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赏析丨独特视角反映贫困村庄巨变——评韩生学《家是最小国》

图片
周熠
2017年9月,由省委宣传部指导,湖南日报社、湖南省文联、湖南省作家协会、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联合主办以“圆梦2020”为主题的文学征文活动。12月,湖南省作家协会向全省各市州文联、作协发出通知,拟在全省范围内签约一批重点作家,鼓励他们投身三湘四水,创作一批反映湖南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优秀作品。当时,韩生学正在酝酿一部关注“中国剩男剩女”的长篇报告文学作品,他已经花了近两年时间,走访了全国12个省区市、采访了200多人。获知征文消息,韩生学第一感受是,要报名,报告文学作家需紧扣时代脉搏,如此重大的题材,他不能缺席。当要确定写作主题时,这两年的采访给了他灵感:中国剩男剩女问题引发了社会热议,而与此相关的贫困山村大龄男青年的脱单问题也是社会热点,习近平总书记也十分关心这个问题。由此,他确定了书名:《家是最小国》。2018年4月,本书成为“圆梦2020”签约项目。
家庭是社会的基石。《家是最小国》以“家”为小切口,以湖南山区青年为叙述的主体,展现精准扶贫政策指引下,山乡面貌焕然一新,山区青年建立自信,实现脱贫、脱单,创建美好家庭的故事。作者深入生活,以独特的视角、生动的故事和适当的反思来反映现实,为中国脱贫攻坚战留下了一部充满人文情怀的好作品。
深入走访,发现素材。报告文学是行走的文学。在前期田野调研的基础上,作者又花了一年多时间,走访了湖南省9个市州28个县市区,采访了60多人。如:精准扶贫首倡地湘西花垣县的十八洞村、郴州桂东县的大水村、怀化溆浦县的提高村、株洲攸县的双凡村等。作者走进曾经艰难脱单的山乡男女之中,“体验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喜乐,聆听他们的心声,感知他们的愁苦”,更真切感受精准扶贫政策带给他们的喜人变化。
视角独特,以小见大。作品选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脱单,来展现精准扶贫的实际效应。深入挖掘精准扶贫中一个小点,以小见大。这个视角新颖、独特,不落窠臼。在众多描写脱贫攻坚的作品中,此主题十分吸引人,激起读者阅读的好奇心。“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脱单成家是广大适婚青年的迫切愿望,也是党和国家十分关切的问题。书中写道:“在历年的全国‘两会’上,贫困青年婚恋问题,均称为焦点和热点。”此书原作还起了个副标题——“另一种扶贫:让婚姻照亮生活”,道出了贫困山区适婚青年的心声。正如《写在前面》中引用麻阳县谭家寨乡宋家湾村支书姚茂盛的话所说:“贫困大龄单身人员脱单,有助于他们脱贫。有了家,他们就会扛起责任,改变懒散的生活习惯,夫妻携手共创美好生活;有了家,他们的生活就有方向,就会激发其脱贫的内生动力……”事实的确如此,书中用一个又一个脱单脱贫的典型,说明了家庭对个人和对国家的重要意义。成家立业——个人的成长需要成家,国家的富强需要每一个家庭的支撑。正因为如此,脱单成为“另一种扶贫”,习近平总书记也很牵挂。
故事生动,类型多样。作者注重细节描写,用鲜活的场景、生动的对话刻画人物形象,描写大龄男青年脱单的心路历程。而脱单,也是各不相同——有因村里环境大变样而脱单的,如花垣县十八洞村的的施六金、杨再康,溆浦县提高村的李大文、王修满,沅陵县邓家界的邓生贵;有因知识改变命运而脱单的,如芷江县竹溪冲村的张书、桂东县大水村的李小响;有因学了技能而脱单的,如芷江县三道坑养殖户张良、邵东县旸升村的申告彬;有因易地搬迁而脱单的,如怀化市鹤城区凉亭坳乡尹家岭村异地搬迁安置点的夏因昌、溆浦县赤溪村的黄小林;有因危房改造而脱单的,如辰溪县丹山村的叶阳光,等等。阻碍山区青年脱单,其主要原因还是山村是否宜居。很长一段时间,山区因缺路而贫困,因缺人才而贫困。没有一条进村的好路,屋前屋后都是泥巴地,房子只够遮风避雨,谈不上宜居;山区人无可耐可,长年累月在外务工,没有改造家乡的心思,家乡成了过年过节的暂住地。成家,需要一个安居地。家乡不是山区青年自己理想的安居地,怎能期待媳妇心甘情愿来安家?精准扶贫中“三保障”,保障安全住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山区宜居的问题,政府和社会力量又投入大量资金为山区修路,改善其公共设施,宜居逐渐从不可能成为可能。条件好了,村民们的精神状态粲然一新,脱单的随之越来越多。书中章节对此多有介绍,不少接受采访的人物都由衷地感谢党和国家的政策好。
在叙述故事之余,作者也有一定的反思,这使作品充满人文情怀。作者用最后一个章节来回应社会对大龄青年脱单的关切,既有上层政策的指引,又有专家学者的指导,还有具体实践的指向。作者讲道:“家作为最小的社会组织,是社会的细胞,是国家的基石,家和睦则社会定,家兴旺则国家强。因此,要想尽一切办法,鼓励结婚成家,鼓励生育兴家,鼓励珍视家、经营家、建设家。”虽然文中他的建议不算尽善尽美,却足以见其拳拳之心。
(作者周熠:湖南人民出版社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