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报整版报道|有一种乡愁,叫永春的河

福建水利ID:fjssljb

福建省水利厅官方信息发布平台

1月12日

中国水利报在第三版

整版报道

《有一种乡愁,叫永春的河》

叫永春的河

有一种乡愁

泉州永春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走进位于福建省永春县桃溪畔的余光中文学馆,这首脍炙人口的《乡愁》映入眼帘。

很多人因为这首诗,认识了永春;很多人因为看到永春的河,唤起了乡愁。

“只要是桃溪水流过的地方,就是我的故乡。”这是余光中对故乡的深情,也道出水之于故乡非同一般的意义。永春的河,流淌着诗的韵律,也浸润着家的记忆。

近年来,永春县围绕“乡愁故里、生态桃源、美丽永春”建设目标,依托河长制平台,全面实施综合治水,为产业升级、乡村振兴、城市提质以及打响“有一种生活叫永春”的品牌,提供了有力支撑。

风光两岸映桃源

“清水一湾舞白鹤,风光两岸映桃源。”这是余光中笔下的桃溪,一条令无数永春游子魂牵梦萦的“母亲河”。

桃溪长约61公里,流域涉及11个乡镇118个村。曾经美如画的桃溪,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一度污水横流、垃圾丛生。

“(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河水可以直接喝,后来村民家家开始养猪,这条溪两边有80多个猪圈,弄得溪水又脏又臭,外地姑娘都不愿意嫁进来。”永春县桃城镇南星社区主任刘进立,回忆起桃溪支流南星溪当年的场景。

彼时,南星溪两岸禽舍、猪圈、旱厕随意搭建,畜禽养殖污水与生活污水直排,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随处可见。2016年年底,南星溪水质为劣Ⅴ类。

2017年3月,永春县全面推行河长制,成为福建省首批综合治水试验县,开启了全面生态治水的新篇章。南星溪是治水示范段之一。

从2017年到2019年年底,在水利等部门的指导下,南星社区采取了污水管网改造、河道治理、生态修复、畜禽养殖治理等一系列措施,建设“水清鱼现、乡愁野趣”的治水样板工程。

走进南星社区,映入眼帘的是一幅乡村水乡的画卷。清澈的南星溪穿村而过,其间有错落的石头、莲叶点缀,还布设着铁链吊桥等娱乐设施;两岸传统古厝面貌一新……

“这是全县生态治水的成果之一。”永春县水利局总工程师颜华南介绍,“我们按照省水利厅的要求,遵循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开展污水治理,建设生态护岸,营造园林景观,达到综合协调、统筹推进的效果。”

治理工程完成后,南星社区依托良好水环境,建设了渔谷公园、生态护坡,添设亲水堰坝、鲤鱼池、鱼巢和休闲步道,对传统古厝进行修葺,设置了休闲驿站,开展了水生动植物增殖及观光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如今的南星溪,不仅成为群众休闲的好去处,而且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点。每个周末,都有上千人来此观光游览,村子的人气越来越旺。

66岁的村民刘添宝以前靠种田为生,2020年旅游公司到南星社区开发旅游项目,他找到了新的工作,负责彩虹滑道项目的收费与设施管理。“每月工资有三四千元,平时每天工作8小时。到了周末和节假日,晚上6点基本下不了班。”刘添宝说。2020年的“五一”小长假,南星社区每天游客达8000多人,不但餐厅“客满”,各种娱乐设施前也都排起长队。“当然高兴咯,加班还有加班费哩!”刘添宝笑着说。

像刘添宝这样到旅游公司打工的原住村民,有30人左右。他们的生活与穿社区而过的这条溪一样,都在发生改变。

南星溪一路欢歌,汇入桃溪。那里又是一片崭新的风景。

流水潺潺,水清岸绿,一簇簇水生植物点缀着溪流,一排大石成为连接两岸的“桥梁”……桃溪石鼓镇段湿地公园的景色吸引了很多游客驻足拍照。一队中学生从溪边的步道上走过,交流着各自的写生画作。

“全县的安全生态水系建设项目从2016年开始实施,包括162公里的河段。桃溪石鼓镇段的主要任务是生态提升,建设湿地公园。”永春县水利局局长郑双伟介绍。

石鼓湿地公园建设项目利用自然河湾进行梯田式湿地改造,栽种既可观赏又能净化水质的水生植物,不仅解决了卿园村河岸沿线蔗田、菜地等产生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解决了生活污水问题,而且修复了河流生态,形成了人水和谐、滨水宜居的生态环境。

相传永春石鼓潭有巨石,溪水击石如擂鼓,石鼓镇因此得名。永春在河段治理时,将河中的石头都进行保留。焕发了新活力的桃溪,也在讲述着老故事。如今的桃溪,水质已提升到Ⅲ类。

一湾碧水伴古桥

东关桥架在永春县东关镇东美村的湖洋溪上。下游不到百米,就是湖洋溪和桃溪的交汇处。无数永春人从这里出发,开始了新的旅途。游子回眸,瞥见的最后景物,就是东关桥。这座桥已成为永春人家园的象征、乡愁的寄托。

东关镇镇长、镇级河长张少堃经常沿湖洋溪巡河至此,观察水情,解决问题。在2020年举办的第二届“守护美丽河湖———争创示范河湖”全国短视频公益大赛中,永春县河长办选送的视频作品《河道“郎中”》获得一等奖。该视频展现了永春河长尽职尽责、敢于担当的真实形象和敬业风采。视频的人物原型,就是张少堃。

