思考了几天,对杜晓勇说:“我干了一辈子农民,对养殖、种植等熟悉,现在扶贫政策好,我要用守着的这一片宝山来脱贫致富。”杜晓勇看出了石长金的焦虑与担心。“我帮你协调5万元小额信贷,贷款由政府贴息,技术的问题县里和镇里会经常免费举办培训班和讲座,你自己边做边学。”
想法得到了县委书记的肯定,一辈子没向银行贷过款的石长金,不顾家人的反对,鼓起勇气向农商行贷款小额信贷5万元,购买了20头母猪建了猪场。
精准脱贫带来的“星星之火”,带给石长金无限的希望和憧憬;而这点“星星之火”,也正借着精准脱贫的东风,在石长金的心里越烧越旺。
2017年底,石长金家养猪出栏100多头,纯利6万元。种植的27亩脐橙,收益就达4万元,当年顺利脱贫。
岩门溪村2017年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综合贫困发生率由24.6%降为。2019年,全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1.6万元,荣获全州创建全面建成小康示范村。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泸溪县连续五年出台“县委1号文件”,对全县脱贫攻坚年度目标任务、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推行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以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双组长”负责制,加强调度协调。
图片
泸溪县委副书记、县长向恒林(中)调研特色化农业工作
同时,成立了泸溪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全县11个乡镇分成11个战区,每个战区指挥部由一名县级领导任指挥长,建立战区工作调度月例会制度,联系乡镇县级领导加强了对所联系乡镇脱贫攻坚工作的调度和督战。
图片
泸溪县委副书记向汝莲(中)调研脱贫攻坚工作
目前已发展椪柑专业村、辣椒专业村、葡萄专业村等一批“一村一品”示范村,涌现出文旅融合型马王溪村、产业发展型甘田坪村、生态文明型水卡村等一批各具特色的领头雁,打造出浦市铁骨猪、兴隆场玻璃椒、合水油茶等一批农业特色产业乡镇。
千名干部驻村忙,奏响脱贫攻坚曲
2016年3月,时任泸溪县财政局教科文股股长的段志峰临危受命,被正式派驻洗溪镇甘溪桥村任第一支书,开始了他苗疆深山力啃精准脱贫“硬骨头”的生涯。
该村5个自然组,仅贫困户就有155户645人,全村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近六年的时光,他把从贫穷落后的深度贫困村顺利脱贫摘帽,变成了乡风文明产业兴旺的先进村。
图片
泸溪县委宣传部工会主席、小章乡小章村第一书记杨华走访贫困户
“要改变村里的贫困状况,自己就必须全身心地干。”2017年2月,泸溪县委宣传部工会主席杨华,来到小章乡最偏远的梓木坪村担任村第一书记。当时,杨华的孩子正读高二。为了驻扎村里全身心扶贫,他不得不将照顾孩子的重任留给爱人。如今,虽然儿子考上大学,杨华觉得有愧于他,“但是,看着贫困群众都脱贫了,我心里好舒坦。”
2020年2月,儿子考上了大学,一直牵挂贫困群众的杨华再次主动请缨,这次他被安排他去了贫困群众更多的小章村。
海拔高,山多地少,干旱缺水,村民主要收入靠劳务输出。全村6个自然寨,有673户2800人,其中贫困户达98户356人。
图片
小章村辣椒种植基地
面对困难,杨华没有退缩。经过走访,他提出“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的思路。通过村支两委、后盾单位和乡党委的努力,探索出适合当地种植的辣椒和烤烟产业,依托“一加一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给予技术支持和销售帮扶,如今小章村的产业风生水起。
