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邑绣娘:做“指尖艺术”的追梦人

太邑乡是大理市唯一一个山区民族乡
走进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太邑乡,青山叠翠,云雾缭绕,来到彝乡绣娘家中,出自她们巧手的民族服饰和彝家刺绣绚丽多姿,再细看,这些绣品在根从传统的同时,已然注入了时尚的元素,从图案设计、配色到实用性拓展等方面均有了创新和发展。眼前的彝乡绣娘,眉眼间流动的“光”与绣品的“彩”恰似一幅织锦,写满了彝乡的历史、现在和未来。
太邑彝族乡位于大理市西南部,为“两山系、三县市、四乡镇”交界之地,是大理市唯一一个山区民族乡,下辖太邑、桃树、者摩、乌栖、己早5个村委会,41个自然村,60个村民小组,2560户9347人,其中女性有4601人,以彝族、白族居多。成年后的太邑女子基本都掌握刺绣技艺,据不完全统计,仅乌栖村500多名女性中有近10人靠刺绣为生。
根从传统,三代人制作彝乡嫁衣
在太邑乡说起李雪妹,没有不知道的,李雪妹传承家族手工艺制作彝家嫁衣,到她这里,已经是第三代了,乡里嫁女儿的在结婚前都会去找她订制一套华美的嫁衣。
在太邑乡,为待嫁女儿准备一身嫁衣是一件重要的大事。说起彝家的新娘装,李雪妹的话一下子多起来了,今年55岁的李雪妹制作彝家嫁衣已经接近40年了,她从16岁开始跟自己的妈妈学习刺绣和制作嫁衣,如今在乡里已是远近闻名。李雪妹说:“太邑乡彝族的嫁衣非常华美,所有的绣花都是手工的,衣服上的银饰也很多,一套嫁衣配下来要1~2万元。”
图片
李雪妹和她制作的新娘装
在李雪妹家中,记者看到了一整套的新娘嫁衣,单是围腰就大概就有6~7种,据说每一种都有特定的寓意。李雪妹介绍道,年轻时,绣花和制衣都是自己一个人完成,现在眼睛不好使了,绣片多是发动身边能绣花的绣娘来做,目前,向她提供绣片的妇女大约有7~8人,她们在劳务之余绣绣花,为自己的家庭增加一点收入,一年下来,她自己的收入也增加了,这样大家即便不到城里打工,也可以有事做,有钱赚了。
看到如此华美的民族服装,同行的女子忍不住穿上照相,李雪妹边为她整理服装边说,现在她做这个新娘装已经是轻车熟路了,3~4天就可以做一套,服装不算贵,贵的是银饰,银饰一般自配,丰俭自定。
说到彝家新娘装今后的传承和发展,李雪妹也不无担忧,现在的年轻人都到城里打工了,加之制作嫁衣需要很大的耐心,其中还有许多传统和细节,不是一般人都能做的,她表示,现在她也开始教身边的爱绣花的女子做嫁衣,这个手艺一定要传承下去,不管今后的市场如何,这是彝族的文化传统和记忆。
面向未来,走进北京“深山集市”
今年35岁的李丽香从小跟母亲学习刺绣,她天生对刺绣具有一种超常的领悟力,用她的话说,所有的图案,她看一眼就能记下,回家就能画出来,能自绘自绣,自然十分带劲。不仅技艺了得,商品意识也觉醒得早,早在15岁时,她就会拿着自己的绣品到彝家婚礼上出售,因为那个时候人气很旺,并且大家在做客时心情都很好,一场婚礼下来,她的绣品基本也就卖完了。
图片
李丽香的作品
尝到甜头的李丽香从此与刺绣结下了不解之缘,后来她到城里打工,做过流水线工人,到饭店做过服务员,这些经历开阔了她的眼界,磨炼了她的意志,同时也让她对刺绣文化有了新认识。结婚后,她把更多的心思放在刺绣上,因为她的绣品图案新、绣工扎实,即便价格高一点,大家都宁可买的绣品,几年下来,方圆几百里内她渐渐有了名气。
2019年1月,她参加大理市第二届“金花绣娘”手工绣技艺大赛荣获二等奖,成为大理市10大金花绣娘之一,这届评选出的10名“金花绣娘”中,有3名来自太邑乡。
李丽香参加“深山集市”展销