在东关镇政府,张少堃工作的“战斗堡垒”经常有参观者、采访者光顾。说是“战斗堡垒”,一是因为河长办墙上“河长办就是战斗办”的标语,二是因为它的保障功能足够强大。

“河长制为我们开展工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张少堃说,“我们要随时保持战斗状态,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东关镇河长办落实省、市打造标准化基层河长办的要求,腾出镇政府办公楼的一整层,设置了智慧河长指挥室、综合调度室、水质监测室、综合巡查室和资料室,对河长制日常办公、指挥调度、巡查监管、水质监测等业务功能进行优化整合。

“利用这样一个标准化河长办,我们能够不间断地开展对源头水质的监测及水陆同治,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工作效能大大提升。”张少堃结合实践谈了自己的感想,“效果最明显的就是水质的提升。”

河长办组织对镇域主河道的每个排水口进行全面排查,并由每个排水口上溯至源头,排查各种已产生污染的因素和潜在污染源,针对实际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河长办在河道关键节点及断面共设置12个高清监控探头,实时监控相关河道排水口、关键河道节点和断面的水质情况、污染情况和环境质量。

同时,建立了日常排水口及关键交接断面水质情况监测收集及反馈处置机制,河道专管员每隔5天定时对相关排水口水质进行检测,并对数据进行采集,及时录入App。河长办、巡河队不定期对排水口及断面水质进行抽检;水质检测室及时检测、分析河道专管员送来的水样,并录入存档,形成规范的数据采集、上传、处置、汇总机制。

“有了明确的问题导向和数据支撑,我们的措施就制定得更科学合理,问题处理也就更精准到位。”张少堃说。

河长办综合调度办公室墙上挂着《东关镇河长制工作月考评一览表》,总分100分,包括组织领导、日常管理、整治工作、专管员工作等4个方面,全镇7个村2个社区2020年每月得分都在90分以上。依托河长制,东关镇已凝聚起全镇的治水之力,系统开展河道综合治理管护。

2020年,东关桥国考断面水质均值达Ⅱ类。良好的水环境,离不开永春河道“郎中”们的用心守护。

一湾碧水伴古桥,两岸绿道衬民居。“巡河过程中,大家普遍反映的就是河流风景更美了,居住环境更好了。”张少堃说,越来越多的旅外永春人、乡贤、华侨回到了家乡,或休假,或创业。

“桃谷寻源路不迷,垂虹人渡石林西。”东关桥,既是出发点,也是归宿点。重走东关桥,回到了家园;又见母亲河,望见了乡愁。

长怀来处是永春

在五里街镇埔头村的乡村道路上,汽车往来不断,其中不乏前来度假的游客。吸引他们的,除了清澈的霞陵溪,还有绿色的田园、多彩的水果。

“近几年,市水利局统筹推进清新流域样板工程,以水为脉,综合施策,建设富美乡村。”泉州市河长办常务专职副主任、市水利局副局长王逸民介绍。

霞陵溪埔头村段,就是永春县建设清新流域的示范点。“清新流域样板工程的建设,不仅净化了河道,改善了人居环境,而且对乡村振兴产生了重要的助推作用。”郑双伟说。

得益于综合治水,埔头村的一座座荒山,如今已变成了现代化的生态农业园,种植着红心火龙果、黄金百香果、芦柑等水果。

泉州市劳动模范张一民,2017年年初和几位同伴在埔头村流转了330多亩土地,投入800多万元创办裕嘉水果专业合作社,种植了芦柑、橘子、百香果等水果。如今,他的果园里游客不断,采摘者络绎不绝。大棚下,几个工作人员正忙着将游客采摘的果品装箱。

“光卖芦柑每天就有七八千(元)的收入。周末每天有上千人来采摘和观光休闲,一天收入能达到2万块!”张一民对水果合作社的经营状况很满意。经过前期的探索,合作社在开发采摘、观光、游览功能的同时,又陆续设立了游客接待中心、农家乐等,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

这两年,埔头村村民已尝到了清新流域样板工程建设带来的甜头。村容村貌改善的同时,现代农业、生态旅游业快速发展,埔头村成为远近闻名的亲子采摘点,村民的农家果蔬、鸡鸭畅销,不少人开起了农家乐、民宿。

生态好了,环境美了,百姓富了,人们的美好生活需求不断得到满足。永春县不但建设了水生态文明馆,而且创新性地将退出后的水电站改造成了咖啡馆、书吧和科普馆。全县的治水成果、河长制工作进展,有了更多的展示窗口;人们找寻乡愁记忆,有了更多的好去处。

“实际工作中,既要注重百姓的需求,也要注重乡村建设的现实需要,从而实现百姓富、生态美,实现我们水利工作者的追求。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有一种治水模式叫‘永春模式’。”永春县副县长余庆新说。

“乡心应似桃溪水,长怀来处是永春。”有一种乡愁,叫作永春的河。永春的河是那张“邮票”,她是符号,是名片,是文化,更是流动的风景;永春的河是那张“船票”,让游子寻根溯源找寻故土情思,让异客慕名而来感受“家”的景色;永春的河是那个浅浅的港湾,无论你站在哪头,那里,都是故乡……

来源:中国水利报 吴(由页) 陈晓磊 郑舒婷

水利资讯

一手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