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长补短 积累动能 破浪前行-一论深入学习贯彻县委十三届十二次全会精神

县委十三届十二次全会刚刚闭幕,息烽大地普降瑞雪,这是息烽迈步新征程的一个好兆头。

“十三五”时期是息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全县上下万众一心,攻坚克难,奋发而为,顶住了挑战压力,经受了困难考验,稳住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盘”,成绩来之不易,成果有目共睹。

卓飞书记、漆勇县长在全会上的讲话,全会表决通过的《建议》(讨论稿),都对2020年工作进行了回顾或总结。《建议》指出,“十三五”时期息烽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干成了一批强基础利长远的大事,办成了一批多年想办未办的难事,做成了一批首开先河、敢为人先的新事,实现一系列有标志性意义的突破。

最值得一提的是,县域经济发展综合测评在全省县域第一方阵排位第12位以上;脱贫攻坚圆满收官,12个国家贫困村全部出列,2546户7083人贫困人口达到国家脱贫标准并顺利退出贫困人口序列;立碑村成为全省首个淘宝村,实现贵州淘宝村“零”的突破;渝贵快铁、江都高速和息烽南站、新萝支线建成通车,打开了息烽对外开放的便捷通道;同城大道息烽中段、团圆山环线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相继建成,“一轴一环”的城市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城乡面貌大为改观,市民素质有效提升,成功蝉联“省级文明城市”称号,等等。这些都为我县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同时,我县始终把发展实体经济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累计完成产业结构调整27.9万亩,建成15个田园综合体,“3+N”产业布局基本形成,像红岩葡萄、石硐猴猴桃、九庄吊瓜、养龙司百香果等初具规模和品牌效应,已成为巩固脱贫成果、促进农民增收的特色支柱产业。同时,以教育、医疗、住房等为主的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稳步提升,为我县推进乡村振兴埋下了精彩“伏笔”,奏响了开篇“序曲”。

但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一方面,国家大格局、省级大统筹、市级大战略带来的政策红利,会赋予我县许多发展机遇,包括各种政策、项目和资金。而且,通过这些年的持续努力和不断积淀,我县也拥有自身的优势、特长,比如:特殊地理位置、交通运输便捷、红色资源富集、温泉禀赋独特、生态环境优良、农业基础扎实,再加政治生态好、社会和谐稳定等,这为息烽争当“特长生”、打好“突围战”创造了有利条件。我们要增强发展自信,鼓足干劲,力争上游,把这些条件利用好、优势发挥好,为息烽高质量发展积聚更多的动能。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充分估计到新冠肺炎疫情、经济下行等来自大环境的“冲击波”,更要看到我们自身“软肋”,比如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不优、城镇规模不大、收支矛盾突出等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有效解决,与周边区县的差距也并未缩小,这就是我们真实的“家底”。只有保持清醒头脑,坚定战略定力,科学把握“时”与“势”,辩证认识“危”与“机”,善于在危机中育新机、在变局开新局,才能走出一条发挥息烽优势、彰显息特色、体现息烽质量的赶超突围之路。

正如卓飞书记所说:“我们要不断增强风险意识和机遇意识,勇于逆势而上,开好顶风船,奋力在十四五时期开好头、起好步,努力取得好成绩。”全县上下要按照全会勾画的发展蓝图,迅速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省委部署、市委战略布局和县委工作要求上来,切实扛起政治责任,找准自身发展定位,凝心聚力不松劲,真抓实干勇争先,在落实“强省会”五年行动中作出息烽应有贡献。

来源:本报评论员

编辑:安 恒

编审:王忠平

三审:文 皓

签发:魏忠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