2019年8月3日,由北京依文集团和大理人民州政府主办的“深山集市风花雪月”大理专场在北京侨福芳草地举行。在57天的展销活动中,都市的“赶集人”遇见来自大理的手工艺术,聆听大理风花雪月的故事与传说,走进大理13个世居民族的记忆深处,带动了大理文创产业、特色旅游发展,促进群众增收致富。李丽香有幸作为大理地区18名手艺人代表之一,携带自己的刺绣作品参加了展销。展销期间,李丽香收获了大量的刺绣文化、刺绣商品市场信息,在她的头脑中,创新和发展的理念越来越强烈。
回到家乡后,她把自己在北京所学到的本领一一实践在自己的作品中,其中一幅绣品叫“轮回”,从图案、配色到名称与往常大不一样,风格逆转,用买家的话说“更洋气了”,她把这幅作品分别做成车挂、项链、手机链等,受到了行内专家的赞赏;她把一块精美的绣片镶嵌在小皮包上,小皮包顿时摇一变,身价倍增;传统的香荷包,她在图案上进行了大胆创新,她的作品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一度是彝乡刺绣创新的代名词。
李丽香的作品
李丽香的作品从山乡走向城市,从城市走向世界,成为大理市文旅系列产品之一,一名买家说:“太美了,彝乡绣娘的眼界和审美都与时代同步了,这样的商品一定会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李丽香不仅在“形”上下功夫,也在“用”上下功夫,她说到北京参展的最大体会就是,把绣品与日常生活用品有机结合起来,这是市场的趋向,也只有这样,艺术品才能走进行千家万户,美化生活。李丽香说:“过去我们自己绣花自己用,现在我们要发扬光大老一辈传给我们的技艺,让指尖技艺变成指尖经济,同时也推广我们的彝族刺绣文化 。”
谈到未来的打算,李丽香说:“以后想做一间工作室,一方面集合山里的姐妹们一起绣花做买卖,一方面也是传承和弘扬彝族的刺绣文化,让彝族精美的刺绣为更多热爱生活、热爱美的人所认识。”
定格乡愁,迈步新时代
李丽香和李雪妹都是彝乡绣娘,是大理地区众多刺绣手工艺人的一员,与众多绣娘一样,在时代的浪潮中,她们以灵巧的双手绣出家乡的文脉,绣出美好生活的向往,完成了自己创业创新之路的蝶变。她们是幸运的,因为她们恰逢一个美好的时代,她们是幸福的,因为太邑乡的山水养育了她们,民族传统文化和现代艺术的洗礼让她们“秀”出多姿多彩的人生。同时,她们还集合彝乡姐妹们的灵秀和智慧,共同传承经典文彝族刺绣文化,创新理念,创新作品,把绣品集成在嫁衣上,集成在现代生活用品中。
近年来,大理市大力扶持刺绣手工艺人创业创新发展之路,通过举办“金花绣娘”手工绣技艺大赛,发现手工绣技艺人才,展示优秀绣品,与有影响力的文创公司合作。通过成立刺绣协会和刺绣专业合作社,以传承人为骨干,区域辐射,形成产业,带动农村妇女增收致富。同时,充分挖掘大理市“文化底蕴丰厚、旅游资源富集的优势,通过实施“非遗+旅游”扶贫项目,拉动乡村产业发展。“对症施治”破解山区脱贫攻坚造血功能不足难题,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在文化旅游部门的积极主导下,大理非遗传承人和手工艺品走进北京“深山集市”,惊艳亮相英国伦敦,走出了一条旅游扶贫的特色之路。为帮助农村妇女创业增收致富,大理市在脱贫攻坚进程中,将刺绣作为产业扶贫项目之一,通过开展刺绣培训、实行妇女创业无息贷款、搭建电子销售平台,孵化刺绣创业项目等,开发订单产品,增加产品附加值,大力帮助农村妇女就近就业,为妇女插上飞翔的翅膀,让她们在新时代的天空自由飞翔。
云南网记者 期俊军 通讯员 彭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