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规:拒绝“韭菜楼”,城市主色调“黄韵银律”!

图片
近日,《西安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指导意见》正式印发,重点对住宅项目的建筑立面、色彩及公共空间等要素,提出引导与控制要求。
图片
图片
《西安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指导意见》
为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和城市品质,规范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确保居住生活环境宜居适度,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总体原则。在遵循《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西安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等相关法规基础上,营造和谐的居住空间环境,重点对住宅项目的建筑立面、色彩及公共空间等要素提出引导与控制要求。
二、城市设计。已编制片区城市设计的建设项目方案,应当参照城市设计的控制要求执行;未编制城市设计的建设项目方案,应当在签订土地出让合同阶段,按本意见同步进行城市设计意向方案研究,并参照城市设计意向方案的控制要求执行。
三、建筑界面。沿城市主要道路(道路红线≥40米)、滨水等城市重点区域的第一排建筑,建筑高度在27米以上的,其通透率应大于35%;建筑布局应综合考虑日照、采光、通风、管线埋设、视觉卫生、防灾等要求,塑造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
四、建筑高度。沿城市主要道路(道路红线≥40米)、滨水等城市重点区域的第一排建筑,同一项目地块或相邻地块之间,建筑高度在54米以上的相邻成排建筑一般不超过3栋,3栋以上应进行错落设计,高差宜为较高建筑的1/5。建筑成组群布局时,避免出现高度悬殊的“高低配”和“一刀平齐”现象。
五、建筑面宽。建筑高度≤27米,最大连续面宽投影不应大于80米;建筑高度>27米,最大连续面宽投影不应大于65米;沿城市主要道路(道路红线≥40米)、滨水等城市重点区域的第一排建筑,单元拼接不宜超过两个,高度大于54米的,不应拼接组合
六、建筑立面。沿城市主要道路(道路红线≥40米)、滨水等城市重点区域的住宅建筑,外立面应进行公建化设计,建筑空调机位、附属设施、电梯机房、设备用房、楼梯间等立面和屋顶建构筑物应进行一体化隐蔽设计;低层、多层建筑宜采用坡屋顶。
七、建筑色彩。建筑色彩应符合“黄韵银律”城市主色调,相邻同类性质建筑的主色调应选择同一色系。
八、街道环境。新建高层建筑临道路侧主体部分直接落地;沿城市主要道路(道路红线≥40米)的住宅建筑,底层为商业、公共服务等公共功能时,退道路红线不少于10米,并与人行道进行一体化设计,不得设置实体围墙等影响视线通透的设施。
九、绿地广场。沿城市道路宜布置对外开放的绿地(广场)或口袋公园;单个地块面积大于4万平方米的居住区,应沿城市道路布置不小于该地块建设用地面积3%的绿地(广场)或口袋公园,且宽度不少于8米。
本意见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发布之日起核提规划条件的建设项目,按照本意见执行。
图片
西安城市主色调:黄韵银律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主色调。如:北京的“丹韵银律”、杭州的“水墨淡彩”、南京的“梧桐素彩,锦绣妆花”……
图片
| 北京城市主色调:丹韵银律 |
经过多年的调整,西安城市建筑色彩主色调确定为“黄韵银律”,以暖黄、银灰为城市基色,依托自然山水格局、历史文脉、功能空间氛围进行色彩分区。如:明城墙内和汉城遗址等是历史文化特色风貌区,隋唐及曲江区域为风貌协调区,外围依次是现代风貌区和自然风貌区。旨在营造“古都新貌、一脉多表、宏大彰显、层次分明、素城彩市、多元交响、黄韵银律、深厚华滋”的城市色彩主旋律。
早在《西安城市建设文化体系规划(2004)》中,西安就对城市色彩进行了规划:西安作为世界历史名城,城市色彩规划以灰色、土黄色、赭石色作为主色调,在此基础上,作同色系的变化,如灰、白、黑等色彩,再适当增加一些鲜艳的色彩,十三朝古都的皇家风范。
图片
2014年编制完成《西安市城市设计导则》,其中对建筑色彩设计进行了专项规划。
但是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原有的色彩控制规划突显出科学性不足、落实不到位等问题。2017年,西安进行了新一轮的色彩规划工作,编制完成了《西安城市色彩专项规划》
图片