一滴水折射一个太阳。该县选派了1324名干部进村入户,落实“发展生产脱贫、易地搬迁脱贫、生态补偿脱贫、发展教育脱贫、社会保障兜底”的帮扶措施,探索实施以驻村一月一走访、问题一月一清零、情况一月一报告“三个一”制度和结对帮扶“六看六查”工作法,开展“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回头查”“回头帮”。干部与群众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实打实帮扶,集中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一名干部一面旗。在全县乡村,驻村工作队围绕“化民怨、解民忧、聚民心、谋发展、奔小康”主题,大家踊跃参加,先进人物不断涌现,建模范岩门溪的县委办驻村第一书记曹锋;有巾帼不让须眉,在贫困乡间抒写脱贫答卷的州残联驻村第一书记尚云;有手比农民还粗,脸比农民还黑的省文联驻村第一书记肖双良。有既是扶贫群众心中的“好儿女”,也是村小学的志愿老师,更是留守儿童心中的“好爸爸”的县民政局驻村第一书记陈军。
图片
省文联驻且已村第一书记肖双良带村民发展羊肚菌产业
件件好事实事聚沙成塔。目前,全县驻村工作队147个,走访群众27.9万人次,化解矛盾纠纷930起,解决难题5083个,办好事实事7330件,争取项目568个,涉及资金3067.24万元。
万名党员齐上阵,铺就乡村小康道
领着群众干,做给群众看,政府主导和干部党员带头,基层党员也不甘落后。各级党员干部比学赶帮超,汇聚成了先富带后富,共奔小康路的强大合力。
产业发展是精准扶贫中的基石,是贫困户最为持续、最为稳定的脱贫致富手段。泸溪县发展生产办主任刘支宽深知肩上的责任。
图片
潭溪镇万亩椪柑示范园
为民脱贫加速度,刘支宽常与基层村干部及贫困户拉家常,掌握了贫困户、贫困村的第一手资料和发展生产意愿。
在他的推动下,该县先后出台了《泸溪县精准脱贫“十项工程”单项工程实施细则》《泸溪县2016年—2020年产业精准扶贫规划》,每年出台产业扶贫实施方案。构建了“一县一特、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蓝图,推行了 “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基地”的产业扶贫模式,有效引领该县产业发展,助推贫困户脱贫致富步伐。
图片
“狮子山”的葡萄
金灿灿的“佤乡米”稻穗在迎风飘荡,“狮子山”的葡萄让人垂涎欲滴,浦市的铁骨猪、兴隆场的“玻璃椒”“巴斗山”林下鸡、峒河两岸的椪柑、合水的油茶……构建成了一幅美丽的产业小康新画卷。
图片
“佤乡米”基地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位普普通通的驻村帮扶干部,她把贫困户当家人,把贫困户的事情当家事,让两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成长的路上充满了阳光,让一个贫困家庭在战胜贫困的路上充满了信心和力量,用十二年默默坚守和无私奉献,谱写了一曲跨越血缘关系的“亲情之歌”。她就是石榴坪乡计生服务站站长——李桂芳。
12年来,李桂芳一直像当初承诺的一样,像对待自己亲生女儿一样无微不至地照料着李蓉、李珊两姐妹。
2017年,李蓉以优异的成绩考上重点大学,本硕连读,而且可到法国留学。但是,李蓉的父母坚决不同意她出国留学,因为他家是贫困户,出国留学的费用对于她们家来说无异于天文数字。李桂芳知晓后,找到李蓉说,你大胆报考,留学的费用我帮你先出。
事事有回音,件件抓落实。全县各级各部门党员干部、农村创业带富能手和退伍军人等万余名党员,广泛收集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焦点问题,制定解决办法,落实破解措施,勠力为民办万件民生实事。
图片
“鸡蛋书记”达岚镇纪委书记石文斌在走访帮扶户
在泸溪的138个战斗阵营里,有以“鸡蛋书记”为名经营朋友圈,为贫困户推文接单的达岚镇纪委书记石文斌;有走遍千山万水,只为寻找安全水源的县水利局副局长文雯;有连续5年分管全乡精准扶贫工作,4次病倒在扶贫一线的白羊溪乡人大主席李长尊,他们的扶贫故事传唱不息……
图片
村民正在摘丰收的椪柑
冬日的泸溪大地上,一片片蜿蜒不绝的椪柑林沿山起伏,金红色的果实沉甸甸地挂满枝头,村民正喜摘着这丰收的果实,他们挑着一担担、背着一筐筐的椪柑红似火,在全面小康的大道上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