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十三五】重塑布局精准发力 致富增收“摇钱竹”

盐津位于云南省东北部,素有“咽喉巴蜀、锁钥南滇”之称,平均海拔1160米,气候湿润、日照少,特别适合竹子生长。每逢春、秋季节,走进竹产业主产区,笋农们采笋运笋卖笋忙个不停,看见一堆堆新鲜的竹笋,一车车运往山外,人人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发展画卷正蓬勃展开。
图片
图片
顶层谋篇布局,环环相扣,步步为营
十三五期间,盐津县委、县政府始终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立足自身优越的生态地理环境,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振兴之路,破除“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瓶颈束缚,牢固树立“一步登顶”意识,争做“金字塔塔尖”上的10%,重塑产业布局,走组织化、规范化、规模化、品牌化的发展路子,把竹产业作为全县“三大富民产业”之一强势推进。从2017年的《盐津县竹产业发展方案》到2018年的振兴乡村打造“一精品三有机”发展战略,再到2019年县委十三届六次全会报告的重塑产业布局、精准施策,再次擂起战鼓,吹起了冲锋号角。从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六大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到以县委副书记任组长的竹产业融合发展专项小组,无不彰显出县委政府全力发展竹产业,提质增效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截止2020年底,盐津县竹基地扩面迅速,从2015年39万亩增长到62万亩,增幅达58.9%;竹材年产量从2015年12万吨增长到30万吨,增幅达150%,竹笋年产量增长到2.6万吨,综合产值达3亿元,覆盖农户3.7万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1万户,竹产业覆盖区农户户均实现年收入增收1万元以上。
图片
群众年年丰收,鼓起腰包,热情高涨
十三五期间,盐津县紧抓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天保工程、生态治理等政策机遇,引导老百姓大规模种植笋用竹。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1200米以上海拔区域种植方竹,800米至1200米海拔区域种植刺方竹”的发展思路,遵循“应种尽种”的原则,通过“四个一批”(新植一批:充分利用新一轮退耕还林、天保工程、退化林修复等林业工程项目大力发展竹产业;改造一批: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对低效残次林地进行竹苗补植,形成竹灌混交发展竹产业;更换一批:对现有用材林进行商品性采伐,对更新后的林地栽植竹子发展竹产业;选种一批:遵循适地适竹的原则,在800米海拔以下地区发展笋材两用竹子)升级改造,极大地提高了群众种竹增收的热情。
图片
柿子镇新生村一把伞竹基地农户张兴陆就是其中的受益者,“2020年受市场影响,竹笋价格是每斤3.5元,价格比去年低了0.5元,由于对竹林进行了低效林改造,每亩单产均有提高,总收入还是在增加。”“原来我家有笋子50亩左右,每年进行低效竹林改造,一年收入达5-6万,2017年以来又造了50亩左右,我家有竹林100亩,如果都投产的话年收入将达到11万元以上。”张兴陆高兴地说。
图片
谈到提高竹笋产量增加收入,柿子镇新生村村民委员会主任潘正均自信满满地说:“通过低效林改造以后,每亩增加产量200斤左右,一把伞基地示范区亩产最高可达800斤。从整体的产业来说,我们全村有10万元以上的是在60户左右,在5万元以上的在200户以上,剩余的都是在1万元以上。”
图片
据统计,2013年以来,全县新植竹子34万亩,有5000亩以上连片竹基地12个,完成低效林改造21.5 万亩,新建产业路80千米,新建营林生产管护道132千米。
优化招商环境,提升品质,变粗为精
十三五期间,县委、县政府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产业发展模式,高度重视竹产业市场主体培育,进一步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引进了一批具有一定实力和经验的竹产业企业落地盐津。2020年,全县共有竹银华山野菜有限公司、林森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天竺园食品有限公司、云南惠康美食品有限公司5家竹产品精加工企业,竹产业企业年加工能力达7000吨,比2013年增长300%。通过组建26个竹产业专业合作社,把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竹产业最基层市场主体,统筹“种、管、采、销”四个重点环节工作,不让一棵竹子游离于组织之外,落实产业发展高度组织化。
图片
盐津林森农业投资有限公司落地盐津后,为牛寨乡80余名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带动18户贫困户脱贫致富,目前,公司的竹笋食品年销售额已达到1500余万元。
图片
现今,盐津竹产业在盐津基本形成产业化、规模化,竹产业逐步从过去的种竹、卖笋、产品初加工向精细化、质量化、品质化过渡。后续按照“一区五园一配套”的规划布局,将建设集管理、储存、精深加工、生物制品、科技研发、商贸物流、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现代竹产业生物科技园区,随着园区的建成,竹产业将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形成完整的竹产业链,为全县竹产业增效、竹农增收、巩固脱贫成效、加快乡村振兴再添加速引擎。
图片
图片
短评:
立足大山优势,资源特点,打破山高路阻的瓶颈束缚,大力发展群众致富项目,根本目的是增加老百姓收入,只有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抓住市场需求关键环节,因地制宜、因势发展,产业的利益链接才会稳固,才能走出一条持续发展、长期增收致富之路,才能为子孙后代真正守住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
信息来源: 盐津县融媒体中心 赵宇 朱应
平台编辑:盐津县融媒体中心
转载请注明来自“微盐津”微信公众号
如需转载请联系0870—3033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