规划总面积9983平方公里,色彩整体规划理念遵循明清、隋唐的历史文化颜色,充分体现西安市的古都风貌。
建筑代表色主色调及推荐色为明清传统的灰色、现代的赭石色以及具有唐风建筑特色的灰顶赤柱白墙复合色。共推荐100种建筑墙面衍生色及128种建筑屋顶衍生色。
西安城市色彩主旋律
古都新貌,一脉多表
宏大彰显,层次分明
素城彩市,多元交响
黄韵银律,浑厚华滋
2019年年初,该《专项规划》正式公布。规划结合片区特点实施“分区控制”,将西安城市色彩分区次为:明清老城色彩控制区,唐韵综合控制区、文化宜居区、综合协调区、历史协调控制区。
各片区的主色调不尽相同,并划分不同区块等级,实行严、中、弱三级控制,在协调性中展现了丰富性。
图片
建筑控制具体要求分为五个等级,依照建筑所在位置、建筑重要程度并结合片区控制级别进行灵活区分。针对不同等级建筑提出相应的控制条例。
明清老城色彩控制区
图片
区块用地功能以老城居住、商业及公建为主,建筑以矮层和多层建筑为主。
该片区沿城墙一圈的建筑色彩应与城墙的色彩基调相呼应,以低明度低艳度的灰色调为主,城墙内其他建筑也应采用中低明度中低艳度的暖灰色系为主,从而营造出沉稳大气的历史基调色彩形象。建筑立面用材以青砖、石材为主、质感涂木塑等为辅。
唐韵综合控制区
图片
区块用地功能以居住、商务办公为主,建筑以小高层和高层建筑为主。
结合片区定位,并根据具体建筑风格分布,该片区以城墙外围、未央路及重点组团为核心,由冷灰色调向暖灰色调自然过渡,总体色调冷暖交织、错落有致,从而营造出浑厚华滋的片区色彩形象。建筑立面用材以玻璃幕墙、石材、金属板材为主,真石漆为辅。
文化宜居区
C-1 文化宜居色彩控制区
图片
区块用地功能以高端居住为主,商务商业为辅,建筑以小高层和高层建筑为主为主。
结合片区定位,并根据具体建筑风格分布,该片区以暖黄暖灰灰色调为主,整体色调和谐共融,形成温润、雅致的片区色彩形象。为了营造高品质的居住建筑形象,片区立面用材以玻璃幕墙、石材、金属板材为主,质感涂料为辅。
C-2 文化宜居色彩控制区
图片
区块用地功能以高新技术产业、商务办公及居住为主,西南片区以矮层建筑为主,东北片区以高层建筑为主。
结合片区定位,并根据具体建筑风格分布,该片区由东北片区的中明度中艳度的蓝绿色调向西南片区的中高明度的中低艳度的青灰色调渐变过渡,总体形成灵动、通透的片区色彩形象。建筑立面用材东北片区以玻璃幕墙、石材、金属板材为主,西南片区以真石漆,涂料为主。
C-3 文化宜居色彩控制区
图片
区块用地功能以高新技术产业、商务办公及居住为主。
结合片区定位,并根据具体建筑风格分布,该片区由北部片区的中高明度中艳度的暖色调向东南片区的中高明度的中低艳度的青灰色调渐变过渡,总体形成清灰、质朴的片区色彩形象。建筑立面用材东北片区以玻璃幕墙、石材、金属板材为主,西南片区以真石漆,涂料为主。
综合协调区
D-1 综合协调色彩控制区
图片
区块用地以居住、工业用地为主,并穿插商业用地。
结合片区定位,并根据具体建筑风格分布,该片区以中高明度中高艳度的暖色调主,青灰色系为辅,总体色调冷暖交织、富含色彩节奏变化,从而营造出淡彩、秀雅的片区色彩形象。建筑立面用材以真石漆、石材为主,玻璃幕墙为辅。
D-2 综合协调色彩控制区
图片
区块用地包含公共建筑,商业建筑及居住等,以小高层和高层建筑为主。
结合片区定位,并根据具体建筑风格分布,该片区以中高明度中高艳度的暖黄色调为主,青灰色系为辅,总体色调冷暖交织、富含色彩节奏变化,从而营造出明快、现代的片区色彩形象。建筑立面用材以真石漆、石材为主,玻璃幕墙为辅。
D-3 综合协调色彩控制区
图片
区块用地包含航天产业、文教科研及居住等,以小高层和高层建筑为主。
结合片区定位,并根据具体建筑风格分布,该片区以中高明度中高艳度的暖黄色调为主,青灰色系为辅,总体色调冷暖交织、富含色彩节奏变化,从而营造出暖雅、舒适的片区色彩形象。建筑立面用材以真石漆、石材为主,玻璃幕墙为辅。
D-4 综合协调色彩控制区
图片
区块用地包含公共建筑,商业建筑及居住等, 以小高层和高层建筑为主。
结合片区定位,并根据具体建筑风格分布,该片区以中高明度中高艳度的暖黄色调为主,青灰色系为辅,总体色调冷暖交织、富含色彩节奏变化,从而营造出现代清丽的片区色彩形象。建筑立面用材以真石漆、石材为主,玻璃幕墙为辅。
历史协调控制区
图片
片区主要包含汉长安城、建章宫和秦阿房宫遗址,区块用地功能以公建、商务商业及居住为主,建筑以矮层建筑及小高层建筑为主。
结合片区定位,并根据具体建筑风格分布,该片区中明度中艳度的暖黄、暖灰色调为主,总体形成古朴、恢弘的片区色彩形象。建筑立面用材以石材、木塑、青砖等。
西安城市色彩专线规划轴线分类
图片
为了彰显历史风貌节点,处理好特色与多样性的关系,西安城市色彩规划还对三大轴线即长安龙脉中轴线、浐灞生态轴线和东西向大都市轴线进行了指导,旨在控制整条轴线的色彩变化节奏,作为轴线重要区段或重要节点进行色彩设计的依据。
长安龙脉中轴线色彩规划分布
图片
东西向大都市轴线色彩规划分布
图片
港务区-浐灞轴线色彩规划分布
图片
通过以点带线再到面,将城市色彩在区域发展与城市功能规划结构上紧密相连,让城市色彩整体呈现出一种和而不同的色彩效果。