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社工扶贫|罗睿杰:党建引领激发安置点大能量,老党员带头组建文艺队

近年来,昭通市新建23个集中安置区,大型跨县安置区拔地而起。其中,昭通市鲁甸县卯家湾易地搬迁安置区是全国第二大易地搬迁安置点,共计36345人在此安居。作为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帮扶城市,东莞全力帮助昭通数十万易地搬迁安置区群众走出大山,实现从农民到市民的跨越,帮助他们“搬得下,稳得住,有发展”。
“这是我2020年第五次来到昭通参与扶贫工作。” 东莞社工罗睿杰说,2019年10月东莞-昭通易地搬迁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启动后,罗睿杰和一批批东莞社工前后来到安置点,与当地3000多名居民牵手做朋友,打通安置点社区服务的“最后一米”。
图片
七旬老党员带头组建社区文艺队
党建引领是东莞社工督导服务的一手先手棋。罗睿杰介绍,为发挥优秀党员的“雁头”效应,东莞社工督导队伍采取了“党员社工先锋+东莞社工督导+鲁甸本地社工”的工作模式,让更多的东莞党员力量帮助搬迁群众熟悉新环境,融入新生活。
一次偶然的机会,当地社工发现景新社区的一位近70岁老人每天出门都戴着党徽,这引起了东莞社工督导的新想法:能否挖掘安置点的社区党员力量,发挥他们社区领袖的作用?
图片
为此,东莞社工督导当地社工与这位老人家耐心沟通,并成功说服他出面牵头组建了社区文艺队。在老党员的组织、号召下,景新社区老年人文艺队很快成长起来,每逢歌唱活动或重要节日,这个23人的文艺队伍都会踊跃参与。
“其实他自己并不擅长文艺活动,但为了给社区出一份力,他也积极参与进来,我想这就是党员的引领作用。”罗睿杰说。
在罗睿杰等社工督导推动下,各安置点社区资源被充分调动,越来越多的社区力量参与到社区服务中。比如,社工督导发动文艺骨干,组建社区乐队、广场舞队等;发掘社区文艺骨干,将会打快板、拉二胡、弹月琴、跳舞、唱山歌的社区居民组织起来,排练节目;开展“感恩祖国感恩党,同心齐奏幸福曲”文艺演出活动,进一步搭建搬迁居民沟通交流平台。
图片
罗睿杰为当地社工讲课
与3000多名搬迁群众交朋友
今年,贫苦户小陈与奶奶告别了深山,来到昭通安置点,由于母亲的意外逝世,加上不适应安置点全新的生活环境,让小陈情绪变得很低落,在社工家访时,小陈也躲在一旁不愿见人。
“走访了解他家情况后,我们安排了社工定期与他们积极沟通,并联系当地社区人员,帮助他们申请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补贴。”罗睿杰表示,在社工两个星期的耐心沟通下,小陈逐渐打开了心扉,变得活泼起来,并给他申请了每月近1300元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
图片
罗睿杰进行闲“疫”助学计划回访
像小陈这样的搬迁户并不是个案,每个安置点社区都或多或少存在。东莞社工团队有效地解决了这些问题,不仅让社区群众信得过,在心理上迈出“大山”,激发了他们认真生活的动力。
“2020年的工作,充分证明了社工服务在异地搬迁社区中能发挥巨大的能量。”罗睿杰说,这一年,他们帮助当地社区建成了稳定的文明生活服务体系,与从5个县城搬迁而来的3000多名互不相识群众成为朋友,让他们适应了新区新生活。
图片
“昭通如今的社工服务体系,就像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孩子,而当地众多大型安置点的大量服务需求,对于这个‘孩子’而言担子过于沉重。”罗睿杰说,东莞社工今年的对口帮扶项目结项了,效果明显,也为当地社工服务体系注入了规范化的科学发展动力。但是,就目前昭通当地社工服务体系的发展程度和各个安置点的实际需求而言,一年的帮扶并不够,仍然需要东莞社工“扶”着走一段。
【见习记者】郑国豪
【作者】 郑国豪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