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警察节丨民警罗布旦达的故事!

看得见的力量,直击地底,见证着琼结公安的历史和现在。
看不见的力量,世代相承。28年来,他用坚守温热边疆苦寒,用奉献保一方平安。这力量,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公安民警在新时代征途中一程又一程。
1992年7月,从西藏自治区警官学院毕业的罗布旦达被分配到琼结县公安局,一包行囊、一袋干粮、辗转一天从拉萨来到琼结,一间土房、两张桌子,这就是上世纪90年代的县公安局。
1992年7月15日,这个时间罗布旦达终生难忘,他成了一名公安民警。这一干,就是28年。
“县公安局7个人承包了所有的工作,巡逻、办案、抓人,解决纠纷、登记户籍信息。”罗布旦达回忆起刚参加工作时的情况。
上世纪90年代,由于道路不通、通讯不畅、手段落后,侦办案件全凭民警个人经验和预判能力,问询证人和徒步追踪极其考验办案民警的毅力和耐心。
打击犯罪、不讲条件。“当时,群众家的5头牦牛被偷了,价值6000元左右。”将犯罪嫌疑人绳之以法挽回百姓损失的决心使罗布旦达一刻也不愿耽搁,不分昼夜走村入户挨家挨户询问,得到两个嫌疑人信息后,罗布旦达与同事收拾行李立刻出发,途径扎囊、贡嘎、拉萨等地,走了半个月,最终在拉萨某屠宰厂得知两个嫌疑人的去向,在找到其居住的出租屋时,罗布旦达伪装成房东前去敲门,以身挡刀、奋勇抗击,将其缉拿归案。
维护稳定,坚定不移。1998年,罗布旦达担任县公安局国保大队大队长,在侦办一起案件时,由于没有监控等技术手段支持,罗布旦达和同事们只有挨家挨户收集近两万名群众笔迹,在昏暗的灯光下熬夜加班,一份一份分析、比对、研究,最终成功找到嫌疑人。
图片
图为罗布旦达正在甜茶馆检查营业执照。
户籍登记,一丝不苟。1998年,全县居民4118户、人口17327人,在全县常驻人口普查登记中,罗布旦达负责拉玉乡、下水乡的人口登记工作。为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时间,他背锅带粮、糌粑充饥、雪水止渴,晚上走到哪睡在哪,有时是百姓家,有时是村委会,没有交通工具就靠双脚、没有电子设备就靠手写,就这样,连续奋战6个月,徒步1000多公里,没有漏掉一户一人,圆满完成任务。
治安巡逻,保万家平安。不管酷暑寒冬、刮风下雨,罗布旦达和年轻同志一样,带上警用装备,检查寺庙、娱乐场所、加气加油站等消防安全,调处矛盾纠纷,走村入户宣讲政策,帮扶困难群众,在治安巡逻队伍里总能看到罗布旦达的身影,他一丝不苟、不放过任何细节,全力保障辖区稳定和百姓安居乐业。
档案整理,谨慎细微。一盏孤灯、数排柜子常年与罗布旦达为伴,从1959年的文件开始着手,他细致入微地编制目录、划分种类、分档装订……每一项工作都有条不紊、井井有序。3年过去了,尽管有许多文件还在整理中,但被他整理过的文件,像列队待检的士兵一样,有序排列。
从7人的团队发展到如今116人的公安队伍,罗布旦达始终如一,撸起袖子,一往无前,俯下身子,干在实处。
图片
图为罗布旦达正在巡逻。
如今,他俨然成了琼结县公安局的“老师傅”,办公软件、侦查手段样样精通,赢得了所有民警的敬佩。
参加工作以来,罗布旦达先后在刑侦、治安、国保、户籍、派出所等多个岗位工作,从普通民警到领导职位、从办案部门到综合岗位,他办理刑事案件80余起,行政案件200余起,危安案件2起,1万多个日日夜夜,他废寝忘食、搜寻犯罪分子留下的蛛丝马迹;1万多个日日夜夜,他徒步巡逻、走遍琼结的每一寸土地;1万多个日日夜夜,他一笔一划,登记每一个人口信息和档案目录……
薪火相传,他的这种精神感染、激励着每一名公安民警。
图片
图为罗布旦达向群众宣讲法律法规知识。
罗布旦达的爱人因药物注射导致神经受损,行动不便,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罗布旦达扛起了家庭的责任,他以自己的积极、乐观和豁达影响感染着儿子。
如今,儿子索朗益西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成家立业,才彻底明白了身为父亲的罗布旦达对公安事业的热爱和对家庭的担当。
电话响起,儿子的叮嘱在耳畔响起。“我长大了,现在可以撑起我们的小家,你就放手去干吧,为了你热爱的公安事业!”
“作为一名老党员、老警察,我始终对党忠诚、不忘初心,始终做到无愧于心,对得起党和人民。”罗布旦达语气铿锵、目光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