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看东乡】东乡族妈妈:和孩子一起为幸福“充电”

在东乡县职业技术学校的实训基地,牟阿西也(左)在工作中。新华社记者 王朋摄

新华社兰州1月11日电(记者文静、王朋)清晨,晨光还未透过乌黑的天幕,牟阿西也已叫醒3个孩子,收拾好书包,把他们送到楼下的小学。梳洗打扮一番后,她也匆匆出门,到当地的职业技术学校培训和学习。

说到自己和孩子“一起上学”时,29岁的牟阿西也一下子红了脸。

“娃娃们在学校学文化,我在技术学校学普通话和技能,可不是一起上学嘛。”牟阿西也脸颊挂着的“高原红”显得更红了。

借助易地扶贫搬迁政策,2019年12月,牟阿西也一家从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车家湾乡水家村,搬到了位于县城的城南社区。

东乡县被当地人称为“大山开会的地方”,这里有1700多条梁峁和3000多条沟壑。大山深沟挡住了不少孩子的求学路,这也包括当年的牟阿西也。

牟阿西也为孩子们准备午餐。新华社记者 王朋摄

成家后,身为3个孩子的母亲,牟阿西也暗下决心:“无论如何,要让孩子好好读书。”即使山路崎岖,她还是坚持送孩子们上学。丈夫放羊,她种点玉米、土豆。她形容那几年的生活,“像在烂泥里打滚”。

搬迁后,“小区对面就是小学,孩子上学再也不用走山路了。”牟阿西也非常高兴。

牟阿西也到技术学校学习要从一次竞选说起。2019年12月,牟阿西也一家搬至城南社区,头脑灵活的她是城南社区妇联主席的有力竞争者。“但我说不好普通话,话到了嘴边说不出来,识字又不多,最终错失了机会。”这位只上过一年学的东乡族妇女难掩失落。

失落的情绪也激发了她渴望进步的动力。距今4个多月前,牟阿西也主动报名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普通话说不好,她就选择了餐饮服务员培训班。

培训班在社区的实训基地是一栋两层小楼。一楼既有餐饮企业,又是培训课堂,牟阿西也就是在这里提升自己的普通话和服务技能水平的。单调的服务用语练习和摆桌、端盘等操作,牟阿西也不知练了几千遍,一天下来并不轻松,她却自得其乐。“有时我还会偷偷溜进美容班学化妆。”牟阿西也指着脸上画的柳叶眉说,“这就是在培训班上学的。”

现在,牟阿西也已成为实训基地的正式员工。“如果满勤,一个月我能拿到3000元。”牟阿西也很“骄傲”,过去连自己的名字都不怎么会写的她,如今学会用手机App网购自己心仪的衣服,通过用社交软件做起代购丝巾的小生意,每天过得充实有滋味。

年轻的牟阿西也喜欢追求时髦。结婚后就没怎么碰过化妆品的她,用自己第一笔实习工资购置了一套化妆品,“现在生活不同以前,自己也有能力为美丽‘投资’了。”

在东乡族自治县实验小学校门口,牟阿西也等待孩子放学。新华社记者 王朋摄

自打“上学”后,她越来越忙碌,却乐在其中。每天接触不一样的人和事,她觉得自己脑子“转”了起来。牟阿西也至今仍非常后悔当年没能坚持上学,从而错过了很多机会。她将自己的这份遗憾变为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牟阿西也经常会让孩子们教自己认字,“每天认一个字,一年下来也会有很大收获”。

一直以来,中国在脱贫攻坚进程中着力激发贫困地区农村妇女创造财富的能力。东乡县县委书记马秀兰说,培养好一个妇女,就可以阻断一个家庭的贫困代际传播。

这几年,东乡县大力推行培训就业工程。东乡县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妥凤英介绍,累计有1.8万名学员通过一技之长端稳就业“饭碗”,特别是2020年以来,主动为幸福“充电”报名参加培训的学员占三分之一。

“很多东乡族妇女现在能走出家门、有一份工作,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妥凤英说,截至目前,525名少数民族妇女通过参加免费技能培训走上就业岗位,“穷根”正从牟阿西也们和孩子们的身上拔除。

来源:新华社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