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型新路子 护了生态富口袋

“前些年,家里土地自种自吃,现在土地租出去,既能收租金,还能到地里务工,真是太好了。”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三营镇士登村委会文士村建档立卡户邵聚宝高兴地说。

投入鱼苗

为保护洱海,洱源县积极探索产业转型新路子。而在产业转型发展中,洱源县三营镇士登村委会文士村的申艳琴就抓实全县禁种大蒜这一机会,租地转型发展稻田养鱼和生态蔬菜、水稻种植,为当地农业发展探索出一条生态种养相结合的新路子。

生态稻田鱼

“流转土地,并对流转土地户优先用工,2019年带动12户建档立卡户就业,共使用劳动力1800人次,一年支付工资15万左右,共支付租金19万左右。” 洱源申姐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申艳琴说。

“2019年收到租地费700元,务工工资80至120元一天,既可以照顾家、忙农活,闲下来还能到地里务工,一年下来多收入2000多元。”提起这两年收入的提高,邵聚宝高兴地说。

洱源探索生态种养结合的新路子

洱海保护实施禁种大蒜后,洱源县士登村委会文士村不少农户纷纷外出务工致不少田地闲置。考虑到村里水资源丰富、水质较好的优势,该村村民申艳琴拿出她不服输的拼劲儿, 2020年初成立“洱源申姐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筹措资金,以1000元,700元,500元不等流转了270亩闲置土地,其中50亩在县农业部门的项目支持下尝试性地发展生态稻田养鱼,投入了2800斤鱼苗,其余土地用于发展紫甘蓝等生态蔬菜种植和生态水稻种植。

经过一年努力付出,2019年申艳琴生态种养殖获丰收,共采收水稻15吨,蔬菜共卖出近200吨,卖出生态鱼近5000斤,当年共收入25万元。

农户捕捞稻田鱼

首战告捷后,今年申艳琴将稻田养鱼面积扩大到150亩,并投入了4500斤鲤鱼和鲫鱼鱼苗,水稻收割后仍继续养殖,至今已8个多月。当记者来到申艳琴合作社,申艳琴激动的捞起一笼稻田鱼,记者看到鱼儿活蹦乱跳,体态肥美,色泽明艳,一幅人鱼共舞的美丽画面展现眼前,申艳琴告诉记者,这些鱼儿即将在过年前进行销售,产值(产量)大概在8千斤左右。

“这两年,由于缺乏种植经验和种植技术,以及销售渠道不畅等等影响,但在洱海保护中,作为一名农村党员,一定会摸索着路朝前走,走出洱海保护和当地农业转型发展新路子。”谈到未来,洱源申姐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申艳琴信心满满。

生态鱼装车

在洱海保护和脱贫产业转型发展中,洱源县树牢扶产业才是扶根本的理念,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依托传统农业提升、互助社和能人带动、“党支部+龙头企业+贫困户”、订单生产、自主经营等模式,通过引导,山嵛菜、海菜、荷兰豆等一批新型绿色产业在全县各地开花结果。

云南网记者 期俊军 通讯员 周云深 宋鉴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