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点普洱(2003)非遗|彝绣走过春秋,绣针一描是冬夏

在彝族语言中,有“不长树的山不算山,不会绣花的女子不算彝家女”的俗语,绣布一方,绣针一根,一来一去间,七巧玲珑心织进了星辰与山河,挽留住了时间与岁月。

2020年,普洱景东县安定镇被列为云南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景东县“安定”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包括青云、青联、青胜三个村,简称“三青”。“安定”虽地处深山,但彝族传统文化资源丰富,“彝族打歌”“羊皮舞”“大帮腔”“跳菜”“大筒长号”“唢呐”“羊皮衣制作技艺”等众多非遗项目云集,“彝族刺绣”便是其中一项。

景东彝族剌绣技艺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是一项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实用性极强的民族传统工艺。它虽藏于深山闺阁千余载,但它的精美和精湛仍吸引着更多的人前来一睹“芳采”。

(村民拿到普洱艺术节销售的绣花鞋)

剌绣技艺在传统的基础上均有创造性的发挥,剌绣图案的设计与构思大多来源于生活。图案构思独特,布局精巧,富于变化,色彩鲜丽,是我国民族民间美术的一支艺术奇葩。

剌绣技法多样,有挑、绣、补、纳、扣以及单面挑、双面绣等。剌绣花边图案是彝族的特长,绣花种类有排花、栽花、穿花、贴花、锁花、盘花、滚花、补花、剌花、纳花、纤花、平绣、链子扣、镂空、打字花、扣花、切针等手法和技巧。

在当地,刺绣不仅是文化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衡量彝族姑娘们心灵手巧的重要标志。作为一种民间手工艺,彝族刺绣属于民间文化范畴,是景东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刺绣艺术品不仅能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愉悦享受,怡情养性、陶冶情操,还可以创造较高的经济价值。刺绣业在增加农民家庭收入的同时,也能更好地让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继而推动全县文化产业的发展。

(村民绣制的绣花围腰)

景东彝族刺绣内涵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是本民族习俗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元素符号。该项技艺于2013年10月被云南省人民政府任命为云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END

文 | 张雨 整理

图| 罗中儒

责编 | 陶优

审核 | 代基凯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