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人》2021年第1期新刊速览

图片
图片
了不起的2020
致敬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你
2020年的最后几天,寒潮突袭中华大地,人们在瑟瑟寒风中,期盼新年的到来。
回首2020,有太多的失意与沮丧令我们心灰意冷,有太多的壮举与感动令我们泪流满面,有太多的人和事令我们铭记,有太多的关怀与惦念令我们无比温暖。
这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中国人从保卫武汉开始,打响抗击疫情的伟大战争,最美逆行者的身影鼓舞和激励了无数人。
这一年,当世界深陷疫情泥潭,中国积极开始复工复产,在全球经济遭遇重创的阴影下,中国经济是唯一的亮色。
这一年,国际风云变幻。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的中国,力排干扰,执着前行。
这一年,中国人完成了华夏儿女几千年的夙愿,如期实现全面脱贫,上演世界减贫史的“中国奇迹”。
有人说,这多灾多难的年份,还是早点过去的好;有人说,2020,再见,再也不见。
而我们要说,中华民族从来都是从悲壮走向胜利,从苦难走向未来。这一年,我们经受了历练,收获了勇气,我们不惧风雨,我们执着前行。
致敬这伟大的时代,它验证了一个国家的担当,一个民族的志气。当然,还有你,每一个不惧风雨、努力生活的你。
图片
北京警察故事
中国有了自己的“人民警察节”
有这样一个群体,夏日里他们站在温度高达50度的柏油路上指挥交通,冬日里他们为打击犯罪蹲守在寒冷的汽车里;当狂风暴雨来临时,他们是人民的避风港,当危险临近时,他们是人民的守护神;在疫情肆虐的日子里,他们和医护工作者一起,为人民的生命健康筑起钢铁长城。
他们就是可敬的人民警察。每一位警察身上,都有着难忘的故事,他们用自己的一腔热血捍卫着他们在警旗下的誓言。1月10日,中国迎来首个人民警察节,记者的专题采访中,一个个难忘的故事,一段段感人的经历,都在告白:人民警察无愧于这一崇高荣耀。
图片
纠结的“回家过年”
多数省份陆续发出“春节期间非必要不返乡”的倡议,鼓励“就地过年”。仅仅倡议“就地过年”还不够,当地职能部门应尽量对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特殊群体做好安抚工作。而对于回家的人,也不能“一刀切”地进行阻拦,可以通过配给口罩、消毒用品,强化核酸检测查验等举措,为回家者提供方便。如此,“就地过年”才算圆满。
一座城市的文明和温度,很多时候体现在人性化举措和细节关怀上。各地在科学管控的同时,将服务触角渗透到细微层面,才能让“就地过年”成为更多人的自愿选择。
图片
村镇银行:机遇与挑战并存
不同类型银行均有自身的战略定位和经营模式,村镇银行则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充分发挥了“小法人”机构特点,加大了对当地“三农”和小微企业的金融供给,其未来的发展机遇在于县域经济发展、普惠金融和体制机制改革红利,而面临的挑战则集中在同业竞争、金融科技、品牌认可度等方面。
图片
盲盒为何让人上瘾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盲盒经济已然成为一个风口。被称为“盲盒第一股”的泡泡玛特登陆港股后,首日(2020年12月11日)开盘股价飙升,市值破千亿,成为国内潮玩文化领军第一股。成立十周年的泡泡玛特在两年内净利润增长了300倍,赚钱能力堪比“印钞机”。但是,一鸣惊人的背后却暗藏隐忧,有玩家感叹“一入盲盒深似海,从此钱包是路人”。那么,让年轻人“买不停”的盲盒究竟卖的是什么?
图片
谁在“夹击”义乌
去年,浙江小城义乌深切感受到了产业寒冬。以往每年到义乌市场采购的外商超过50万人次,去年外商数量的不足直接造成7座商贸城“肉眼可见”的萧条。“今年只能求稳,不敢指望能恢复到正常水平。”这是记者在商贸城里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出口转内销”似乎是义乌商户寻找新商机的唯一出路。然而,这种转型并不容易。
图片
李克崎:一条公路的启示
在颠簸的越野车里,李克崎眯起眼睛凝视着窗外,阳光下,近在咫尺的雪山闪着耀眼的光芒。他发现,尽管是第一次进藏,但眼前的景致却并不陌生,他甚至怀疑,自己的前世与西藏有着某种联系。
没有人像他如此热爱且虔诚地打量着这条公路——起点为上海市黄浦区,终点为西藏日喀则市聂拉木县,全程5476公里的国道318。这条全国最长的国家级公路,包含了无数人魂牵梦萦的川藏公路,沿途跨越8个省市自治区,经过江河山脉、冰川峡谷、原始森林、稀树草原......用李克崎的话说,长度5000多公里,海拔落差5000多米,囊括了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化,这条路,是世界公路文化史上的“珍品”。
图片
房地产夹层融资“险中求稳”
近几年,鉴于非标投资监管趋严,以及资管新规落地,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在严禁“名股实债”的情况下,代销信托产品时,开始对底层资产(融资方)的股债需求与产品设计做到清晰分类。目前,相关部门还从严打击房地产融资业务的债权夹层融资,推动真正意义上的股权投资。
图片
重建圆明园第四次被否决
2020年是圆明园罹难160周年,罹难纪念日10月18日之后,国家文物局于11月上旬以回应人大代表“重建圆明园”提议方式否认了近期内复建圆明园的计划,并称“重建圆明园缺乏必要的考古及历史文献依据,且将改变圆明园遗址被列强破坏的历史现状,应慎重论证其必要性和可行性”,这为多年来圆明园重建之争暂时画上了句号。可以说,罹难160年后,当今圆明园面临的问题,远比一个“该不该重建”的二元制争论复杂得多。
END
|来源:法人杂志 2021年第1期
|编审:崔晓林 |版式:王思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